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无人区”,开辟“新航线”。由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张云飞及其团队创建的珠海云洲智能,是我国无人船艇产业的领军企业,填补多项国际国内技术空白,如今正牵头建设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
越来越多民营企业,正在成为珠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欧比特自主研发运营“珠海一号”卫星星座,纳思达打造中国首个激光打印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丽珠医药、丽凡达、鲸准医疗凝聚科技战“疫”的多重合力……
“上天入海”的创新力量与蹄疾步稳的项目建设背后,既是广大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的生动展现,也是珠海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注脚。
2021年5月,珠海市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9大方面推出了22项措施,包括优化土地收储和城市更新政策、采取遵循审慎包容原则减少企业被动违法违规、设立“珠海企业家日”、建立市、区、镇(街道)三级企业服务联动机制等。
近年来,珠海市相继出台了《珠海经济特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珠海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珠海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为民营经济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民营经济增加值约1656亿元,占GDP比例为47.6%;工业增加值中,民营经济占比超过55%;民营经济单位数增加到35万户,占全体商事主体数的92.3%;税收收入占珠海市总税收收入比重44%;吸纳80%以上的从业人口……这是珠海民营经济在2020年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从总体规模来看,民营经济已成为珠海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但与广东省其他先进城市相比,龙头企业偏少、能级量级不够、产业集群发展程度较低等问题也一直制约着珠海民营经济的发展。
“目前来看,珠海民营企业中,‘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较多。”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扶志表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就是要从源头培养更多民营企业,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回首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峥嵘岁月,珠海曾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创造出众多引领风气的创新举措,吸引无数怀揣梦想的人们到这里创新创业。
一大批民营企业从无到有、披荆斩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关系着能否做好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这篇大文章。
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这“三座大山”形象描述出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从实施《珠海市中小微企业“四位一体”融资平台工作方案》到在广东省率先建立面向企业的“政企云”平台;从疫情期间“一对一”对接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到建立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近年来,珠海市从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提升能力、优化服务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
突破民营经济发展瓶颈、引领民营经济实现飞跃的决心与恒心,不仅被写入“顶层设计”,更体现在通过各种路径与资源,助力民企的成长发展上。
2020年11月,珠海市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在珠海大会堂正式启用。“对我们来说,就像有了一个‘娘家’,企业需要融资的时候能够找得到地方,看得懂政策,贷得到真金白银!”从事自动化技术研发的珠海市华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岗举高兴地说。
不少珠海民营企业家曾直言不讳提出,民营经济要发展,营商环境要优化,必须要打破“隐形门”“旋转门”“任意门”的制约。
2020年4月,珠海市召开深化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推进会,聚焦“僵、浮、慢、乱”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力推进“两个专项整治”工作,也为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松绑鼓劲、铺路护航。
此次新政同样“旗帜鲜明”: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制定涉企政策时要深入调研、广开言路、多方论证;坚持政商平等交往,在不触碰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的基础上,鼓励与企业、企业家正常接触和交往。
长江商学院中国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2020年获聘珠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推动民营经济充分迸发活力。”李伟表示,一方面,珠海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强化政策、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打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
如今,珠海首度提出要设立“珠海企业家日”,表扬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认定非珠海户口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为“荣誉市民”,营造促进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弘扬新时代特区企业家精神,壮大“珠商”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