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传承珠海城市文脉 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2021-06-06 19:57:08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绘就了蓝图。《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其中提出了“人文湾区”的概念,并且针对“人文湾区”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这些举措都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充分体现了文化在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三个极点中的一个重要城市,肩负打造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重任。珠海要建成令人向往的大湾区魅力之城,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珠海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现代社会又形成了开拓创新的特区精神,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创新与开拓的交融,这些都是珠海城市的文脉所在。城市的文脉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让城市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珠海的城市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城市文脉的传承,充分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用新理念彰显城市品质。让独具魅力的珠海城市文化,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根基和软实力,在文化上做引领示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珠海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

  历史上的珠海,无论从地理环境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来看,都不处于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甚至连地区中心都算不上,它只是南海之滨的一片岛屿世界。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珠海却诞生了遍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众多历史名人,也诞生了香洲开埠等一批时代焦点事件。这绝不是历史的偶然,更不是简单的巧合,也并非仅仅几个个体的成功,其背后的动力是珠海地区几千年来社会基础因素不断变化、不断积累的结果,这也使得珠海历史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海洋文明造就开放、敢于冒险探索的文化特质

  珠海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在对中华文明形成的研究中,曾有这样一种观点:在秦汉以后的大约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大地上一直处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中原定居农业文化三种文化类型并存的局面,它们彼此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但随着珠江口地区的考古发掘,通过珠海地区发现的远古遗迹,可以清晰地表明至少在先秦时期包含珠海地区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已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以渔猎为生,在与内陆及周边地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了农耕技术,还掌握了造船,制作石英水晶饰物、树皮布、彩陶、渔网等的生产技术;他们向海而生,在长期与海洋为伴的过程中,养成了勇于冒险的精神;他们创造了中国早期的海洋文明,这无疑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珠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走廊。秦汉时期,以番禺(广州)为中心的沿海交通和海上贸易非常发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1]海上商路的开辟,使珠海成为航海船只补给的要地。唐代广州市舶使的设置,使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由北方河西走廊逐步转向南方及东南沿海,据唐代贾耽《广州通海夷道》记载,此时珠海正处在从广州到大食国(阿拉伯国家)的外贸航线上,而珠海的水下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1977年和1984年珠海渔民在外伶仃岛海域和荷包岛海域作业时,曾捞获两批唐代陶瓷;1969年在南水镇蚊洲岛北面沙滩曾出土212件包装整齐的青瓷碗碟,这些都是商品外销的见证。[2]

  明清时期,珠海辽阔的海域是外国商船进入广州的必经之道和停泊之地。明代中晚期,浪白澳、十字门是外国商船到广州贸易的外港。清嘉道时期,停泊在伶仃岛海域及唐家金星门的外国商船,船只最多时达100多艘,金星门一带因此成为商品交易市场。16世纪中叶以后三百余年里,澳门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与澳门一关之隔的珠海在中外贸易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了其它地区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且是关键的作用,不仅是中外贸易的重要枢纽,而且也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在此过程中,在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中,开拓了珠海人的眼界,带来了风气的开化,对新事物的包容能力也更强,正所谓“放眼看世界”“得风气之先”,这也成为珠海地域文化开放包容精神的发轫和源头。

  (二)近代中西文化走廊造就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

  珠海文化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淀,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其辉煌的一面。一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在鸦片战争以后成为保家卫国、抗击外国入侵的前沿阵地。侵略与反侵略,使珠海人民较早地萌发了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在他们当中涌现了一大批敢于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的仁人志士。另一方面,依山濒海、中外交流,拓宽了珠海人的视野,转换了珠海人的价值观念,张扬了珠海人的个性,催生了珠海的现代文明。在整个近现代史上,珠海人不仅得风气之先,而且首开风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涌现了不少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创了近代留学教育史先河的中国第一位留美并获得学位的学生容闳,与容闳同批留学并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获得西医行医资格的黄宽,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国华南地区第一位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杨匏安,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林伟民,中国工运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罢工—省港大罢工的领导人苏兆征,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第一任校长唐国安,被中外工商界一致推崇的“中国第一企业家”唐廷枢,中国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大新公司的创办人蔡昌,半僧半俗的文化奇人苏曼殊,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宗教界爱国人士、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校长韦卓民,等等,他们的活动与他们生活的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业绩连同家乡珠海一起载入了中国的史册。一个在近现代人口不足万人的边陲小镇,在不足百年的时间居然孕育了50多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辞海》中有记载的就达12人,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极其罕见的。[3]可以说,珠海人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推动者。在鸦片战争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如何实现富民强国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明智的选择。珠海人因较早地接触西方近代文明的成果,较早地了解西方富强的原因和动力,故思想开通、敢于尝试,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起了带头和推动作用。名人和名人文化遗存,既是珠海人民的骄傲,也是珠海未来发展的资源和动力。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大变局中,珠海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逐渐形成了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

  (三)改革开放先行先试造就开拓创新的特区文化

  改革开放后,珠海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的现代化海滨花园城市。在不断吐故纳新、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中,珠海人发扬敢想、敢试、敢闯的开拓创新精神,再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创造了诸多“敢为天下先”的事迹。当中外合资企业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的时候,珠海已经先行先试,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和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标志,对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打破思想禁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人均工资不足千元的时代,1991年珠海在全国率先百万重奖科技人才,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缔造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批科技“百万富翁”,也在一夜之间使珠海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向往的创业乐土;在面对新成立的经济特区经济基础薄弱、土地开发无序、城市发展面临严重掣肘的问题时,1991年珠海在全国率先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实行“五个统一”,对于妥善解决土地资源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4]

  回顾珠海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从身肩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时代使命而生,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在一次次破冰式的改革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的历史,而这种开拓创新的特区文化已经成为珠海城市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承和弘扬珠海历史文化,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如前所述,珠海历史悠久,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自古这里就是珠江西岸对外贸易的要塞,近代更是“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孕育出一批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改革开放之后,珠海人发扬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开拓了创新的特区文化。伫立新时代潮头,珠海要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强市,必须要把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大胆融汇世界先进文化精华,形成具有鲜明地方风格,体现时代精神和发展潮流的,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体系,并将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壮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一)传承与弘扬珠海历史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文化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凝聚力的增强,不仅意味着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意味着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治理水平的提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要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对一座城市而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支持其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打造城市精神和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资源。珠海建市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历史却极其深厚,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必须将历史文化作为核心,对内培养市民的自豪感,对外树立珠海的城市形象,使珠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首先需要加强系统顶层设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也面临日益复杂多变的挑战。同时,历史文化的保护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协调、多方合作,以及多元参与的工作。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拓展整体成片保护的高度来看,城市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是需要构建一套顶层设计的,从历史保护理念的提升、保护对象的内涵拓展、历史保护管理方式的完善、相关支撑和配套机制的完善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梳理,通过顶层设计指导历史文化保护在各层级中的全面开展,系统性地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就珠海而言,当前的顶层设计亟需制定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开发的整体规划,明确实施路径,加强法制保障。在大湾区魅力之城的建设中,必须把文化的发展上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一以贯之的文化发展规划,明确“路线图”和“施工表”,切实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工作。同时通过珠海的地方立法权,出台地方性的法规为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提供法制保障。

  第二,合理开发,树立品牌。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应该合理开发利用珠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树立珠海的历史文化品牌。城市文化的发展需要树立品牌意识,需要深度开掘和精准发展文化资源,需要将自己独特的城市风格和精神彰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名片。每座城市都有其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对珠海而言,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是珠海历史文化的特色,也是珠海城市文化的核心精神。紧紧抓住这一点,立足本土特色文化,凝练出特色的文化系列,大力发展本地文化产业,强化文化品牌。珠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名人故居、历史遗迹、历史典故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如果能将它们有效地开发利用,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将为塑造珠海的历史文化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唐家湾镇历史上名人辈出,相关的历史遗迹诸如唐绍仪故居、共乐园、望慈山房、莫氏家祠、栖霞仙馆等,有的是名人故里,有的是岭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也极具观赏性,但保护与开发却相对落后,唐家湾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价值,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如能将这些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以珠海买办家族与中国近代历史作为贯穿时空的主线,以“名人+名镇”的叠加效应,使之成为一处集观光、休闲、研学、爱国教育为一体的系统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也将成为珠海的一张绚丽名片。

  (二)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共建珠澳文化走廊

  《纲要》中强调,要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支持弘扬岭南文化,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增强湾区文化软实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人文历史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大致也都属于岭南文化中的广府文化,具有文化同一性。自古以来,粤港澳城市群之间的文化交流就十分频繁,今后,这种人文元素将是大湾区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无形资源和力量,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发掘总结、开发利用。

  珠海、澳门陆路相连,文化同源,历史相近,自明清以来两地之间的文化交往从未间断。近代以来,珠海、澳门之间就形成了一段独特的文化交流通道,即西方文化通过此源源不断渗透和影响中国内陆,中国传统文化也经由此辐射海外,这里不仅成为中西方两种文明开启对话与沟通的桥梁,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和社会革新的重要发源地,对推动中国近代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为珠澳文化走廊的开端。现时,珠澳文化走廊更应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为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文化发展协同机制,资源共享,打造文化品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走廊”一端的澳门连接国际社会,另一端的珠海连接中国内陆,由于“走廊”的存在,珠海、澳门文化交流融合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中西文化在此融汇,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的机制。

  首先,发掘、总结两地共同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共同的人文价值链。珠海、澳门同属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

  它是在长期的跨国人员流动和文化融汇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全球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珠海、澳门文化上有很好的体现。建设珠澳文化走廊,可以更好的发掘两地共同的文化品格,调动两地共同的兴趣与动力,形成共识,以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为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等其他方面的合作。

  其次,以文化为引领,推动珠澳进一步携手合作。文化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特殊贡献,新时代,珠澳、澳门以共同的文化历史资源为基础,发掘城市之间的共同文化品格,使两地共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江西岸新一轮大发展的核心力量以及粤港澳国际化大都市圈的重要一级,实现合作、互补、共赢的局面。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文化的推动,珠海的城市发展史上不缺少历史名人和历史文化。今天的珠海,应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塑造珠海的城市文化精神,打造城市历史文化品牌,树立珠海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在文化上做引领示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⑴肖一亭.浪白澳一南海丝绸路上的重要节点[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9(01):74.

  [2]肖一亭.珠海历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A].珠江论丛第九辑[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05.

  [3]黄晓东.开发历史人文资源增强珠海城市特色J].广东社会科学,2009(02):125.

  [4]孙艳.创新土地管理制度,珠海率先实行“五个统一”[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8(05):63.


作者:张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