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高新区党委书记苏虎:打造比肩深圳湾的科技创新湾

2021-06-28 00:15:58 来源:2021-02-08《珠海特区报》第02版

今年珠海两会期间,高新区党委书记苏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新区将认真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给高新区布置的任务安排,聚焦“三大”、围绕“三新”、着眼“三型”,建设珠海科创教育中心,构建珠海新兴产业高地,打造珠海东部滨海新城。其中,特别提到要高标准国际化地谋划深珠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比肩深圳湾的科技创新湾。

“珠海高新区从‘十二五’末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第31位,至‘十三五’末,也就是2020年上升到了全国第19位,这也是珠海高新区在169个国家高新区中首次进入前20强。”苏虎介绍,“十三五”时期高新区围绕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在自主创新能力、新兴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方面实现整体性跃升,在重点领域改革和开放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在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方面实现系统性提升,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方面实现持续性改善。

“十三五”时期,高新区“一区多园”营业收入从1902亿元上升至347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360家增至1031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从1316亿元上升至2850亿元。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46亿元升至268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65件升至177件。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做强横琴、高新两大创新平台,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并在部署2021年工作时提出,以国际标准建设运营高新区淇澳岛和后环片区,打造东部滨海新城。

“高新区将不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坚决扛起‘做强横琴、高新两大创新平台’‘打造珠海东部滨海新城’等新使命新任务,抢占新领域、发展新经济、实现新腾飞。”苏虎表示,高新区今年将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三大”,建设珠海科创教育中心。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大力引进建设大平台、大装置、大载体,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更高质量担当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主阵地,全力支持“天琴计划”、南方海洋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同步推进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二期和澳科大研究生院等院校科研项目落地和校园规划建设,再建一批国际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支持华为、金山等头部企业携手辖区企业共建产业生态链。

二是围绕“三新”,构建珠海新兴产业高地。在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瞄准具有爆发性增长潜力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硬核”竞争力。统筹“一区多园”产业发展规划,继续培育壮大“3+X”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协同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持续做强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形成行业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航母群”。围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新材料、智慧视觉等领域做强做大一批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壮大科技金融、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产业用地和规划保障,划定产业用地“红线”,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推动工业园、科技园向4.0版高端化、智能化园区提升。

三是着眼“三型”,打造珠海东部滨海新城。突出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探索实行一些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的“引、育、留、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使高新区成为人才引进高地。科学有序推进淇澳岛和后环片区未来城市核心区建设,高标准国际化地谋划深珠合作示范区建设,在金星湾“一水两岸”开发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加强与深圳等城市深度合作,打造比肩深圳湾的科技创新湾,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型、智慧型、生态型的“两化三型”滨海新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