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21-06-09 17:25:42 来源: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研读这部重要著作,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感受深切的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思想风范,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这几个方面贯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大国外交的全过程,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各方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人民至上的精髓要义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基本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是要让人民有幸福感、有获得感、有安全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开篇之作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民”一词在这个报告中先后203次被提到,成为贯穿全文的最有温度、最有情怀的核心热词,凸显了党处处“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一以贯之的红线,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目的。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收录的四篇著作《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一系列的重要论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等等,我们深深地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百姓饱含真情的话语温暖你我,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直抵人心,扎实有效的举措落地有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其根在哪?源泉在哪?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我们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著、原文、悟原理,悟什么原理?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哪里而来?从理论层面上讲,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从实践层面上讲,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他在半个世纪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陕北7年,清华4年,军委机关3年,正定3年,福建17年,浙江5年,上海近1年,中央高层5年,之后在党的十八大当选党的总书记。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他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干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这些重要岗位的历练,这些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是他思想形成的扎实的实践基础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的理论思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形成的“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人生信念,来源于他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生动的社会实践。

  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作为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接受改造锻炼,在陕西梁家河村度过七年时光。这七年时间,正是从少年到青年成长、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在梁家河村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执着的追求,艰苦的磨炼,群众的信服,终于使他入党的愿望得到批准,而且还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2002年他在《我的自述》“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到: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

  知青七年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在那里,他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获到一部不著一字却可以受用终生的人生宝典。对他以后的成长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他的初心。他的初心就是要为人民做实事!他人生第一粒扣子扣得非常牢固,也是他以后走好人生其他旅程、扣好人生其他扣子的重要基础。

  我们再看他离军从政,躬身实践“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一些故事。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在正定:调查研究发现正定是个“高产穷县”。1981年人均收入不到150元。正定县有45万人,种了30万亩粮食,总产量是2.4亿斤,亩产是800斤,这2.4亿的产量,要上交7600万斤,剩下1亿6400万斤再分给老百姓,每人不到400斤。这些粮食,还是原粮,是带壳称的,而且就是这些粮食,除了人吃还要喂马,还要留下一年的种子,社员的口粮就不够吃,有的农户还要到临县买山药干吃。高征购是当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一个重要条件,加上省里提出”500斤过黄河,800斤跨长江”。正定是全省第一个“跨长江”的县。没人敢提出异议。但习近平同志做事实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就大胆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与县委副书记吕玉兰联名向省里和中央写信反映了这个问题,要求减少征购量。中央和省里经过调查研究决定给减掉2800万斤,这样就解决了正定老百姓吃不饱饭的问题。

  二是制定发展战略,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谋篇布局。在正定:他提出了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确立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打入石市、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的经济发展思路,奠定了正定经济起飞的基础。在厦门:他主持完成了21个专题的研究,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解答了厦门特区怎么发展的问题,为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宁德: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观点和方法,《摆脱贫困》一书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福州:他提出规划是灵魂,是龙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主持制定了“3820工程”总体规划,即福州市3年、8年、20年的发展规划。在浙江:制定了“八八战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今天上升到党的新发展理念。

  三是狠抓作风建设,努力提升为老百姓服务的本领。在福州:他首先致力于在福州市党政机关营造一个“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软环境。1991年1月14日,习近平在《福州晚报》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一篇豆腐块报道,内容大致讲的是福州需要一本市民办事指南。这篇报道引起他的高度重视,他马上组织市委政研室等部门的同志研究市民办事的各种流程和难点,在50个小时之内就编写了一份《福州办事指南》,并且第一时间在报纸上发布消息,以向群众反馈。他强调:“要抓住那些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群众的事要“马上就办”。在宁德:他改上访为下访,带头沉下去接待来访群众,畅通了群众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

  四是严以修身,在老百姓面前树立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在正定:3年多时间,睡在办公室。他的床铺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木板,铺上一条打满补丁的旧褥子。在吃饭问题上,习近平总是在机关食堂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在宁德:“有一次,到蕉城区虎贝乡调研,在乡政府食堂用餐,习近平同志交代秘书餐后要交1.5元的伙食费,但那位乡长不要。吃完饭后回到车上,习近平问秘书伙食费交了没有,秘书回答没有,被说了一顿。秘书赶紧跑回去交伙食费,拿收条。在厦门:低调律己,婚宴只办一桌。1987年,习近平与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在厦门结婚,只在宾馆办了一桌简单的酒席,答谢同事好友。晚饭后,4个同事到他家里坐坐,到了才发现,包括他们俩平时刷牙的2个杯子在内只有4个杯子,最后只好再洗2个碗当茶杯。家里没什么准备,彭丽媛老师临时花5块钱到街上买了一些糖果分给大家吃。

  五是重锤反腐,宁愿得罪干部也不得罪老百姓。在宁德:习近平提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得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条真理。”“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在惩治一些干部腐败问题时讲:我们不得罪这些腐败分子就要得罪270万闽东人民。后来,在讲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时,他强调:我们不得罪成千上万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多人民。这和他在宁德的作风是一脉相承的。

  六是广泛交友,始终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在正定:习近平与文艺青年贾大山交友至深。1997年2月20日,贾大山去世,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托人送了花圈、挽联。之后,习近平写了《忆大山》的悼念文章,发表在《河北文学》1998年第七期上。在厦门:与当年一位厦门大学的一名学生张宏樑交友,要求这个年轻人要“自找苦吃”,引导这个年轻人树立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和群众打成一片,体现在方方面面。习近平与老百姓交友尽爱心、尽善心。习近平的秘书说:“习书记的工资大部分都捐了!有时候什么地方闹灾了,就让我支援灾区,寄些钱过去;有时候捐给革命烈士家属、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小学;还有时候,他拿钱接济那些他当年下乡插队的乡亲们,给梁家河的老乡看病、做手术,解决生活困难、往返路费等等。凡是因病因事找他的,他都拿出自己的钱,给他们花。”一年下来,他的工资全都花光了不说,还得跟我借个八九千块钱。每到年底,他给我还账的时候,都是拿家里的钱还的。”习近平说:“秘书是我的债主,我每年都得借他的钱。”习近平同志每次工作变动后,仍一如既往关心一起工作的同事和上下级,平时书信来往,逢年过节慰问,寄挂历、寄贺年卡。一有工作变动就主动把新地址告知他们。

  习近平与老百姓的故事太多太多。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亲切地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对他过去上山下乡插队的梁家河、正定、夏门、宁德、福州、福建、浙江、上海的热爱,就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热爱的一个反映。一个干部有着对祖国和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他才会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有这么深厚的感情,他才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深爱老百姓!”真是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呀!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生动实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铁证之一就是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他指出:“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以坚决果断的勇气和决心,采取前所未有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经过艰苦卓绝努力,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随后接着又打了几场漂亮的歼灭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的伟大的抗疫精神和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使国际国内社会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进一步增进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人民为什么“伟大”、中国文化为什么“自信”的认识和理解。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半个世纪的行动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都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彰显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

  在新时代中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英明的领袖,我们感到无比的幸运无比的自豪!我们要坚决维护!坚决跟随!坚决捍卫!自觉学习、传播和实践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作者:曹诗友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