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2021-06-20 10:32:46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

  生物医药产业是珠海市“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布局早、发展快,财税贡献大,但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因素的困扰。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2015年5月,课题组先后到丽珠集团、汤臣倍健、联邦制药等生物医药代表企业考察调研,深入分析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特点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城市成功经验和珠海本地实际,提出做大做强珠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优势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等特点,是一个“既长骨头也长肉”的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壮大,产业特色明显:

  一是增长速度快。2011-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依次为25.6%、18.6%、13.6%、8.8%,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25%、18.5%、11%、16.2%,已连续7年保持2位数增长,增速位列珠海市六大支柱产业之首;2014年工业总产值131.6亿元,占GDP总量的7%。无论企业利润总额还是资产总额,近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以汤臣倍健为例,2010年上市,当时销售3个亿,2014年销售达17个亿,年均增长50%-60%。

  二是企业质量好。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45.5亿元,增加值与产值比率高达34.6%。拥有丽珠、联邦、汤臣倍健等上市企业8家,占全市上市企业的25%;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占全市的11.6%。进入2014珠海市纳税百强企业7家,丽珠集团、汤臣倍健、健帆生物、联邦制药分列第15、17、51、58名。例如,丽珠集团2014年销售55亿,利税6个亿,其中5亿留在珠海。汤臣倍健2014年税收3.2亿,税收占销售的比例高达18.8%。可以说,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珠海市的“吃饭”产业。

  三是研发成果多。丽珠拥有发明专利50多项,国际专利数十项,在生物制药领域,向有“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的单克隆抗体(抗肿瘤坏死因子)产品进军,已储备7-8个研发产品,其中AT132项目基本完成I期临床,预计2018年上市,其他每年能有两个项目进行临床申报;在中成药研发方面,丽珠抗病毒颗粒项目荣获2014年国家中医药行业最高奖。联邦制药在珠海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胰岛素原料和制剂生产基地,自主研发的重组人胰岛素“优思灵”2011年获批上市,三年销量2个亿,每年翻番,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7个产品即将上市、临床或研发立项。丽珠得乐“艾普拉唑”、联邦胰岛素、健帆生物“血液灌流器”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省科技进步奖。

  四是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珠海拥有生物医药企业252家、医药经营企业1000多家,企业数量及规模均居广东前列。丽珠制药、联邦制药、亿邦制药和润都制药等4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企业利润排名百强。丽珠在五个关键医疗领域拥有超过230种产品,部分关键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主导。如,参芪扶正注射液(16%),尿促卵泡素(20%),促配子成熟激素(乐宝得)(75%)和铋钾柠檬酸颗粒(丽珠得乐)(85%)。亿邦制药主要产品注射用克林霉素占全国35%左右的市场份额,并连续五年销售全国第一。汤臣倍健已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第一品牌,2012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五是发展环境越来越优。聚集全市生物医药总产值70%的金湾区,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专业镇(三灶镇)等称号。2013年,珠海市政府出台了《进一步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生物医药产业规划》,从产业规划、园区、财税、人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路径、发展重点和扶持措施。根据规划,将重点从金湾生物医药谷、富山滨海医药港、唐家湾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三个方向发力,力争2017年、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分别达到300和500亿元。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丽珠即将整体搬迁新厂,新厂占地42.7万平方米,将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制药生产基地。汤臣倍健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0个亿的4期厂房,投产后产能将翻一番,5期也将在未来三年内开工建设。联邦制药、润都制药、许瓦兹制药等一批药企也正在扩建、搬迁和新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二、制约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虽然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及江苏泰州相比,仍存在一些瓶颈障碍:

  一是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有待加强。珠海市至今还没有专门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或机构,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统筹工作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负责,但这个领导小组要负责高端电子信息、海洋工程、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筹和推进,因此,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统筹推进力度相对不足。而上海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统筹协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土地、医保、价格、示范应用等重大问题。

  二是产业规模小,增速逐年下滑。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一直徘徊在100多亿的水平,不到全省生物医药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在广东省排名第五。除了丽珠集团、汤臣倍健和联邦制药,其他医药企业规模都在10亿元以下,产值上亿的企业仅11家。从统计上看,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在高速增长,但同比是逐年下滑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从2011年的25.6%下滑到2013年的13.6%,2014年增速继续下滑到8.8%,需要引起关注。经调研发现,丽珠、汤臣倍健、联邦等龙头药厂销售红火,基本不受全球总需求萎缩的影响。增速下滑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珠海近年来缺少新的大型医药企业引进或投产,没有形成新增量。主要依赖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吃老本”,老企业基数大,难以有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中小生物医药企业的市场细分程度高,虽然是“单打冠军”,但得到扶持资金有限,靠资本运作和上市来做大做强也不容易。比如,珠海市生物医药规模前十的健帆生物和润都制药,三年多来一直在排队上市。国内一些城市生物医药发展迅猛,泰州市生物医药产业2014年实现产值668.6亿元,增长15.6%,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2012年产值就达910亿元,居全国前列。

  三是新药报批难、销售难。按国家规定,新药必须要通过3期临床试验阶段测试并拿到正式批文才能生产上市。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排队申请,往往需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珠海联邦制药的胰岛素已研发出十几个品种,现在只拿到一个批文,今年上半年可能会拿到第二个批文。企业为准备第二个产品上市,四年前就建好了生产车间,三年前就采购好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3亿多元资金“沉睡”了三年之久。对比外市,如江苏泰州市,2006年底与国家药监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医药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基地利用地缘优势,设立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十余家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研发机构。在国家部委支持下,当地药企研发成果产业化速度非常快,2013年泰州市生物医药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北京生物医药基地产值近400亿元,占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总量的50%。珠海药企不仅拿生产批文难,销售也难。例如联邦生产的胰岛素产品价格比国外产品便宜三分之一,已进入广东基本药物目录,但即使如此,也很难在珠海本地医院中标。对比上海市,2014年8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规定:“本市企业生产的符合新药准入条件的药品,不受医保目录调整时间限制,优先纳入本市医保目录”。

  四是产业园区配套相对滞后。珠海目前缺乏高标准、专业化、精细化的生物医药专区,珠海药企所在的工业园大多是综合型园区,产业门类很多。主要问题有三:首先,发展空间受挤压。珠海近年正大力发展石化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周期相对较长、风险较大,因此得到的预留空间有限。其次,生产配套不经济。由于没有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珠海药企地理上散落在金湾、唐家、香洲和斗门,生产环节上散布在制剂、保健品、西药、医疗器械等,关联度低,公共产业配套不具有经济性,原本应当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配套(如污水处理、集中供热供水、原料储备等)得由单个企业自己投钱来做,生产成本很高。因此,丽珠、联邦等都纷纷把新的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厂建在外省。再次,生活配套跟不上。西部城市化建设滞后,企业员工的教育、医疗、文化休闲娱乐也成为大难题。园区配套设施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这方面,珠海与长三角、环渤海湾、深圳的距离在拉大。比如泰州生物医药园区,政府出资建设21栋独立式研发楼组成科技研发区,建设53栋标准化生产厂房构成生产加工区,同时还建立了2平方公里的综合配套区,商业街、高档住宅和工作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又建成了泰州医药城会展交易中心、现代医药博览馆。目前,区内已集聚国内外50多家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440多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先后落户,400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申报成功,173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26人入选国家“人才计划”。2015年1月,总投资6.93亿元,占地12.3万平方米的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加速器)投入使用,涵盖医疗器械区、动力辅助区、生物制剂区、综合服务区和实验区等五大功能区域。

  五是中端人才难招、难留。医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2013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力度更大的“蓝色珠海高层次人才计划”,生物医药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快速增加。比如丽珠已拥有国家“人才计划”专家3名和13个海外研究团队。但除了高层次人才,企业中端人才的引进和服务也非常关键,因为中端人才是高层次人才的后备军,也是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支柱和中坚。目前,珠海已拥有高层次人才扶持奖励政策,但面向中端人才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企业普遍反映招人难、留人难。据了解,位于金湾区内的遵义医学院,毕业生仅有十分之一留在珠海,留在金湾的更少。他们认为珠海企业少,发展空间有限,工业园区周边交通、商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不完善(特别是公共交通问题反映较多,西部地区一些企业即使是在主干道旁边,每小时也只有一路公交车经过)。还有企业反映人才政策不够灵活,生物医药企业由于药物试验需要引进畜牧业专业博士,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为生物医药企业引进生物医药专业的人才才能享受相关补贴。

  三、新常态下做大做强珠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谁在高增长行业方面抓得快、抓得早,谁就能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牢牢把握主动权。生物医药产业不仅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利润的特点,而且在全球经济低迷时也能够保持强劲增长,具有明显的抗周期性。近年来,珠海增长速度下滑了,不是因为产业基础不好,企业不优,而是重视程度、扶持力度、招商策略,与过去相比、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减弱了。珠海生物医药发展正处于很关键的“窗口期”,加把劲就会走上快车道,如果仍然保持原来的状态,很可能会被甩在后面、被边缘化。当前珠海面临加快壮大经济总量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要抢抓机遇,以战略眼光审视生物医药产业,把它作为我们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从市级层面加大统筹力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度

  借鉴上海、深圳、江浙等地经验,建立更有力的管理体制,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进行顶层设计,加强产业发展的组织引导和规划布局。建议成立市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各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珠海市委、市政府今年5月召开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会议,公布了《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及多个政策扶持措施,提出了研发投入、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大型骨干企业、上市企业等“八个倍增”计划。建议在土地、项目、资金、人才的安排和预留上更多向生物医药产业倾斜,协调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和相关企业遇到的重大问题,推进与海外科技资源对接,促成更多全球先进医药技术前来转化并实现产业化,使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驱动率先实现“八个倍增”。

  (二)依托横琴自贸区优势,加快提升对外合作水平

  横琴拥有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重多家战略叠加优势,在发展高端研发机构、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借鉴泰州“中国医药城”、北京生物医药基地、武汉“生物谷”等经验,参照“国家食品安全(横琴)创新工程”的做法,以横琴自贸区为龙头,加强与国家药监局的战略合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定期拜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别是药品审评中心,分析掌握上级需求,探索建立广东(珠三角)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横琴)基地,率先开展粤港澳三地药品注册互认、药品进出口管理、药品生产销售等试点工作。通过引进“国字号”评审、检测、研究基地,一来为珠海药企提供更快捷的药审服务,二来加快研发成果在珠海本地化、产业化、市场化,三是有利于引进一批药企总部企业,既能容易拿到批文,还能享受横琴15%的所得税优惠。港澳资源方面,香港拥有一批科研能力较强的大学,国际科技合作活动频繁,澳门虽然经济规模较小但与欧盟、葡语系国家关系密切,是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重要桥梁。要注重发挥横琴制度创新优势,向国家争取支持开展鼓励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政策试点,在与港澳合作的项目经费付汇结汇、科技人才出入境、科研设备关税减免、技术资格互认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促进珠港澳三地生物医药产业要素跨境自由流动。

  (三)多管齐下,着力壮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层次

  生物医药产业要实现2017年300亿的目标,意味着要用三年实现“总量翻一番”,必须快马加鞭。一是做优存量。选择丽珠、联邦、汤臣倍健等一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支持,通过并购重组、加强与国外大型集团战略合作等,构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原料等环节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三家龙头企业三年后主营业务收入一家超百亿(目前55亿)、另外两家超50亿(目前18亿左右)。鼓励研发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融资;探索设立政府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入风投资本,加大产业孵化扶持,让拥有专利的团队大创业、创大业。二是做大增量。制定《珠海生物医药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金湾、富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吸引一批国内医药百强龙头企业及国际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落户。特别是结合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瞄准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以及鱼跃医疗、上海联影医疗、深圳安科等国内一流企业开展招商选资,引进发展CT、核磁共振等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三是加快国外高端医药研发项目落地。2015年4月,珠海诺贝尔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启动,采用的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模式,目标是三年内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和发达国家院士5-10名,探索一条以诺贝尔大师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发展创新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的道路,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选择登革热及华南地区比较流行的癌症、传染病作为攻关的项目。与此同时,加大对诺贝尔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等新型研发机构的跟踪和扶持,争取早动工早投产。

  (四)创新运营模式,加快提升产业园区建设水平

  目前,无论是污水管网或是固废处理设施、园区道路、园区绿化,周边企业等环境,都满足不了医药企业长远发展需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前期投入大,回收期长,靠企业或者区镇资金远远不够。虽然市财政已经每年投入1亿元扶持生物医药产业,但这笔资金专门用于科研、产业开发、技术服务等,而且是给企业而不是园区的。珠海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资金面紧张,可参照泰州医药城、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经验,市、区资金共同注资成立专业开发公司或租赁公司,除龙头项目和特重大项目外不再出让土地,建设一批标准的生产车间和研发平台,统一运营、统一租赁。通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筹集更多资金,加快建设三灶、富山、唐家污水处理厂,完善公共设施管网,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深入开展“两违”“两乱”整治和“三清”工作,为生物医药企业营造优良的生产环境,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参照无锡“Bpark”(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园)的经验,在西部生态新城建设中加快提升工业园区周边的生活服务配套档次,比如穿梭巴士、千兆宽带、国际餐厅和咖啡店、高档超市,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学校幼儿园,等等。

  (五)加大政策落实和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健全完善市、区、镇三级领导驻点联系生物医药企业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部门落实已出台的扶持政策。例如,落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特别是要兑现区财政配套资金,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切实让企业受惠。根据园区、医药协会、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贴心服务。结合形势需求,定期调整和更新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扶持政策。借鉴上海经验,完善《珠海市医院医保药品指引目录》,对珠海市企业生产的符合新药准入条件、进入全省招标平台的药品,优先纳入本市医保目录,优先采购本地企业产品。完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或自主创业,提高职务成果收益对个人的分配比例。出台中端人才鼓励政策和骨干人才培育行动计划,探索如何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度,在入户、子女入读优质学校、享受优质医疗健康资源、人才公寓、人才补贴奖励等方面,每年按照税收贡献给予企业一定的指标,由企业自主安排给中端人才,既用事业留人,也用待遇和环境留人。

作者:2015年第一期中青一班第二课题组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