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2020-12-30 00: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珠海斗门区的脱贫攻坚任务主要分为两部分:做好对口云南怒江福贡扶贫协作,做好茂名市茂南区11个省定相对贫困村精准扶贫。

  斗门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念兹在兹,斗门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面向“十四五”时期,斗门区将进一步提升帮扶协作效能,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力聚力帮扶怒江州福贡县  

  今年是斗门区副区长赵文乐挂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的第三年。

  3年来,赵文乐走遍了福贡全境,也熟谙了大山的秉性。“福贡漫山遍野的老茶树是宝贵的资源,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产业。”赵文乐说。

  经过摸底,赵文乐发现福贡县有多达25万株老茶树,且大多处于无人管理的半野生状态。为推动福贡县茶叶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斗门扶贫工作组制定了老树茶开发计划,总投资384.9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老茶树的普查和村民的技术培训,284.9万元用于对福贡石月红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改造后该公司的年生产能力达到50吨。

  目前,石月红公司与茶农签订收购协议1518份,村集体协议10份,双方约定按每斤鲜茶叶10元的保底价收购。“今年就可以收购茶叶30吨,给老百姓带来的收入可以增加到800万元。”赵文乐介绍,用野生老茶树制成的晒青茶、红茶、白茶等产品,推出后受到市场广泛认可。

  福贡老茶树的华丽蜕变,成为斗门区对口帮扶福贡县的四年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7年以来,福贡县是斗门区、高新区共同帮扶地区,2017年以来,斗门区、高新区按照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部署和广东、云南两省的要求,始终聚焦福贡县“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力帮扶、聚力帮扶、竭力帮扶,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斗门区、高新区持续加大投入和动员力度,四年来共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936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52.97%。同时,斗门区、高新区还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帮扶合力,筹集社会帮扶资金2948.91万元,实现了社会帮扶资金自对口帮扶以来持续稳定增长。四年来,斗门区、高新区共在福贡县实施了122个项目,惠及贫困户30046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40%以上。    “斗门区通过完善政策激励和创新服务措施,在斗门设立劳务工作站,为怒江籍劳动力提供全方位关爱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珠海、稳定就业。”斗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年来,斗门区累计完成怒江籍人员技能培训4044人次,转移至广东省就业3669人,年平均增长率达80.21%,其中建档立卡户2944人,贫困户累计实现劳务收入约7800万元,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

  产业合作是斗门区对口福贡扶贫协作的关键一招。四年来,斗门区共在福贡县实施26个产业项目,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紧扣“因地制宜”这个产业发展核心,做大做强绿色生态经济产业,高附加值电子产业、传统种植养殖业、农牧产品深加工业等多点开花。

  在斗门区的帮扶下,福贡县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中华蜂养殖、老茶树开发推广等项目走进千家万户,棒球加工扶贫车间、民族服饰加工扶贫车间、赤松茸种植及深加工、石斛种植等项目变“输血”为“造血”,累计带动建档立卡户8027人增收致富。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四年来,斗门区共在福贡县实施17个教育保障项目,投入资金4589.98万元。支持建设4个学前教育点、4所小学,投入1000万元援建拉甲木底完小,使之成为福贡县脱贫攻坚教育领域最大的单体新建项目;投入2026.26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点5所学校的设备采购及教学楼建设,解决了3520名适龄学生的就学问题。此外,斗门区还通过支教、巡讲,开设“斗门班”等方式,助力福贡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根据福贡无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斗门区支持177.4万元,在福贡开办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普职教育融合班,让389名失辍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同时,确保其升学有基础、就业有发展,探索出一条合力攻坚“控辍保学”的新路子,全方位补齐当地义务教育短板。

  “新生儿釆动静脉血,对我们来说曾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斗门区儿科专家来了以后,通过理论、实操培训,提高了我们的采血能力,对治疗儿童疾病帮助很大。”福贡县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黄成秀说。

  一直以来,福贡县新生儿死亡率居全州之首。在斗门区儿科专家的帮扶下,福贡县人民医院成立了儿科,并开展针对性业务培训,使当地医务人员掌握儿科重症抢救、采血输血等技术。目前,福贡县新生儿死亡率已下降至17‰。

  对口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斗门区累计向福贡县派驻63名医疗专家,按照“院院结对、一对一帮扶”的原则,与县人民医院和5个乡镇卫生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在急危重病救治、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临床专科建设等方面开展精准医疗帮扶工作。在福贡县,斗门区共组织开展义诊活动11次,医疗专家参与讲座154人次,接诊3500余名患者,完成带教手术500余台。四年来,斗门区累计向福贡县卫健系统投入帮扶资金1001.84万元,全方位提高当地软硬件及诊疗水平。

  在斗门的帮助下,福贡县健康扶贫指标全面达标,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艾滋病治疗率等核心指标得到稳固提升,县人民医院成立了血液透析科、儿科、骨科、传染科等临床科室,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手术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斗门区持续加大干部人才队伍派驻和培训力度,累计向福贡县派驻75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医支教,福贡教师、医生到珠海跟岗学习189人,全覆盖培训乡村医生164名,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88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政干部及教育、医疗专业人才。

  社会各界帮扶合力也已凝聚成形。珠海有6个镇与福贡县的7个乡结对,2个村、39个企业、30个社会组织与福贡县的48个贫困村结对,13所学校与福贡县的13所中小学校结对,9所医疗机构和福贡县的6所医疗机构结对,还创新性引进2个东部先进社区与2个西部新成立的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结对,夯实党建基础、深化社会治理、提升服务水平,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供了珠海经验。

  精准帮扶茂名市茂南区    

  “这些鸡可都是吃灵芝粉的‘宝贝’。有企业传授经验、承包饲料、帮忙包销,养大了回收就可以获得收入,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生活。”11月3日下午,在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塘边村颖泰隆特禽养殖基地,记者遇到了等候领取新一批灵芝鸡鸡苗的多位贫困户代表。

  “此前,塘边村受制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较差,长期处于无工业、无规模企业、无现代农业、无农民专业合作社、无集体经济的困境。”据塘边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冲介绍,2017年,塘边村对口帮扶单位斗门生态农业园“对症下药”,联系园区内珠海颖泰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塘边村引进了特种禽类养殖等多个项目。

  “目前,特禽养殖产业每年可为贫困户带来10余万元的分红,有效助力增收脱贫。”颖泰隆公司总经理周丽芳说。    塘边村特禽养殖产业的发展,是斗门区对口帮扶茂南区的生动缩影。

  今年,斗门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工作部署,开展对口帮扶茂名市茂南区11条省定相对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帮扶力度。

  做好迎接考核工作。斗门区认真做好对口帮扶茂南区11条省定相对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迎考工作,安排工作指导组赴茂南区各相对贫困村开展迎考指导,顺利通过省、市的三年考核和第三方评估。在省、市的考核中,均被评为“好”的等次。    落实资金划拨工作。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增收脱贫的挑战和压力,斗门区及早谋划实施精准扶贫资金项目。今年3月,斗门区按照市的要求,以每村100万元的标准向对口帮扶村筹集划拨精准扶贫自筹资金1100万元。12月,斗门区筹集对口茂南区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配套资金231.1265万元。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斗门区配合茂南区做好省定相对贫困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派驻的各驻村干部于2月初全部到村到岗开展驻村防疫工作。斗门区捐赠防疫物资一批,并利用扶贫资金新增保洁环卫、防疫消杀、巡查值守等临时性公益岗位,鼓励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1个贫困村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和贫困户的需求,共聘请公益岗保洁员118名,每人月收入达900多元。

  做好就业扶贫帮扶工作。10月27日至29日,斗门区扶贫办联合斗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斗门区部分重点企业,到茂南区三个镇举办了三场转移就业招聘会,吸引当地剩余劳动力前来应聘。茂南区各贫困村也通过引进企业发展手工业和发展扶贫产业基地招聘贫困户务工,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在斗门区和茂南区的努力下,各贫困村组织了粤菜师傅、南粤家政、月嫂保姆、种植养殖等专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实际就业838人,其中转移到外地就业255人,转移到本地就业583人。    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在珠海市云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珠海市怒江缘贸易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斗门区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增设井岸镇坭湾供销社和莲洲镇莲溪供销社两个贫困地区农产品消费扶贫专柜。针对丰收季节贫困户农产品出售难、价格低等问题,斗门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扶贫,鼓励社会各界消费来自茂南区11个相对贫困村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各牵头帮扶单位、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学校购买11个相对贫困村的农副产品,推动其产品和服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化解疫情引起的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截至目前,针对11个相对贫困村共开展消费扶贫活动61次,销售扶贫产品762.26万元,586户贫困户受惠。

  截至目前,斗门区对口帮扶茂南区的11个相对贫困村,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4000元提升至19140.09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