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推动珠海新发展

2021-06-09 17:25:35 来源: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9年2月18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全国人民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热血沸腾。珠海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员,应从铭记历史使命、把握发展机遇、弘扬改革精神和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等方面奋力拼搏,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珠海应有贡献。


  历史使命: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肩负四大战略使命中来认识建设新珠海的历史使命。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珠海成为祖国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陆桥连通的城市。《规划纲要》描绘了大湾区蓝图,为大湾区的发展定下基调与路线。在空间布局章节里提到: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澳门作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要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珠海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要与澳门合作建设大湾区重要一极。珠海要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推动珠海新发展,就应从大湾区肩负的战略使命中来认识珠海的历史使命。大湾区历史使命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港澳发展层面维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为港澳打开发展空间,推动港澳融入祖国发展大局。珠海比邻港澳,与澳门的人文地理特殊关联,即是珠海的区位优势,珠海作为四个特区之一、珠海横琴作为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珠海横琴作为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之一、珠海横琴作为福建平潭和海南岛之后的第三个建设的国际休闲旅游岛、珠海和澳门作为大湾区建设三大极点之一等等这些珠海头上的光环,如不是因邻居澳门哪有所得?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推动澳门融入祖国发展大局,不仅珠海自身发展受益多多,而且更是珠海一份沉甸甸的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二是社会建设层面构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圈,打造生态湾区、绿色湾区、宜居湾区、人文湾区,教育高地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这与珠海息息相关,既是珠海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向往,又是珠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目标。三是制度现代化探索层面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湾区作为改革再出发的首要平台,要在制度现代化方面有所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无论是大湾区还是珠海都应主动对标这一任务,积极承担相应使命,主动在制度构建方面有所作为。同时,必须认识到,当前的开放,已经从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大湾区和珠海也要走在前列。大湾区内,既有港澳代表的国际先进规则,又有内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独特优势。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一种兼具内地与港澳两种优势的先进制度体系。对内,可以配合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外,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处理不同制度合作问题提供借鉴,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效。这不仅是珠海的历史使命,也是奋力推动珠海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层面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发展平台,对内推动经济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外吸引国际技术、资本、先进管理经验、高端创新资源在此集聚,同时依靠这一平台走出去。珠海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撑点,如何实现经济层面发展的问题,在对外合作的内容上应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在谋划自身发展时,不能单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顾自地“自我”发展,而要在支持配合落实澳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意图的过程中,在与其他城市协同的过程中,找准自身发展的定位、方向和重点,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机遇: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中来把握建设新珠海的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在总共2.7万字的规划中,“珠海”被提及20次,“横琴”被提及22次,“澳门”被提及90次,充分彰显澳珠一极在这一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珠海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一是应从城市定位发生历史性改变中把握发展机遇珠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珠海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迎来更加广阔的舞台。珠海将承担更大使命和职责,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珠海定位越高,建设新珠海标准就高,要求就严,舞台就大,发展机遇就多就好。二是应从城市区位发生历史性改变中把握发展机遇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路相通的湾区城市,更加紧密地融入全国全省发展格局之中,在推进粤港澳合作等方面优势更加凸显。同时,在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珠海既是“一核”的重要城市,也是“一带”的重要节点。随着连通东西两岸的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珠海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更有基础、更有条件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为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提供支撑。珠海的区位优势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全域的。建设新珠海与其他城市就有更多的比较优势。发展机遇也相对甚多。三是应从要素流动发生历史性改变中把握发展机遇珠海作为桥头堡城市,湾区乃至全球的创新、人才、资本、技术、文化等资源要素将在珠海集聚、联通、配置和融合,不断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集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素的集聚就会推动珠海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交通通讯和信息网络等,从而拥有资本和市场上的优势,成为区域经济的最大区位;要素的集聚将各种经济活动集聚到珠海并产生规模经济,必然带来生产要素投入上的费用节约,从而提高利润率;珠海一旦成为要素流动的靶心后,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流入,同时也会促使国家和区域在政策导向、利益分配等方面做出有利于珠海的决策选择,珠海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后,会对区域经济产生辐射影响,并通过要素的外溢效应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改革精神: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和“融”两大难点中来展现建设新珠海的改革精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和挑战并存。“通”和“融”是挑战中的两大难点。所谓“通”,就是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通”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硬件层面的“通”,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二是软件层面的“通”,主要是体制、机制、政策等制度层面的高效对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体制机制无缝对接是大湾区构建新型合作模式的必经之路,“通”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粤港澳三地的人员自由流动、商品自由流动、资金自由流动、信息自由安全流动,就像人身体里的血液不断循环流动输送氧一样,只有人、资本、商品、服务、信息畅通无阻地在三地高效流转和配置,大湾区才能充满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才能真正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硬件层面的“通”好办一些。软件层面的“通”就难一些。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大湾区有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两种法律体系。内地与港澳的要素能不能便捷流动,珠三角九个城市之间的要素能不能自由流动,这些都会制约统一市场的形成,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整体的发展能级。在《规划纲要》实施的路径、动力、机制上存在差别,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能不能便捷地流动、资质能不能互认、标准能不能对接、治理能不能协同、税制能不能一致等等,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难题。这又必须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通过协作来解决。所谓“融”就是保持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融”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生产上的“融”,即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生活上的“融”,主要是港澳人士在大湾区学习、就业、创业、营商、生活、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上的便利;三是精神上的“融”,即通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港澳同胞的祖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三个层面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相融的难点之一就是城市发展惯性问题。各个城市间不同程度地存在“自顾自”的倾向,都想“我的GDP要超过你,我和你的差距又缩小多少,我的产业比你强”,往往有协同发展的意愿但少有具体行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点应是跨区域协调发展,如何从单一区域发展向跨区域协调发展转变,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向功能区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需要探索和实践。相融的难点之二就是城市不同诉求各异。大湾区的建设主体很多元,有政府、企业、学界、商界及社会组织等。对大湾区的需求都不一样。在多主体多诉求的现状下,如何统筹需求,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集建设大湾区的澎湃动力就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找到大家共同关注的点,那就是保持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各参与主体不同的需求。要解决“通”和“融”这两大难点,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珠海人的智慧、素质、勇气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主动作为: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美好愿景中来推动建设新珠海的主动作为。《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美好愿景就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并明确了到2022年和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这一愿景和目标就是建设新珠海的愿景和目标。要实现美好愿景和宏伟目标,就要举全市之力,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一是要制定完善各种规划。大湾区建设是关系全市的头等大事。要聚焦《规划纲要》20次提及珠海,省推进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18处涉及珠海和2019工作要点中20处涉及珠海的内容逐一制订落实方案、明确责任人。二是要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大湾区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时代伟业,必须坚持干字当头,发扬苦干实干、能干善干的实践品格,在推进大湾区建设中彰显珠海担当、珠海作为和珠海干部群众特有的精气神。三是要大力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大湾区建设为全市广大市民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施展才能、推动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建功立业的大舞台。要继续采取有力举措,促进“珠海英才计划”落地。要努力培养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使其成为精通政策、把握世情、熟知湾区、善于合作的湾区建设内行人。四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创新。市委书记郭永航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从全力推进珠澳深化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打造珠西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深刻阐述了珠海在大湾区建设中创新的着力点。为我们各区各部门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我们珠海人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曹诗友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