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实现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2018-12-18 00: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改革开放40年来,珠海卫生健康事业在改革中奋进、在创新中前行,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强基层、促均等、提水平、建高地”为着力点,全力建设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从1个医院到“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卫生健康资源配置不断升级    12月8日上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封顶仪式举行。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总建筑面积124700平方米,设置总床位800张,停车位950个,预计2019年底项目整体竣工并移交。

  今年6月27日,珠海市西部医疗中心项目和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项目举行启动仪式。两个项目的建成,一个将补齐珠海西部生态新城医疗卫生服务短板,打造珠海市新的医疗高地,另一个将填补珠海没有公立精神专科和职业病防治医院的空白,为完善珠海慢性病防治体系,健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珠海医疗卫生事业同特区建立与发展的步伐一致,从特区成立初期的起步阶段,到全面提升的升华阶段、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和协调发展的发展阶段,珠海医疗卫生事业也如同珠海的城市发展一样,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珠海市卫计局局长陶海林告诉记者,在建市初期,珠海的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全市只有31个卫生机构,医院仅1间,全市只有86名医师,主治医师仅6名,314张病床,主要医疗设备也只有手术床16张、心电图机和A型超声波6台、显微镜20台、X光机13台、救护车3辆、光电比色计9个、恒温箱12台、分析天平9台。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医疗设备落后,服务能力低,居民“看病难”问题突出。

  40年风雨兼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医疗卫生战线工作者接续奋斗,珠海百姓看病就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8年11月,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68个。其中医院4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7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5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全市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市、区、镇(街)、村(居)4级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从特区成立之初的1196人增长到2017年的2012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427人,注册护士7479人,医护比1:1.16。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64人、注册护士4.24人,高于国家和广东省平均水平。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城乡居民初步建立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从16张手术床到国际先进的手术室平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9月16日,华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介入诊疗平台之一——珠海市人民医院介入诊疗中心二期项目、珠海市精准医学诊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其中Artis Zeego DSA-CT(滑轨CT+DSA)复合手术室为现阶段国际设计理念最为先进的介入手术室平台,还有高端移动DSA机器人等设备,将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服务。

  按照珠海市委、市政府部署,围绕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医疗卫生高地,争取“登峰计划”建设单位等战略目标,珠海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正努力将医院打造成与珠海城市定位相适应的国际化区域医疗中心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领先的医院,力争跻身广东省高水平医院30强。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伴随着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等各大医院也相继进行改扩建,珠海不仅医疗机构数量增多,大量先进水平的医疗器械也相继投入服务,诊疗检验测试手段日趋完善。通过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科技教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了提升。目前全市有三甲水平医院4所,其中市人民医院和中大五院在2018年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医院50强”排行榜中入选并分别位列第46和48名。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4年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目前该院JCI认证各项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不仅珠海百姓看病就医不再出市寻医找药,一系列重点专科还吸引了周边城市的病患者前来就医,医疗卫生服务开始具备一定的辐射能力。    

       当前,珠海正全面推进“三名工程”(名医、名院、名专科)。建设高水平医院,打造以市人民医院、中大五院为龙头的区域高水平医疗中心和区域医学中心,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主体的区域中西医结合特色服务中心,以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为主体的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以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为主体的区域妇幼保健中心和重症救治中心。全力推进市妇幼保健院、市慢病中心、市西部医疗中心建设,新建区域高水平医疗救治中心,筹建市口腔医院。到2020年,力争打造4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争取6-8个专科进入全省100强,争取增建2-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全面提升珠海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和辐射能力。

  人均期望寿命从56.89岁至82.2岁,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近年来,广东各地医院陆续启动取消挂号费,取消药品加成等医改措施,而珠海2015年就已经开始实施。作为全国医改的试点城市之一,珠海不仅率先实施取消挂号费及药品、医用耗材加成等医改措施,还率先开展分级诊疗、家庭医生服务、家庭病床等惠民利民政策。家住华发新城的徐阿姨告诉记者,居民只要下载相关APP,随时可以将自己的健康监测数据上传,家庭医生可以第一时间获悉情况,并及时作出饮食和运动上的指导和提醒。目前,约有79.52%的珠海人已经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

  坚持预防为主,珠海逐年提升全市年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均等化标准,珠海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09年的10元已经增长到2018年的60元,特区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填补了此前妇女儿童健康专业服务的空白,珠海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更是大幅提高,新生儿死亡率2.03‰,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29‰。特区成立38年来,珠海高度重视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防控工作,预防接种信息在全省范围率先实现全市联网,并实现无线冷链设备温度实时监控全覆盖,积极规范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报告工作,省级考核中传染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报告率、及时率均达到100%,同时积极完善监测体系,2018年实现法定传染病哨点监测100%全覆盖。脊髓灰质炎、疟疾等多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或消灭,居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在培育健康人群方面,珠海大力开展母婴安康、学校健康促进、医养结合、残疾人康复服务和职工健康促进行动,重点对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人均期望寿命从1982年的56.89岁提升至2017年末的82.2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为3.7/10万和2.8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促进了珠海人口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因为有良好健康城市基础,珠海从2010年就开始探索健康城市建设工作,2016年珠海被列入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城市之列,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入选城市。当前,在完成健康城市基线调查基础上,珠海着力加强整体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改善健康环境,倡导健康理念,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争取到2020年珠海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联盟城市。

  数说发展

  ●1979-1981年底,无人口普查预期寿命数据。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56.89岁。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6.15岁。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6.75岁。

  ●2017年末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82.2岁。

  一把手访谈    到2020年    初步建成健康城市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珠海卫生与健康事业‘二次创业’。到2020年,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人均期望寿命保持在82岁以上,初步建成国家级和粤港澳大湾区独具特色的健康城市。” 市卫计局局长陶海林告诉记者,今年,珠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实施《“健康珠海2030”规划》的战略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珠海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他坦言,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卫生与健康事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城市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城乡与陆岛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高层次医疗人才与基层实用性人才队伍建设不平衡等问题。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与国家赋予的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市使命要求相比,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

  陶海林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党建带院建”“以党风带行风”,着力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功能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平衡发展、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珠海人民健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