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用“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06-11 18:02:02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17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说:“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中国提出并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各国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是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马克思曾经说过,交往有利于促进世界历史性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各个国家和人民提供了沟通、交往、合作的平台,为世界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演变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共同体意识和对共同体的认识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原始社会,人类需要相互联合共同对抗自然力,因而出现了氏族、部落形态的原始共同体,随后出现的国家也是作为共同体存在的,几个国家的联合则是一种政治共同体。在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由于人的敬畏之心而产生的宗教意识,让具有不同信仰的人形成了各类宗教共同体。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是血缘共同体,原始社会的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贵族群体是典型的血缘共同体,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财团家族也是血缘共同体。共同体由最初的追求最基本的生存发展,到追求经济、政治、信仰的共识,体现出人类需求的不断发展,而现代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是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共担人类发展风险。

马克思认为,受压迫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私有制,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不复存在,阶级本身也就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的自然消亡“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所提出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他对未来人类社会的设想。

现代语境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是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使命。如果说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主要是从个体层面关注每个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那么现代语境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从更宏观的层面,以国与国的发展为依托关注每个个体的发展。因此,现代语境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新发展,符合现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语境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与自由人的联合体不同,但它们的价值指向是相同的,都代表着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与期望。

二、世界历史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取之于自然,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在人类与自然力抗击的过程中,首先是在陆地上奔徙。我们看到,古丝绸之路是在陆地上将被草原荒漠与山川河流分割开来的各个区域联系在一起的。在古丝绸之路近两千年的辉煌之中,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一些繁荣的商道消失了,另一些繁荣的商道又出现了。这些商道向北可抵达俄罗斯的莫斯科,向西穿越中亚、地中海可达西欧和埃及,向南可达印度。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道,也是一条文明传播的大道,东西方商品相互贸易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佛教、基督教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日本和东南亚。海上新航路的开辟更是促进了世界历史发展,人类文明从陆路相联到海路相连,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又一次飞跃,从此人类社会才真正将陆地农业文明与海洋工业文明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新航路开辟三百年后的时代,世界上最野蛮的地区也被拉入了世界文明体系。马克思早已认识到人类交往对于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生产是以个人间的彼此交往为前提的;另一方面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和新发明是否会得到广泛应用,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彼此交往与相互合作,有利于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传播,进而促进沿线各国的繁荣与发展。

马克思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互联互通,使全球的技术、资源与资本渠道更加畅通,也使中国的巨大市场更加开放。“一带一路”覆盖60余个国家,总人口约46亿,超过世界人口的60%,GDP总量达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3。如此规模的交往扩展,不但有利于新技术、新发明的传播,而且也使世界人民可以共享人类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历史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的生产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国家和人民共同参与的行动,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坚信,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有党中央、国务院的谋划部署,有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参与、支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能够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创举。

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许多铁路、公路、港口合作项目已开工建设,多维空中走廊建设也正在进行。截至今年5月,中国民航已与6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43个国家实现了直航。与此同时,北斗全球系统建设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础性信息服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加强“一带一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要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共同体意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逻辑下,建设“一带一路”需要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进一步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共同体意识仅仅局限于家庭之中,随后才扩展到部落、氏族、地区和国家。但是无论共同体的形态如何变化,人们的共同体意识总是变得越来越强了。这是因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与生存发展离不开共同体,人们在共同体中可以相互依靠,可以共享利益。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只有树立人类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抵御风险。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各个国家的合作受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开放合作的重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落地生根。

其次,要加强文化交融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经济共同体,也是文化共同体,文化交融互鉴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导向重在区域认同、社会认同和价值观认同。费孝通先生说过,在文化交流方面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意味着寻根,要知道自己的文化从哪里来,往何处;美人之美意味着要对他人的文化持有欣赏的态度;美美与共意味着文化的交融、沟通与尊重;天下大同可以理解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尊重沿线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交流互鉴,做到文化相融、民心相通。

再次,要携手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发展对外友好合作和贸易交流有三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一是政治关系和沿途社会治安状况;二是现有交通、通讯工具的状况;三是交往所及地区的文化状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民族更是多种多样,不同的国家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另外还有“独立势力”“恐怖袭击”等问题的困扰。但是沿线国家意识形态和环境的复杂性,无法阻挡人们对发展与幸福的渴望。我们要不畏艰险、战胜困难,进一步加快与沿线各国携手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的步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四、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是发展共同体。目前人类还远远未达到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状态。根据第十四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发展与全球化:事实与数据》年度报告显示,近几十年来,虽然人类在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有8亿多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并且脱贫步伐在国家和区域间极不平衡,目前极端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西亚等地区。在马克思看来,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贫困的情况下就会重开抢夺必需品的争斗。因此,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发展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把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推动各个国家共同发展,实现各国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沿线国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促进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一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生之路开始展现。用“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21世纪的伟大构想,也是现时代的具体实践,其历史意义是不容低估的。

  注释:

  ①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5-1501版).

  ②③④⑤[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169168154.

  参考文献:

  [1]杨善民.“一带一路”环球行动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7.


作者:王阁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