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刍议珠海航空文化建设

2021-06-20 10:33:50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自1996年在珠海举办以来,其影响力与综合效益逐年稳步增长。最近,在国家和广东省的支持下,以航展、空港等条件为依托,珠海市计划在5-10年内,将金湾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临空经济兴旺、生态环境优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兴航空城”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②,一个城市同样如此。为了使珠海航展与航空产业发挥出综合持续优势,与珠海的旅游、制造、文化等产业形成互动效应,需要推进珠海航空文化建设,增强人们对珠海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使高新科技文明成为珠海科学崛起的强大引擎。

一、弘扬“富强”的爱国主义航空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生命力的灵魂,也是文化竞争力的源泉。中国人的航空梦与自身的文化与国情紧密相连,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与目标,但是其价值观却一以贯之,就是爱国主义的“富强”观。珠海航空文化建设是中国航空梦的一部分,需要率先明确并弘扬这个核心价值。

   (一)旧中国的航空救国梦救国与强国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相比于整个现代工业技术的落后,开眼看世界的中国有志之士对于航空这个新领域的反应并不迟钝。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全世界第一架飞机,六年以后,冯如就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自主研制并成功试飞飞机成功。据当时美国报纸的报道,该机在性能上优于莱特兄弟的飞机,并称中国人在航空技术上超越了西方。1911年2月,冯如携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国,立志为祖国制造飞机,却于1912年在广州试飞时不幸牺牲。1913年,北洋政府创建的南苑航空学校在中国制造出第一架飞机。

    1840年以后,中国饱受烈强欺凌,中国人因此对飞机在军事方面的功用需求迫切。冯如、孙中山,乃至北洋军阀等对空战的认识都很前卫。早在日俄战争时期,冯如便深感中国之屈辱与忧患,为此,他寄希望于新式飞机技术,他说:“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以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之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③而1914年南苑航空学校制造的中国第一架武装飞机也不落后于世界军事潮流。国父孙中山曾辗转于英、美、日等国,目睹西方航空技术的发展,对于航空救国更有殷切的期望,因此于辛亥革命前,即在美国、日本等地组织华侨青年学习飞行与飞机制造技术,1920年在广东大沙头设立直属大元帅府的航空局,并亲笔题写“志在冲天”。1923年,广东大沙头飞机装配厂制造飞机成功,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主持了试飞典礼,宋庆龄乘机试飞,孙中山先生题写“航空救国”,以鼓励中国航空事业。相比于因空战理论而名扬军事史的意大利人朱里奥•杜黑,中国的航空思想虽然缺少系统,但眼光之敏锐、心情之急切、实践之努力则实有过之,而当时落后的工业、经济实力与专制制度却使航空救国梦难以成真。

    (二)新中国的航空富强梦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注意到航空对于革命的重要意义,积极着手培养航空人才,派刘云等十余位党员参加国民党航校或赴苏联学习。大革命失败后,仍继续派员到苏联及新疆盛世才所办航空学校学习。1940年,中共在延安创办航空工程学校,后因苏联无精力支援,未取得实质发展。1946年,中共中央决定于东北组建航空学校,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东北老航校共培养出飞行员100余名、各类技术人员400余名,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国大典上,解放军军机编队在万众瞩目中飞过天安门广场,标志着新中国的航空事业迎来新的篇章。紧接着,中国人民空军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1951年4月17日,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也正式起步。自1954年试制成功第一架飞机以来,在接下来的60余年中,中国航空工业硕果累累,从主要借鉴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从国家行为到企业自发行为,从进口依赖到出口盈利,从军用到客运、货运、通用飞机研发制造,中国在航空各领域均实现跨越式发展,向现代航空装备制造强国迈进。目前,中国航空事业已经实现华丽的转身,中国人过去的航空救国梦,也逐步变成了航空强国与富国的实践,在国防之外,航空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纵观历史,珠海航展与珠海航空产业的发展是中国航空事业普遍发展的特殊表现,其繁荣背后的文化之魂,正是爱国主义的“富强”观,也正是并只有这种价值观能深深维系珠海航空文化与全国人民的感情。

二、突出地方航空文化特色

     广东身处近代中西文明交汇前沿,当时隶属香山的珠海兼有港澳窗口之利,在思想文化上得风气之先,表现出“开眼看世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勇气与担当。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经济特区,珠海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同时又沉着冷静、谋定而后动,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珠海航空文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形成的,其中既包含着中国特有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也吸收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既有传统社会抗争中的自尊与自强,也有现代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探索出的创新与包容。

    (一)传承珠海航空历史文化基因百年之前,中国的航空梦从广东起飞。广东既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乡,也是中国近代空军的摇篮,在祖国的召唤与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思想的激励下,一大批广东青年投身飞行事业,为中国的革命和航空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珠海思想前沿,华侨众多,又曾为孙中山故乡,兼具地利、人和,在辛亥革命前后,共有25名珠海人积极投身航空事业。这25人均为美国、日本等地的华侨或华侨子弟,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意识。

华侨大多为生计出国,在国外的艰辛生活与比对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加强烈,能深刻体会国家富强的意义,故能积极响应国家与民族需要,出钱出力,甚至举家纾难,例如,珠海的航空志士中,容嵩光和容兆明为父子,陈兆新、陈万荣都是陈庆云的侄子,容章浩和容章炳、曹醒仁与曹朝觉则是两对同胞兄弟。

他们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在抗日战争中亦英勇迎敌。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2月10日,广东派战斗机6架、运输机1架从广州出发,前往上海抗击日本侵略者,珠海人容章炳即是其中的战斗机飞行员。2月13日,日空军轰炸乔司机场,容章炳等架6架战机升空与敌激战,这也是中国空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1]更要铭记的是,他们中的容兆明、容仲伟、容章浩、容广成、黄华杰、林毓恒等六人为国捐躯。

同时,华侨因为长期在国外闯荡,了解世界局势,具有现代意识,华侨子弟则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兼具新时代思想与知识技能优势,在民国航空事业发展过程中,他们是最具前瞻意识的一群,或集资兴业,或以身报效、身居要职,做出重要贡献。

斗门华侨容嵩光是早期同盟会会员,一直支持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尤其支持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早在1913年,便在美国与华侨杨昆等人共同创办“中华飞船公司”,并试制飞机成功。1914年,孙中山派人赴美筹款办航校,容嵩光又向华侨集资创办“中华航空公司”,以支持新成立的寇提斯航空学校,该校培养出陈庆云、杨逸先、张惠长等二十余航空骨干,为民国航空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1918年,容嵩光又与华侨集资创办“图强飞机有限公司”,继续培养飞行与技术人才。[2]

在孙中山先生与众多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在海外和国内逐渐筹建出相对完备的航空资源体系。一些华侨青年或华侨子弟本来就受过比较良好的教育或掌握了熟练的飞行及现代工业技术,在美国、日本、德国或广东航校经过系统学习后,往往能够独当一面,成就斐然。例如,珠海前山人陈庆云幼年即侨居日本,先后在日本和美国航空学校学习训练,成绩优异,1917年回国后历任航空局第一飞机队副队长、广东航空处副处长、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中将主任及中央航校校长等要职;金鼎人卢维溥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23年与两位美国航空工程师共同制造广东第一架飞机,孙中山以宋庆龄英文名(Rosamonde)命名为“乐士文”一号;容嵩光之子容兆明曾先后在美国波音公司和德克萨斯州学习飞机机械和飞行,获美国大型运输机飞行执照,跳伞技术精湛,曾在美国跳伞表演比赛中获奖,1938年回国,是中国训练跳伞技术的第一人。

在蓝天追梦的珠海人书写了珠海近代史上的光辉一笔,也在实际行动中凝炼了珠海的历史文化基因,成为珠海的宝贵文化财富。

(二)发扬珠海航空文化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人表现出的创新实干,既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发扬,也是新时期珠海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十八年前,梁广大任珠海书记时曾出国考察,设想办航展,筚路蓝缕,时至今日,珠海航展已蔚为壮观,这正是新时代的珠海精神结出的硕果。梁广大后来向媒体透露,积极将中国航展引入珠海,主要考虑到其三大无与伦比的价值:首先,航展是高科技的交流盛会,集结的都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其次,航展也是一个大的经贸活动,航空航天业位于制造业价值链的最高端,是制造业龙头中的龙头;第三,航展是珠海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平台。[3]

事实证明,航展为珠海带来的机遇和促进是巨大的,可谓“名利双收”。自1996年以来,珠海航展各项统计数据稳步攀升,2014年第十届航展再次刷新纪录:从贸易洽谈上看,本次航展共签订项目300个,总价值超234亿美元,并成交各型飞机227架;从旅游效益上看,航展对珠海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影响,超过国庆黄金周;从珠海城市宣传上,来自330家中外媒体的2800多名记者参与报道了航展,各类网络新媒体的总阅读量逾20亿次。[4]同时,以航展为契机,珠海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航空城,目前已初步形成含飞机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飞行培训、航空运营服务在内的航空产业体系。

在航展期间,人们很容易看到一飞冲天的凌厉,但却并不一定熟悉珠海引以为傲的航空史,以及珠海人在航展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珠海人在航空救国道路上的跋涉是中国人为富强而奋斗的缩影,珠海航展的成功举办及航空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个性体现。珠海的航空文化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富强梦与广东、珠海发挥地方特色、实现科学发展之梦的有机结合。

三、培育健全的航空文化生态

每一种文化都不能孤立、机械地存在并发展,要使航空文化真正成为珠海“过硬”的软实力,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还需要培育健全的文化生态。

首先,正如前文提到的,珠海航展是中国展示国力的舞台,其价值观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追求,珠海有必要以航展为平台和原点,率先开展对中国及广东航空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及航空知识的传播普及,以增进人们对中国航空事业的认知与认同,增强人们的航空爱国意识,营造良好的航空社会环境,为新时期中国航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牢固、深层的文化基础。同时,还应该在珠海的教育体系中,就地取材,结合珠海的近代与改革开放历史,以航空文化为特色内容和着力点,加强本地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珠海历史文化和珠海精神的理解与体会,增强珠海文化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为珠海的科学崛起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应结合珠海优秀的区位与产业、生态优势,实现航展与其他会展及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协调发展。在会展方面,目前亚洲通航展、国际汽车展、国际游艇展、国际智能电网及绿色能源展、国际海洋高新科技展等五大品牌会展都已相继落户珠海;另外,珠海还拥有马戏节,国际赛车场,国际半程马拉松等优质休闲旅游资源,国际女子网球协会超级精英赛开锣在即。不久,珠海以航展为中心的多品牌“马太效应”就将逐渐显现。在此基础上,珠海可以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与碧水蓝天、百岛之城的优势,承办风筝、航模等比赛,开发主题公园,主题餐厅等,发展航空特色休闲旅游项目,逐步实现海、陆、空一体联动的高新生态立体休闲旅游模式。

最后,随着各种小型飞机、会飞的汽车等飞行器的研制和使用,航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力量或者公共交通工具,而正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方式。珠海曾经是广东乃至整个中国航空事业的先行者,目前也是航空技术的引领者,更应该是现代化生活与生产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者。2012年11月13日,珠海通航飞行服务站揭牌,标志着中国首条低空飞行路线开通,这也是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破冰之举。2014年5月30日,一架通用飞机完成珠海—阳江—罗定的往返飞行,标志着中国首条低空航线的正式通航。可以想见,不远的将来,像高速公路与城际轨道交通一样,低空生活圈与商务圈的概念也会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珠海的高新产业结构及航空工业基础、优越的交通位置、辽阔的滨海地理环境、勇于创新的城市性格都使其在航空生活与生产领域的开拓方面拥有优势,届时,珠海的航空文化也将广泛而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文化生态系统。

四、结语

早在1920年,陈庆云便奉孙中山之命在澳门购置飞机两架,并在三灶开辟简易水上机场,供训练使用[5]。1930年,时任国民革命军航空处财务科长的梁守一,应中山县长唐绍仪邀请,驾机返乡,绕唐家村一圈后降落于前环海面,这是唐家湾历史上第一次有飞机降落。次年,陈庆云、张惠长、梁守一等驾战机13架到唐家湾参加中山港开幕典礼,并作起飞、降落、编队等花式表演,这也是广东省航空史上第一次较大型的表演。[6]此时,陈庆云还向中山县提议在唐家湾一带设置飞机场,并派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设计,后因陈济棠排挤未能实现。[7]时至今日,中国在世界航空舞台上稳健前行,在南国珠海,伴随着航展的成长,珠海航空产业也突飞猛进,新时代航空之城的蓝图已逐渐铺开。这些成就是旧中国无论如何也无法达成的,但却是珠海乃至中国近代全体航空志士的梦想。在历史的回味、现实的奋斗、未来的激励中,珠海航空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 金湾将成新兴航空城[N].南方都市报2009-12-2,(ZA04版).

②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2.

③ 黄汉钢.冯如研究[M].广东: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恩平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1:17-18.

参考文献:

[1] 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委员会.中山文史•香山航空人物录[M].198977-78.

[2] 珠海市人物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101-102.

[3]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官网[EB/OL].http://www.airshow.com.cn/cn/AboutUs/AboutTheCompany/2014-06-29/19846.html.

[4] 第十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成功落幕[EB/OL].http://www.airshow.com.cn/cn/Article/xhzxx/2014-11-18/19988.html2014-11-18.

[5] 珠海市档案馆,珠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珠海历史回眸[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6:232.

[6] 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委员会.中山文史•香山航空人物录[M].198964.

[7] 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委员会.中山文史•香山航空人物录[M].198928-29.


作者:耿之矗 王华锋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