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第19位,GDP增速全市第一 2020年,高新区交出硬核答卷

2021-06-28 00:15:58 来源:2021-02-05《珠海特区报》第08版

隆冬时节,南海之滨依然暖意融融。驱车行驶在高新区唐家湾主园区,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昭示着招商引资的勃勃生机。投资超20亿元的广东医谷珠海医疗产业加速基地正在加紧施工,预计4月中旬完成一期主体结构建设;产营研一体化的宝莱特集团血液净化产业基地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随着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高新区正不断迸发出新活力、新动能。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挑战和复杂环境,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精彩演绎,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2020年,珠海国家高新区在169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评价排名首次进入20强,上升至第19位,预计“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达3475亿元;主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增长6.7%,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在2021年高新区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探寻过去一年如何谋局、布局、成局,既是对过去的盘点总结,更是对“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愿景展望。


数说2020

成绩单

关键词:GDP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预计“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达3475亿元;主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增长6.7%,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249.8亿元、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8亿元、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增长9.2%;新设立市场主体2399户;企业就业人数86473人、增长6.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9%。

关键词:“双统筹”

在全市率先率先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三清零”

设立1亿元复工复产专项资金,兑付各级扶持资金2.25亿元,为企业减免近1600万元房租及管理费

关键词:实体经济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市率先转正

进入市独角兽培育库企业占比居全市首位

软件和信息产业总营收同比增长15.9%,高技术、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超10%

关键词:营商环境

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9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9.8%

84个事项实现“秒批”,23个事项实现“免证办”

全省首个公积金智慧服务大厅落户高新

关键词:“双区”建设

引进深圳投资项目15个、投资额达37亿元

设立首期3000万元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金,新增港澳创新企业37家

关键词:民生服务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八成

电信网络诈骗立案下降超三成,平安指数良好以上天数占比91.8%

众志成城

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高新区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成立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以“底数清、手段硬、物资足”硬招实招,全面落实“四早”防控要求。140多个党组织、2500多名党员冲锋在前,593名医务人员坚守一线。“三人小组”筑牢基层防线,94个联合检疫点实现联防联控,“2+2”外籍人员核查专班严防外部输入,以硬核担当全力守住了珠海“北大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与湖北人民守望相助,紫燕无人机、云洲无人船迅速驰援,构筑起同心战疫的钢铁长城。

全力以赴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建立经济工作专班,实施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出台扶企稳岗“政策八条”,设立1亿元复工复产专项资金,兑付各级扶持资金2.25亿元,为企业减免近1600万元房租及管理费,助力中小微企业贷款4.65亿元,复工复产系列举措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市率先转正。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慎终如始、平战结合,精准守住“五道防线”,严格落实入境人员“三个全覆盖”,做到“人物技”同防,落实疫情防控每日研判,实行疫情信息专班专报,加强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严厉打击走私、偷渡等违法行为。成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高新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稳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

科学应变

实体经济实现逆势增长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高新区科学应变,打出“扩、稳、促”组合拳,特色产业量质齐升,创新势能加快集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实体经济成功实现逆势增长。

2020年,高新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69个省市重点项目提速提质,累计完成投资198亿元,新引进强链补链重点项目65个,完成实际利用外资超7000万美元。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出台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精准扶持小米通讯等重点外贸企业稳存量、扩增量,兑现企业主动扩大进出口规模等各类补贴超4717万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出台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举办品牌产品推介会,组织开展“消费嘉年华”“美食节”、房车联展等活动,动工建设珠海北站TOD综合体,珠海首个特斯拉体验中心成功开业。

特色产业量质齐升。围绕市“5+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制定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新引进威兆半导体、洪启检测等11个产业链项目,建设2.2万平方米IC设计孵化基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4.89亿元。设立1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宝莱特、健帆、广东医谷等新项目开工建设。软件和信息产业实现总营收128.64亿元,同比增长15.9%。工业经济强劲复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高技术、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超10%。

创新势能加快集聚。加快实施“培优育强”行动,新增高企188家,总数达535家,进入市独角兽培育库13家、占比居全市首位,科技型中小企业509家、占全市33%。新引进规模超5亿元创新型领军企业16家。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19亿元、占GDP比重7%,截至2020年11月底,有效发明专利2840件,与2019年相比增长24.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3件、同比增长306%。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司迈科技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光库科技宇航级器件助力“嫦娥五号”成功探月,赛乐奇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欧盟CE和美国FDA认证。创新载体加快拓展,“天琴计划”中心大楼投入使用,超静山洞实验室隧道贯通,清华科技园连续4年获评国家级孵化器运营A级,港澳科创园入选省“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珠海中科先进院创新科技园正式奠基,设立全市唯一院士工作站,建立省级博士、博士后工作站3家。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兑现各项科技创新资金6.4亿元。新增省级以上项目人才3人、市级高层次人才46人。入选市级创新创业团队8个、占全市1/3。配售、配租共有产权房和人才公寓783套。持续做大科技金融,新设立“港湾1号”创业投资基金,区产投基金和天使基金新增投资项目16个、投资额超1.2亿元,“成长之翼”助贷平台授信额度超6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近3亿元。创新“菁牛汇”赛制,企业组成功对接科技部创新大赛,1家闯进全国总决赛;首次实行高校联赛,全球征集大学生创新项目377个,24个优质项目获奖。

靶向破题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激活发展新动能,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也是制胜一招。2020年,高新区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生根,一连串改革红利不断显现。

全力推进“一区多园”体制改革。构建纵向领导体制清晰、横向联动协调有效的管理机制,成立“一区多园”大党委和统筹办公室,出台议事规则、资金管理、基金设立、品牌打造和考核评价等“四梁八柱”配套文件,设立珠海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各2亿元,首次运用“一区多园”评价体系对分园区进行考核评价,连续10年获评“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全力支持“双区”建设。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要点,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高起点谋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加强产业对接链接,引进深圳投资项目15个、投资额达37亿元,携手华为鲲鹏开展深度合作,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创新中心揭牌运营,珠海信创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设立首期3000万元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金,新增港澳创新企业37家,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落户高新。珠海中科先进院与澳门大学共设实验室,与澳门高新技术交易所共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5家企业成功“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东盟等新兴市场。

全力改善营商环境。加快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承接398项“全城通办”事项,市场监管、供水、消防等业务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涉企证照实现“二十四证合一”,新设立登记营业执照压缩至半天,区电子证照库、统一认证管理平台35类电子证照实现共联共享。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9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9.8%,84个事项实现“秒批”,23个事项实现“免证办”。全省首个公积金智慧服务大厅落户高新。

精雕细琢

城市品质不断提档升级

提升城市品质是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2020年,高新区聚焦交通建设、生态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三大关键领域重点发力、精雕细琢,城市品质不断提档升级。

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四横五纵”路网骨架建设加快推进,情侣北路中大段、金环路全线贯通,高新互通立交、金琴快线北延段、金唐东路二期工程、兴业快线(北段)建设稳步推进。前环、科技创新海岸片区市政路网优化基本完成,金鼎金鸿六路按期竣工。

生态高新成效显著。河长制信息平台建成使用,10条问题河涌完成截污整治,“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部销号,完成22个重点行业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采集。率先在全市完成近海水域乱象非法渔业设施整治,查扣涉嫌“三无”船舶91艘,拆除违建面积11.85万平方米,清理土地2542亩,为重点产业项目腾出用地1222亩。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获得批复,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基本建成,红花山森林公园二期即将开放。

智慧高新加快推进。建成高新区时空信息平台,实现时空地理信息与人、事、物可视化动态叠加。建成能源智慧监管系统,实现精准监测、高效管控;推动生态环境智能监测,做到精准治污、有效溯源;推进“三防”视频监测、“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建成智感安防区13个示范点,部署10余类物联网监测设备5204个。完成738座5G基站建设。

共建共享

幸福高新更加和美宜居

2020年,高新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惠民举措、增强安民实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生事业提质升级。民生支出24.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获批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圆满完成。“互联网+医疗健康”和“网约护士”服务群众超8000人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超80%,建立标准化母婴室23个。区社会福利中心开工建设,新建8个长者饭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获评省四星级荣誉。“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和“南粤家政”培训732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9%,贫困人员全部实现财政兜底。

社区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唐家第一工业区、金鼎第一工业区、金发工业区改造项目动工建设,东岸留诗山旧村更新项目奠基开工,珠海文化艺术中心开启国际招标,银溪雅苑安置项目加快建设。南围“宝龙城”商业综合体即将封顶。建成科技创新海岸文体公园和下栅社区公园,新建、改造污水管网56公里,建成碧道4.1公里。唐家古镇山房路、唐乐路、大同路改造基本完成,唐中路改造按计划推进,东岸社区微改造工程启动建设,投入869万元开展社区小型民生工程,旧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法治高新、平安高新成效突出。心理健康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和“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入选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示范点,唐家湾宪法文化主题公园荣获“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体检”套餐覆盖16家民企。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督促企业及时发放劳动者薪资3000余万元。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9%。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食品抽检达11批次/千人。推进安全生产七大专项整治和三年行动,建成全市首个区级交通安全宣教基地,各类安全事故亡人数下降54.5%,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扫黑除恶“六清”行动圆满完成,虚假注册行为整治成功摘牌。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刑事警情下降10.2%,电信网络诈骗立案下降超三成,平安指数良好以上天数占比91.8%。

党建引领

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新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机制,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两个专项整治”,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严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在全市首次召开大会为3名受不实检举干部澄清正名。

加强政务信息公开,25个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专栏发布,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把好依法行政制度关口,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办理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83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费用支出同比压缩5%。持续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此外,双拥、民族、宗教、侨务、残联、档案、政务公开、信访维稳、海防打私、军民融合、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