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解析

2021-06-20 10:36:57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提出来的。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消除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隐患,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协调永续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坚定捍卫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建设主体、依靠主体、享受主体、评判主体地位,积极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共享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共享发展”和“怎么样实现共享发展”的时代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

人民群众必然在历史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主导性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首先,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根本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历史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包括伟大的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自觉的”预期目标,这些“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互相交错、互相冲突,共同产生了一个“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这“就是历史”。1]可以说,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力量。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否有力量,关键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和“自觉地从事一切”,国家才有力量2];社会主义执政党是否有力量,关键在于“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管理好国家,否则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就要散架”。

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一是人人参与。践行共享发展,不设“观众席”,没有旁观者,全体人民都是发展主角、都负发展责任。二是人人尽力。共享发展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历程漫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都是主力军、人人都是战斗员、人人都是实干家的良好社会范围,引导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都为之奋斗和努力,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大切好“蛋糕”、合力补齐短板、织密“托底”网兜。三是人人监督。共享发展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精准的问题导向,注重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主张从人民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喜欢、不高兴、不支持、不拥护、不赞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评判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总之,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了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内容之一。

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保障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这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优越性。首先,共享发展的奋斗目标是满足人民利益。其理念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核心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落脚点是保障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其次,共享发展的覆盖范围是全体人民,受益主体最广泛,坚持“人人享有、各得其所”的分配原则。4]再次,共享发展的内容涵盖人民各方利益,保障内容最全面。共享发展的内容涵盖了国家物质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化、民生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具体方面的建设成果和合法权益。

二、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学说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并随着实践变化而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点是物质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从物质实践出发”;同样,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子也“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5]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终点是具体实际。马克思强调:理论的正确性在于“根据现存条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论述并指导实践。6]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脱离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共产主义也要从事实出发,建立在“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之上。7]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应历史环境。社会主义建设,完全建立在人们亲身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基础之上,无时不刻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世界各国各地各族人民只有根据各自民族特色、历史条件、具体国情等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解决实际斗争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取得无产阶级事业的成功。

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的“蛋糕”已做大到世界第二。但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资源配置存在巨大鸿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凸显,重复了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8]例如: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9]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10];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环境保护同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等等。进入新时代,人民希望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从事更体面的工作,增加更满意的收入,获得更可靠的保障,享有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拥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创造更优美的自然环境。共享发展理论,秉持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直面社会现实,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回应矛盾,满足人民需求,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针对性、操作性,是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

三、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创新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屹立于时代进步潮流之巅。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1]马克思、恩格斯时常根据大工业的发展、政治形势的变化、工人政党组织发展以及工人革命运动实践来修订自己的理论认识。其次,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客观规律的一般揭示。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要求理论的指导、思想的导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真正的理论体系及其内容,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2],都是“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都是建立在“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基础”13]之上的,都是同当时的“阶级斗争”和“历史运动”接触并相互作用的产物。第三,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动态完善。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为“非常不同的形式”“非常不同的内容”。唯有立足时代特征,不断观察其变化,解读新使命、引领新风尚、探索新课题、回应新挑战,才能永葆理论之树常青。

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一是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不做“超越阶段的事情”。共享发展理念,既统筹把握了国情,又综合考量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14]二是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回避突出矛盾。步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的矛盾日益凸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回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应时应势而生,不是画饼充饥的空头支票,不是喊喊口号、写写报告,“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狠抓落实,体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充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奠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多样化需求的基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分配制度,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尽快实现公共教育、就业创业、卫生健康、文化体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均等化;竭力保障人民共享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等等。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的社会发展规律。共享发展是“渐进共享”,必将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不搞绝对共享,不重吃“大锅饭”,而是努力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总之,推进共享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消极泄气,在困难、矛盾和问题面前萎靡不振、无所作为,更不能急于求成,甚至说大话、空话、假话。而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统筹考量共享发展的长期性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抓成效,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标稳步迈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2] 列宁选集(第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7.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00.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3.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01.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00.

[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37.

[10]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文物出版社,201696.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85.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20.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44.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6.


作者:李贤利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