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粤港澳大湾区语境下的珠海人才环境构建

2021-06-06 19:56:59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人才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珠海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才。20194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大城市取消或放松落户限制,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人才新政,如成都、南昌等相继提出实施“蓉漂”计划、中专以上学历可零门槛落户,等等。2018424日,珠海发布并开始落实《关于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加快集聚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结点城市,面对“人才争夺战”,珠海如何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在人才引进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大湾区高端人才集聚区成为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珠海市人才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珠海人才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旨在为强化人才政策落实力度和营造良好人才环境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一、珠海人才环境现状分析

  (一)珠海市人才工作现状

  珠海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全市陆地面积1711.2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19平方公里,岛屿146个,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约189.11万。珠海市被誉为“百岛之市”“浪漫之城”,3次入选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911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尽管珠海城市人口总量不高,但人才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24.62%在大湾区内仅低于深圳、香港,位居第三位。

  1、创新人才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2013101日,珠海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人才开发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人才开发促进条例》,将改革开放以来珠海行之有效的人才工作经验上升到法律层面,对人才培养与引进、评价与流动、保障与激励、人才开发区域合作等人才开发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国家和广东人才发展法治环境提供了有益探索。201731日,珠海市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人才流动的障碍,正式实施人才优先引进政策—《珠海市人才引进核准办法》,通过直接核准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高学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10类人才,对不符合直接核准引进的人才,采取企业急需的业务骨干予以会议审定方式引进。2018424日,珠海召开全市人才工作大会,被誉为珠三角地区最优人才政策—《关于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加快集聚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下文简称“英才计划”)正式出台。该新政是在2011年高层次人才“1+8”政策和2013年“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基础上,再次升级的版本,是珠海有史以来含金量最高、创新突破最大、针对性最强,综合力度最优的人才政策。“英才计划”实现了珠海市人才政策体系七年三次升级,给予人才更科学的评价、更精准的扶持、更高效的服务,形成人才政策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招才引智竞争力,吸引更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来珠海发展。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截至2018年底,珠海全市六支人才队伍总量约为4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2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珠三角位居上游)。引进诺贝尔奖得主2名、院士28名、国家特聘专家130多名、招收培养博士后154名,累计引进博士超过4000名、硕士超过20000名、累计接收留学回国人员近8000名(其中,2015年以来,引进国家特聘专家位居广东省前列、其他人才位居广东地级市前列)。2012年以来,选拔5批珠海市高层次人才416名、珠海市青年优秀人才1044名。一大批海内外知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并获得工作津贴、住房保障,以及补充养老保险、特定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3、加大人才专项资金投入。根据珠海人才立法规定,市、区政府每年应当按照不少于当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百分之一建立人才专项资金。人才立法5年来已累计投入20余亿元,为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其中,2017年全市投入人才资金8.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7%。“珠海英才计划”全面实施后,每年的投入还会翻倍上升。

  4、提高人才交流活动频度和层次。珠海市每年都要举办一系列的高规格人才交流活动,重点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以2018年为例,以“珠联璧合海纳英才”为主题,结合珠海市重点产业需求,重点围绕电子信息、互联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方向,举办了首届珠海外籍人才交流会、首届珠海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洽谈会暨百名海外博士(后)珠海行活动,邀请200多位高端人才、80余家重点知名企业、高校及风投机构参加,成功引进各类高端人才40多名、团队12个,资助留学人员项目19个。同时,先后组团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国家级人才交流大会。

  5、积极营造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了首批广东省区域性特色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东珠海公共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截至20181231日,全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24家,在孵企业(项目)累计超过3000个,直接带动就业超过3万人。启动了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珠海)孵化基地、珠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累计提供人才公寓、人才周转房4500多套,为257名高层次人才购买补充养老保险,安排40多名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子女入学。2018年以来,为各类人才兑现各项待遇5000余万元。

  (二)珠海“英才计划”

  “英才计划”共16条措施、57个政策点,其中14个政策点在现行标准上大幅提升支持力度,21个政策点为新增扶持政策,17个政策点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做法。提出实施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海外留学人才、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港澳人才等9大人才计划,主要通过“认定+评审+举荐+企业自主评价”四种方式选拔顶尖(国际级人才)、一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二类(省级高层次人才)、三类(市级高层次人才)、四类(后备人才)、五类(基础性人才)等六大类人才,分类给予人才针对性支持,加快吸引和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1、五大亮点。一是5年将拿出67亿元用于政策兑现;二是高层次人才来珠海可选择拿住房补贴或全职满8年即可获赠该住房;三是全国首创,给人才赠送50%房产;四是放宽公积金贷款上限,额度放宽5倍,按贷款100万元计30年期限可节省利息30万元左右;五是支持港澳青年人才在珠海市创新创业,新引进港澳本科以上学历等人才,可享受珠海市新引进青年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政策。在珠海市创新创业的港澳人才,在购房、子女义务教育、就医等方面享受珠海市民待遇。

  新政通过采用若干措施的形式,对全市人才政策进行顶层设计,系统集成了20余项现行政策,在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创新创业支持和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和突破。

  2、 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和存在问题。“英才计划”作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新政,分类给予人才针对性支持,力度颇大,但珠海自2017年来引进人才的增速保持在50%以上,预期因“英才计划”一呼百应、短时间内人才涌入的效用未能凸显。2018年,新引进博士217名、硕士2412名,引进省领军人才6名、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727名,新增博士后工作站6个、在站人数50人,新引进和培养院士5名。据调研,部分配套政策落实情况如下:

  一是20186月,珠海市公安局发布《“珠海英才计划”本科毕业三年内“先落户后就业”办事指南》,毕业三年内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落户珠海,符合条件可当场办理入户核准手续;没有工作也可以先办理入户,再找工作;二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励计划最先落地,根据其上一年度工资薪金、股权转让等个人收入对地方贡献情况给予奖励,2018年累计落实和发放奖励金6000余万元;三是20192月正式出台《珠海市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实施办法》,现已完成评审,首批认定人员名单即将进行公示;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正稳步推进,现正进行申报评审中;四是推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创新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深入推进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扩大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试点范围,给予企业更多的技能人才评价自主权;五是备受关注的《珠海市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人才住房(租房和生活)补贴实施办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予以发布实施,最后一个配套政策将于7月正式落地,将极大地有助于企业引进青年人才。

  取得成效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在推进新政中不断显现:一是由于“英才计划”涉及的部门众多、涉及经费巨大,相关配套政策办法截至到目前仍在陆续出台,新政发布与系列配套政策正式落地的时间差,造成了关注该政策和有意入职珠海的人才在等待和观望中逐渐对珠海及“英才计划”失去信任和信心;二是随着各地引才政策的相继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加码,“英才计划”的含金量逐渐减低,对更有可能来珠海的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失去吸引力,这与制定“英才计划”的初衷相左、对珠海人才环境建设和发展不利;三是部分落地的配套政策意味着相关经费的支出,如何监管专项经费使用和评价受益人才和企业的机制和标准不透明,无法预见人才产出效能和时限。

  (三)珠海人才环境发展SWOT分析

优势S(strengths)

劣势W(weakcness)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作为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决策,对于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保持国家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为“人才湾区”;具有天然区位优势的珠海被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城市面积小、人口规模小、经济规模总量不足,产业链不完整、结构不尽合理、体系不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人才服务和综合环境配套不完善,制约着珠海经济发展;人才总量偏少,产业人才供给不足;产业链不够完善,人才难以集聚;综合环境配套不完善,开放合作领域有限。

机会O(opponunities)

威胁T(threats)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除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外,珠海是被提及最多的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人才、教育是带动科技、工程、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珠海适时发布“英才计划”宣布5年拿出67亿元吸引人才,放宽入户、加码人才奖励,出台《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实施办法》,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人才集聚区;《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珠海这类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发达国家对华技术和人才输出限制;广州和深圳“人才新政”不断升级,佛山、中山等地也出台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英才计划”系列配套文件还未完全落地,其效用还未完全凸显;珠海面临传统行业升级、所需高技能人才缺口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少、人才多流向长三角的窘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大城市取消或放松落户限制,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也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二、珠海市构建人才发展环境遇到的困境

  通过前面对珠海市人才环境现状的SWOT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够深入,未能实现“精准”解读

  珠海现行人才政策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落户政策,符合学历、职称、技能等级、人才项目(或计划,比如入选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专利奖获奖者)等条件的,在珠海就业可以申请落户。相比公安局的“两个五年”(就业社保满5年)基本条件落户渠道,更加便利;二是人才支持政策,对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后备人才(博士、高级职称等)、基础性人才(本硕、高级技能人才、中级职称等)分别给予奖励、住房补贴、人才项目资助等待遇,对高端人才同时给予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但如此优惠的政策宣传力度却不相符,加上涉及部门太多、相应的配套政策多,尤其相关部门为方便开展工作、尽可能公平公正而细化了操作流程和标准却未及时向公众说明,易造成群众的误解和不满。

  (二)城市发展水平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城市知名度不高

  薪资水平和待遇是多数人才引进的主要原因,珠海企业的平均薪酬和一线城市相比,仍然较低,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较小。依据《2018年珠海市薪资水平报告》,珠海2018年的平均薪酬为3710元,而深圳是5199元,广州是4811元。其次,珠海对外宣传和影响力不足,人才对珠海市及人才环境等不了解甚至无知,不利于应对现在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加上珠海生活配套(如教育、交通、医疗等)方面,优质教育优质医疗缺乏,尤其学前教育落后的现状较为突出,相对其它省市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人才在引进的过程中,甚为重视子女教育,往往会因为珠海教育水平达不到期望值而放弃在珠海工作,人才流失、人才争夺严峻。此外,城市的活力成为吸引年轻一代的主要因素,珠海的城市以舒适、休闲为主,被誉为是“养老的城市”,活力不足,也制约了人才的引进与保留。

  (三)人才资源总量不足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人才49万人(包括市区镇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每万人拥有人才量为2591人,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倍,位居全省前列;专业技术人才占人才总量的36.94%比全国31%的占比多近6个百分点;高学历人才紧缺,具有博士学历的约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2%硕士研究生约占11%。但珠海市还是“人才资源小市”,人才总量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排位靠后,尤其是人才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较深圳、广州等先进城市差距较大。究其原因,这与珠海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小、建市时间短、人才储备量不足、产业链不够完善、人才培养能力欠缺有较大关联。

  (四)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高端人才队伍规模不大,本科、硕士和中初级专业技术(技能)人员等基础性人才仍然缺乏,人才队伍“塔尖不高,塔基不牢”问题比较突出,亟需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消除人才结构短板。

  首先,在企业人才队伍上,珠海市企业家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以60后、70后为主;文化层次偏低,高中、中专及以下为第一学历的占据了多数;传统行业人才较多、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人才少,实体产业以低端加工、制造为主,思路不宽,模仿多、创新少,想问题、办事情更多的依赖经验型和粗放型的管理,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在国企中人才引进后的管理培养力度不够,人才的跟踪考核、职业规划引导工作建设相对滞后,无法对优秀人才形成有效的吸引力,从而导致优秀人才“留不住、用不好”的现象比较突出。

  其次,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上,珠海市现有专业技术人才18.1万人、高技能人才12万人,但紧缺技能人才需求总量逐年增加。根据《2018-2019年珠海市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调研报告》,预计2018-2019年珠海市紧缺的技能人才总量约为3.94万人,其中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为1.42万人,占紧缺技能人才的36.08%。与2016年相比,紧缺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增加了0.3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增加了0.2万人。随着珠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凸显,而珠海本地紧缺技能人才的储备相对较少,造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对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缺口越来越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少,人才多流向长三角。

  三、中山市人才环境建设经验分析和借鉴

  和珠海同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山,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广东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第5的经济总量,并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被称为“广东四小虎”。2018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172018年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2名,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第8名。中山近几年在人才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值得珠海借鉴。

  (一)着眼产业发展,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2010827日出台《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中委〔20107号),组织、人社部门先后配套了多项政策,涵盖培养引进、评价使用、资助奖励、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形成了中山特色人才政策体系。九年来,该文及配套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明显成效,培养和集聚了一批紧缺适用人才,累计近8000人。20173月,中山市举办“中山人才节”并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山人才“18条”),在领军人才引进、柔性引才、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人才住房保障、人才认定、人才评价、经费补助、工作考核等方面作了大胆突破。

  (二)坚持优化环境,搭建人才平台载体

  着眼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汇聚人才。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1个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及分支机构、32个市镇两级创业孵化基地、51个博士后工作平台、16家省级博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7个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120个市外高校合作平台、45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8个院士工作站,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从2014年起,每年328日以“人才的节日智慧的盛会”为宗旨,举办“中山人才节”活动,积极打造招才引智品牌。

  (三)激发人才活力,创新人才评价方式

  2015年以来,中山在实现人才认定基础上,坚持博士硕士与能工巧匠并重,不搞人才摆设和人才高消费,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事业单位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办法,创新性地提出多元评价和综合评审的评价方式,破解了人才认定“五高”(即: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荣誉、高经历)限制。2015年以来,评定企业高层次人才408名,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105人。与此同时,探索开展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工作,组织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等17家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自主开展维修电工、灯具装配工、装配钳工等30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评出各工种928名高级工,为探索政府认可与企业认同人才新模式积极了经验。

  (四)助推转型升级,建设技能人才队伍

  2015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制定并实施紧缺适用技能人才晋升补贴政策试点方案,在装备制造企业众多、技能人才需求较大的火炬开发区、小榄镇开展试点,按每个工种2000元标准补贴个人,解决了企业自主培养紧缺适用技能人才积极性的问题;遴选出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等10个职业(技工)院校重点或特色紧缺专业,每个专业补贴50万元;市技师学院糖艺/西点项目入选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第二名,毕业学生梁嘉伟在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网络布线金牌。

  (五)提升工作水平,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全面落实“减证便民”清单,仅保留外国人的学历认证、无犯罪记录,以及户籍证明、供养关系等六项证明,其余的均已取消。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人才专窗,重点推进“五个一”服务。“一门”办:所有涉及人才服务的业务,全部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办:设立人才服务综合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网”办:人才入户、人才调动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职称认定、职称评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实现了网上申报;“一次”办:通过推行网上办理、优化流程、物流配送等方式,实行人才服务
9项业务“最多跑一次”;“一证”办:对经认定或评定的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实现“一证”式管理。

  四、完善珠海市人才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在新时代人才工作实践中,重要的是善于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管人才工作,做到人才政策体系化、宏观管理集约化、部门协同具体化、人才服务优质化。重点处理好四种关系:

  首先,统一领导与部门协同的关系。既要始终坚持党委对人才的统一领导,又要讲究部门协同、分工不分家,抓紧建立人才工作统计制度,加强对区一级人才工作机构和区年度人才工作经费的督导,确保人才工作高效运转。

  其次,政策衔接与一事一议的关系。做好人才政策文件的衔接,确保平稳过渡、前后一致;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人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及时专题研究解决。

  再次,依法依规与责任担当的关系。推动珠海市人才工作发展,既要坚持依法依规,又要强调责任担当,在国家、省、市人才政策框架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最后,提高人才引进办事效率,分步推进实现人才引进业务办理“零跑动”。目前,珠海市正在推进建设珠海市人才信息系统,并组队专程赴深圳市学习人才引进“秒批”业务经验,拟逐步实现珠海市人才引进业务办理“秒批”和“零跑动”。

  (二)强化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英才计划”效用

  首先,精准聚焦人才集中区域,因地制宜做宣传。全面摸底、深入调研,聚焦高科技创新人才、青年人才、毕业大学生集中区域,定位人才集中企业、社区进行筛选,采用“精准定位、分类宣传”的方式,面对面解答人才政策;在企业中召开宣讲会,为在职青年员工、技术人才统一讲解政策;在学校中设政策讲解台,张贴青年人才补贴政策等毕业生相关政策,分发汇编材料、宣传折页。对症下药、因地制宜进行宣传,使人才政策深入人心,引导应届毕业生表达就业想法,增强其对珠海人才政策的了解,为其就业珠海、扎根珠海提出远景规划。

  其次,精准聚焦党群服务中心,深入群众做服务。依托党建服务中心,将人才宣传的工作纳入社区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服务中心的宣传堡垒作用,由社区工作者主导,在群众之间进行广泛的政策讨论交流活动,增强政策的宣传效果;提升人才政策在群众间的知名度,加强正向引导作用。

  再次,优化技能人才结构,以“英才计划”广聚天下英才。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引进项目带动的方式,依托支柱产业、重点项目、优势行业中的优质资源,将项目建设与技能人才引进相结合,以此优化珠海市的技能人才结构。在吸引技能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带动、锻炼原有技能人才,提升技术技能人才整体素质,促进人才聚集科学定位适应珠海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人才需求,合理制定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做好人才分类并将人才发展计划纳入促进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

  (三)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大湾区人才一体化运行机制

  首先,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一体化管理,促进人才流动。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基于对大湾区人才发展的分析,借鉴香港人才社会化、市场化的行业协会认证模式,实行“三地”人才执业资格互认制度。实施粤港澳三地人才流动计划,增强三地人才资源的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三地人才的“社保+医疗+教育”互认互通。

  其次,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坚持人才需求导向,不盲目追求帽子、头衔,不把政策当财力比拼,实行引才与创新人才评价、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相结合,加强珠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人才安居政策调整等政策研究,及时转化研究成果。

  再次,加强信息化应用和大数据分析。认真学习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推动珠海向国际化城市迈进的目标努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对大数据分析应用,建立集成化的人才引进信息平台,加大开发力度,将人社、住规建、医疗、教育等系统信息集成到一起,运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反馈珠海各行各业人才信息和需求结构,力求人才供需双方信息对称,解决人才引进的结构化矛盾。

  最后,实施“英才计划”评估考核机制。人才的效用不能短期显现,作为珠海引才最优惠、最创新的人才支持新政,“英才计划”涉及的资金巨大、部门涵盖方方面面、人才和企业众多,应严格落实各专项经费绩效评估,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支持的方式和标准;对各有关部门推进和落实政策情况考核并进行排名,通报拒不整改或整改未有成效者应进行问责;对惠及的企业和人才可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其效能和对珠海的贡献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奖励和激励的方式和条件。

  (四)探索建立与市场接轨的激励机制。

  人才激励的因素分为保障性因素和激励性因素,只有保障性因素得到满足后,激励性因素才能真正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与能力相适应的薪酬结构,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及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各类人才相应的待遇。

  首先,加强人才的职业归属感。个人发展方面给予正确引导和正面激励,如放宽工作权限,给予员工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尽量从顶层设计上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利益点,使员工从工作中得到认同感、成就感和满足感。

  其次,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借鉴先进地区和优秀企业做法,采取提高工资、提高奖金和福利、职务晋升、培训学习、持股或增加科研、解决子女上学、创新经费等激励方式。

  再次,加强市场引导机制。以促进人力资本聚集的投资者为切入点,涵盖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双方的激励,依据投资收益规律,鼓励投资者“进入”人才市场。

  (五)  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珠海现需求量较大的是产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及高级技能人才。据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各行业紧缺技能人才中,除了常态化需求量大的第三产业生产和生活服务人员外,最为紧缺的就是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29.92%10.73%其中高技能人才占35.95%19.44%

  首先,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健全人才市场机制,必须进一步打破人才流动壁垒,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都积极进入市场,变政府办市场为政府服务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环境。

  其次,完善人才市场供求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结合珠海实际,努力发展高层次和创新人才市场,把高级人才的市场配置和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使各类人才在更广阔的范围选择职业,使得用人单位能够在更丰富准确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人才;重点发展网络人才信息库,实现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共享化。

  再次,培育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全面健全人才中介系统,建立门类齐全、设施先进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更好的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六)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和生活环境

  首先,营造公平、正义、诚信、民主的社会环境。从思想上剔除“关系社会”“人情面子”这些根深蒂固的腐朽思想,给人才提供公平发展机会;在行动中,要依法、依政策、依程序办事,让人才的本领得以发挥。从社会培养人才的成本和人才自身认识上来说,这种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对成本的节约和才华的珍视。珠海作为全国首个为人才立法的城市,更需要营造一个法治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必定会促进经济发展,而发达的经济正是吸引人才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营造有位、有为、有合、有展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人才在实干中发挥所长;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针对性的创新平台,实现人才的差异化发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融产学研为一体,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珠海市现有的10所高校科研积极性,促进三方单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新局面。

  再次,营造务实、人本、温暖、和谐的服务环境。突出抓服务保障,以优越的生活环境留住人才,推行“贴心管理”服务。良好的服务环境是人才工作的后勤保障,解决好他们的生活起居和后顾之忧,才能留得住人心。要积极为人才解决好户籍转移、住房、医疗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尊重、信任、理解人才,温暖人心。

  (七)提升城市竞争力

  首先,要充分发挥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广东省副中心城市引领作用。根据珠海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目标,积极向“北上广深”学习,筛选与识别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在承认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同时,用开放、创新眼光,把制度、文化等软实力置于视野之内,着重提升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文化及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的突出能力。一是继续坚持“双自联动”,充分发挥珠海区位优势,更好地担当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二是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珠海“二次创业”,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珠海城市经济能级,提升珠海经济发展质量;三是突出把人才优势作为科技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的根本,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珠海人才队伍结构;四是大力提升珠海文化建设原创能力,营造多元包容的文化生态环境,继续保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为人才营造优良的生活环境;五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打造适合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其次,要提升城市知名度,突出抓人才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人才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名片”优势和“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珠海航展”)的品牌优势,在举办或承办“珠海留学生节”“珠海市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交流大会”等高规格人才交流活动经验和基础上,打造人才活动品牌,举办或积极申办国家级甚至国际级人才交流大会,努力打造“珠海航展”之外另一张属于珠海的城市品牌。

  参考文献:

  [1]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珠海人才工作简介[Z]中共珠海市委党校2019年春季学期中青二班第一课题组调研汇报材料,2019-05-27.

  [2]晋城市人才工作课题组.关于我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http://www.jcgov.gov.cn/dtxx/llxx/jcgz/dybg/201807/t20180731_283219.shtml.

  [3]        珠海出台史上最强人才新政16项措施满满含金量[EB/OL].http://house.china.com.cn/newscenter/view/1516206.htm.

  [4]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山市人才工作情况汇报[Z]中共珠海市委党校2019年春季学期中青二班第一课题组调研汇报材料,2019-05-20.

  [5]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EB/OL].https://www.iyiou.com/intelligence/insight86111.html.


作者:中共珠海市委党校2019年春季学期中青二班第一课题组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