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体现,是党员干部的崇高追求和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①建党90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否坚定,不仅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意义重大,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特点和作用
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科学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意志和愿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②二是可塑性。尽管经济关系对理想信念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某一具体的人可以超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产生不同的理想信念。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阶级利益需要和个人具体经历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理想信念。科学理论能够引导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三是相对稳定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是认识的升华,一旦形成往往不易改变,即使在认知层面上对信念产生疑惑,情感上强烈的认同也会在相当程度上支持既定的理想信念。例如: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出现成千上万个像方志敏、夏明翰这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共产主义战士。四是实践性。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对实践具有强烈的指导作用,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总体而言,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经历互相衔接的若干阶段和若干代人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斗才能够实现。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精神支柱作用。理想信念能使人明确人生方向,形成强大精神力量,鼓舞人的斗志。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丝毫动摇的。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③二是团结凝聚作用。共同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人们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回顾我们党90年奋斗历程,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就像一块磁石,凭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块磁石可以使党员和人民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④三是内在驱动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⑤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引导着党员干部为崇高目标奋斗,这种内在驱动作用可以使党员干部为追求目标而攻坚克难,义无反顾。四是竭诚服务作用。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具有服务本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服务人民群众功能的体现。雷锋、孔繁森、牛玉儒等先进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够为了人民群众牺牲个人的一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正确分析当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现状及其成因,有助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等。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谈得比较多的就是党内腐败问题。2010年,全国腐败案件立案13.96万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达14.6万人,其中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5373人,立案和受处理人数同比都有所增长。这些违法犯罪分子相当部分是党员干部,甚至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这些人受党教育多年,甚至本身就作了很多理想信念教育的报告,最后却因腐败而身败名裂,其根本原因就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理想信念发生了扭曲。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使部分党员干部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经不起考验,堕入腐败的泥潭。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客观环境的负面影响,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受到冲击。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反差,客观上使得怀疑、否定社会主义,羡慕、崇拜资本主义的思想在部分党员干部中滋生蔓延。另一方面,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使得部分党员干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陷入迷惘与困惑。从国内环境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处于弃旧扬新、振荡波动的过程,旧的乌托邦式的信仰已经被打碎,多种渠道获得的不良信息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政治信念发生了动摇。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判断,不少人对意识形态问题采取淡化态度。特别是一些党的高级干部的腐败行为严重败坏了党的威信,既损害了党的理想信念的感召力,也冲击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二是受传统教育内容“拔高”的影响,理想信念教育“入脑”的程度受限制。长期以来,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这无疑是坚持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但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过度拔高会把现实社会排斥在理想信念教育之外,而且理想信念教育领域也存在许多敏感问题,如:既然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为什么又允许那些被消灭了的私有制经济和带有剥削性质的分配方式存在?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除两极分化,而当前的贫富差距却在拉大?等等。理想信念教育如果回避这些现实问题,或者对这些问题仅仅停留在一般的理论说教上,就不会有好的效果,甚至会使部分党员干部产生更多怀疑。三是受到教育形式单一的影响,理想信念教育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当今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且富于变化。因此,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问题,应该选择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而目前大多数理想信念教育是单一的培训,重视程度高而途径与办法少,专题研究与系统性不够,按需培训、因材施教的针对性不强。四是受施教者自身素质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效果受到限制。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具有较高素质,而从目前来看,有的理论素质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善,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缺乏理论性和艺术性,不能有效化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疑虑,况且有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自身作风就不正。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大讲“集体利益”,暗地里却又不择手段地侵吞“集体利益”,这就很容易使理想信念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
三、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影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各种因素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消除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也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把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任务来抓,重点是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
(一)加强基本理论教育,夯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
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是思想政治清醒与坚定的前提和保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把握科学发展观,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理想,深入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理想信念教育要与总结改革开放3 0多年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用事实回答长期困惑人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党员干部正确看待社会消极现象,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面前保持政治上的坚定。
(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注重实践养成,夯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实践基础
认识和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阐明理想信念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和认识处理现实生活问题的具体运用方式、方法、思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
(三)拓展教育途径和方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高超的教育技巧,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要在认真总结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的变化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方法,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要拓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阵地,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培养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注重心理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近几年来,重庆市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等活动引起全社会关注,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这种做法很值得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推广。
(四)创新制度机制,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性
理想信念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除了持之以恒的培养教育外,还需要制度机制作保障。一是完善定期思想分析制度。要及时了解、分析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党员干部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二是激发党员干部自身内在动力机制。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既要从党的需要出发,也要从党员干部的自身需要出发,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价值实现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系。三是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法规。要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和形象工程建设,严肃党的纪律,加大违纪违法查处力度,增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法规的约束力。
(五)提升教育者的素质,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公信力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为此必须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提升其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风范影响、感召受教育者,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公信力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