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奋进新时代 跃步新征程

2020-12-24 00: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2020年步入尾声,“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大幕即将拉开。

  展开“十三五”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每处着墨都令人心潮澎湃。回望5年奋进历程,珠海全市上下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书就高质量发展的珠海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珠海力量。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5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珠海市委、市政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推进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高质量、跨越式、超常规的新特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制度供给和服务供给更加优质,珠澳合作开发横琴取得新进展,“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生态宜居魅力之城展现新风貌,和谐幸福新珠海建设深入推进……

  “十三五”取得的各项成就,为“十四五”发展夯实了基础、注入了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珠海正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对珠海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统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壮丽新篇。

  科技创新“全面开花” 新兴产业建设提速   

  今年11月,中国社科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在2020年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指数榜单上,珠海位居第5名,仅次于深圳、北京、广州、上海四座城市。

  指数排名的跃升,是近年来珠海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珠海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集聚了一批高端创新人才,推动珠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5年来,珠海创新的浪潮奔涌向前,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形象愈加凸显。从主要指标上看,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GDP比重达3.1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8.58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203家。而在2015年,这三个数字分别为2.64%、22.5件、346家。

  科技创新载体日趋完善、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步伐加快……截至2019年底,全市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级246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孵化器总面积达75.18万平方米。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珠海设立产学研示范基地,引进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珠海成为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地落户的唯一地市。2015年至2020年,珠海共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62项。

  今年8月10日,《财富》公布2020年世界500强名单,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突出的综合实力上榜,位列榜单第436位。同年11月,华为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在珠海挂牌运营。科技创新“全面开花”,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新兴产业建设提速,珠海不断完善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开拓新经济的广阔蓝海。

  当前,珠海已形成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精密机械制造和生物医药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现代金融、旅游休闲、会议展览、交通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同时加快培育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的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今年10月,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到57.9%,实现“十三五”预期目标。全市民营、国有、外资工业增加值加快调整,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珠海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离不开人才驱动。一直以来,珠海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人才工作摆在战略全局高度谋划推动,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30多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数据显示,2019年,珠海引进各类人才4.2万名,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省首位。

  “珠海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几年我见到很多优秀年轻人都非常喜欢珠海,美丽、宜居、宜业的珠海已成为‘创新之花’竞相开放的沃土。”今年获颁“珠海十大英才”证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成感慨地说。

  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正成为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源头活水”,助力珠海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制度供给和服务供给更加优质  

  “最近给我们公司的一批员工办理社保增员业务,不用跑办事窗口排队,通过V-Tax平台在线办理,很快就办好了,非常方便。”近日,横琴新区某外贸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小姐对横琴新区首创的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平台连连点赞。

  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根据横琴新区的企业复工复产实际需求,横琴新区税务部门积极开展V-Tax平台优化升级,宣传引导企业使用V-Tax平台办理社保业务,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疫情防控期间,珠海市税务局推出“战疫服务直通车”应用平台,包括“疫情资讯”“直通服务”“办税资讯”“战疫政策”“便民服务”5个大版块18个小版块,涵盖了一键办税、税收政策、防疫指南、疫情资讯等方方面面,为纳税人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掌上服务“直通车”。

  办税服务更加方便,是珠海市“十三五”期间不断优化服务供给的一个缩影。今年12月1日,珠海市进一步拓深拓展“全城通办”事项,公布实施2268项政务服务“全城通办”事项清单,在2018年1302项政务服务“全城通办”事项清单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长期困扰群众的“就近办事难”问题,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最大程度便利。

  珠海市各部门坚持“全城通办是原则、不通办是例外”的工作要求,进一步通过信息共享、委托下放、接件转办及向省争取更多共享数据权限等方式,横向发力、纵深挖潜,不断扩大与群众密切相关事项的覆盖面,不断拓展服务企业的办事事项,通办事项更深更广,市民受惠面不断扩大。

  目前,91%的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全城通办”。其中,涵盖户政、公积金、税务、社保等与群众联系密切的100项民生服务事项100%实现“全城通办”,群众办理量排名前200项的政务服务高频事项99.5%实现“全城通办”。

  在制度供给方面,“十三五”期间珠海市聚焦营商环境、民生建设等领域,凝聚改革力量,不断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制度保障。

  “十三五”期间,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共出台涉房地产行业制度文件28份,涉及房地产市场调控、价格备案细则、住房租赁市场、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经纪行业信用体系、预售资金监管等多个方面,构建起珠海市房地产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强化对房地产开发经营、中介服务和交易行为的正面引导。

  城市功能品质的不断提升,离不开高质量的法规制度设计。2020年起施行的《珠海经济特区城市绿化条例》,填补了珠海市园林绿化法律空白,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近年来,珠海市还印发了《城市绿化工程设计审查与验收中实施“绿色图章”制度》等多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了绿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珠海市司法局推动出台54部法规和规章,提请修改法规12部,修改规章28部,废止规章42部。出台并落实《珠海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及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实现对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全覆盖。同时,坚持立改废并举,扎实开展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和专项清理。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市人大常委会于2月14日作出关于依法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4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珠海经济特区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经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一地方性法规堪称珠海“史上最严”禁食野生动物条例。

   珠澳合作开发横琴取得新进展 

  隆冬时节,南海之滨依然暖意融融。驱车行驶在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沿江的银湾路上,对岸的琴澳两地一派生机,高楼林立、交相辉映。    5年来,珠海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在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中跑出“特区速度”。从互联互通到产业共融,再到全面共建,如今的横琴,对澳合作不断深化,对澳门企业和澳门居民落地发展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成功跨过“起步打基础”阶段,迈入“发展聚人气”新阶段,适宜澳门发展新空间逐步构建,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成效初显。

  今年8月18日,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正式开通,澳门市民杨小姐通过自助查验通道入境珠海,只用了不到30秒。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通关模式的新横琴口岸,开启了粤澳合作新的发展阶段。

  日渐便捷的口岸通关是珠澳稳步推进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软”联通的直观写照。青茂口岸建设有序推进;对澳供水供电设施逐步完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如火如荼,不久将畅联珠澳两地……一系列不断完善的“硬基础”,正搭建起区域要素流通的便捷“桥梁”。

  迈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硬基础”要完善,“软联通”也要打通。横琴突出对澳“跨境元素”创新,不断化解珠澳规则制度的衔接障碍。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实现港澳旅游、建筑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在横琴认定执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跨境金融领域推动规则衔接……5年来,横琴自贸片区累计落地500余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近100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复制推广。

  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遵循澳门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横琴聚焦科技创新、特色金融、医疗健康、跨境商贸、文旅会展、专业服务六大产业,倾力支持澳门产业多元发展。

  5年来,平台建设全面开花。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横琴科学城、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二期、粤港澳物流园、东西汇文艺会客厅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蹄疾步稳。金融合作纵深发展。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已引进18家涉澳跨境金融企业与服务机构,横琴人寿发布首款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跨境商贸逐步发力。一批有实力的跨境电商、物流仓储及供应链优质项目落户横琴,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分拨中心。文旅会展频频联动,星乐度·露营小镇联合澳门冒险王国推出全国首套琴澳跨境旅游联票,成为琴澳联动打造两地“一程多站”旅游产品的标志节点。

  跨过碧波濠江,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到横琴创新创业。如今,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澳门青年企业家70%落户在横琴。横琴累计注册澳资企业3290家。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已孵化250个澳门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累计引进注册企业179家……珠澳产业合作的“强磁场”效应不断释放,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在许多澳门人眼中,选择在横琴居住,不仅仅因为便利的交通,更因为日益完善的生活环境和民生服务。“十三五”时期,横琴持续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九项民生支出总规模达到468.2亿元,与“十二五”时期末相比,年均增幅达61%。

  澳门居民可“掌上办”珠海社保,内地赴澳门务工人员可在横琴参保,澳门执业医生在横琴开设首间诊所,澳门社工到横琴执业,珠澳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高效运作……5年来,珠澳合作的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镌刻下唇齿相依、守望相助的时代注脚。

  “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珠海市“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一个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的交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生活在珠海的居民也开始享受到了大交通带来的幸福。

  “民生公交”满足市民美好出行。“十三五”期间,珠海市近3000辆公交巴士实现了100%电动化,新建了14条近10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2017年12月开始推行乘车移动支付,2018年11月实施“全城一元公交”新政,涉及全市200余条公交线路,日服务乘客达110万人次。同时,为了解决陆岛交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珠海市在降低客轮票价、实施客轮“公交化运营”、对亏损新增客运航班和船票优惠进行补贴、改善陆岛交通条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如今的珠海公交,不仅环境卫生,还方便舒适。”家住新加坡花园的林先生表示,公交服务的便利化进一步增强了绿色出行的吸引力。

  “内畅外联”有了多条快速高速新通道。“十三五”期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珠海市积极建设洪鹤大桥、香海大桥、珠海隧道、珠机城际等多条东西区新通道。

  截至目前,除了洪鹤大桥、金琴快线正式通车外,缓解珠海大桥交通压力并承担“生命通道”重任的珠海隧道于12月15日动工,在建的香海高速也将于2022年全面贯通。同时,洪湾枢纽互通二期、白石桥建成通车,迎宾北路等4条主干道路沥青罩面铺设完成,诗僧路与南坦路衔接工程等一批珠中跨界道路加快实施。珠海市启动了金琴快线北延段一期和二期的建设,与中山市合作,实现珠海金琴快线北延段与中山东外环高速以及深中通道互通;积极配合支持黄茅海通道的建设,并促使该工程在疫情期间正式动工。

  “地无寸铁”曾是珠海的写照。如今,广珠城轨不仅每天有70多对城际列车往返于广州和珠海,珠海站直达国内的跨省列车可通达63个城市,而且珠机城际线(一期)珠海站至珠海长隆站于今年8月18日开通。

  推动澳珠极点融入国家高铁网,珠海也在努力。今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发布,鹤洲高铁站为主枢纽站。珠海市启动《珠海市铁路及各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工作,加快建设“北优东接、辐射粤西”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建设珠江肇高铁(即珠海横琴至江门至肇庆高铁)、广中珠高铁(即广州至中山至珠海横琴高铁)。

  “千万级”珠海机场再扩容提质。2018年2月,珠海机场候机楼东指廊投入使用。当年11月,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成为国内唯一一个没有国际航线的“千万级”机场。目前,珠海机场通达国内航点达74个。“井喷”的客流量也给珠海机场带来了运营压力。2019年3月15日,珠海航空城(机场)集团首次对外公布“动工改扩建珠海机场”,当年11月,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计划2021年底建成。项目建成后,珠海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500万-3000万人次需求。

  疫情防控形势下,珠海吹响了“全力推进《珠海机场总体规划》修编”的冲锋号,谋划机场第二跑道,按下工程“加速键”,加速机场改扩建建设。此外,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珠海莲洲通用机场项目、空港国际物流园建设和九洲直升机场搬迀工作稳步推进。

  港口发展稳步推进。经过多年发展,珠海市形成了以高栏港区为主,万山、洪湾、九洲、香洲、唐家、斗门港区为辅的“一港七区”港口发展格局。珠海港已建成高栏港区15万吨级主航道、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5万吨级干散货码头、10万吨级煤炭码头及储运中心、15万吨级LNG接收站等大型深水码头工程。

  生态宜居魅力之城展现新风貌    “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在珠海我幸福’。”

  “今天走了两处山地步道,感觉非常震撼。步道设计很时尚现代,坡道平缓,能方便包括残疾人士在内的各类人群揽山观海,沿线有山有湖,让市民在家门口就有很好的休闲放松的场所。”

  12月8日上午,近50名全国、省和市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凤凰山、板樟山山地步道项目示范段后,纷纷发出感叹。

  把最贵的土地用于建公园,把最好的空间用来建设公共建筑,把最美的景色和视线呈现给最广大的市民。珠海大剧院就建在小岛上,歌声与涛声相伴,悦耳动听;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依山面海,与沙滩浑然一体;50公里的山地步道将把山、海、城连为一体,白天有鸟语花香,傍晚赏落日晚霞,夜晚看万家灯火……    过去5年来,珠海生态宜居魅力之城展现新风貌。城市景观绿化、道路升级成效显著,公园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了香山湖公园、海天公园等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市民休闲活动场所。分批推进道路路面“白加黑”改造及美化工程,不仅美化了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更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

  12月22日,第八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发布2020年度“民生示范工程”推选结果。“珠海市民公园建设项目”在全国近千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刷爆珠海人的朋友圈。

  近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对城市公园的建设力度,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香山湖公园和海天公园作为珠海市重点民生项目,由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实施,公园建设坚持整体塑造、因地制宜、保护树木、节约成本原则,将公园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绿色空间,对市民游客免费开放。全长8.6公里的凤凰山山地步道将于2022年全面建成,精心串联两个公园及凤凰山脉,形成通山达海、移步异景的独特景观带。开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兼具生态性、环保性、趣味性和适用性的公园,可满足市民更多的游玩和锻炼需求。 

  自香山湖公园和海天公园开放以来,深受市民喜爱及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吸引了大批市民在公园内开展亲子、团建、健身等活动,2020年国庆黄金周迎客54万人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自2016年提出“公园之城”建设规划起,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珠海已逐渐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相融”的公园网络。截至2019年底,珠海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23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越来越多美丽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参与生态教育的基地场所。

  在城市不断“变美”的同时,珠海“勤练内功”,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推动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十三五”期间,珠海市率先建立了生态环境指数发布机制、创新生态补偿机制,率先探索“多规合一”,率先实施生态文明考核,探索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2016年至2020年11月,珠海市累计减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约11043吨。2020年5月-7月,珠海连续3个月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自2018年打响蓝天保卫战以来首次取得“三连冠”。

  5年来,珠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符合考核目标要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均达到国家、省考核目标要求,在每一年的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均获评“优秀”,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和谐幸福新珠海建设深入推进

  11月18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人民城市 幸福小康”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暨第十四届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珠海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这已是珠海第五次获此称号。

  关于“幸福”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珠海的“幸福密码”又是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实事,增进市民福祉”……一系列为人民谋福祉的理念和举措,是珠海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坚实保障。

  “珠海的文化设施随处可见,我们有很好的演出舞台,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欣赏我们表演的观众们,感觉很幸福。”珠海文艺爱好者李惠红说。

  “走出家门就可以在公园里看演出,香山湖公园越来越漂亮了。”家住香山湖公园周围的市民,每逢空闲便来这里走走看看。

  “在珠海注册新公司,带齐材料只需要跑一趟,真的很方便。”珠海市民黄范富说,不久前他在珠海开启创业之路,念及未来,他满怀希望。

  这些幸福的“小插曲”每天都在珠海各个角落上演。“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珠海市惠民设施不断完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惠民设施不断完善。珠海大剧院和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带给市民的不只是文化生活享受,美观的建筑还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此外,珠海54个富有特色的市民艺术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可以让市民享受到家门口的文化设施。中国国际马戏节、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等品牌文化活动,扩大珠海城市知名度,提升文化传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体育设施建设上,珠海已实现社区体育公园全覆盖及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市区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和全民健身广场(公园),公共体育场地(馆)全免费开放,社区体育公园数量达305个。

  作为花园式海滨城市,珠海也是全国十个“中国休闲旅游示范城市”之一。围绕“浪漫之城·中国珠海”品牌,珠海基本形成了主题公园、海洋海岛、温泉养生、品牌盛事等十大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此外,珠海还引进珠海宋城演艺度假区项目,华侨城凤凰谷生态旅游区项目落户也正在加紧推进。

  漫步在珠海的大街小巷,整洁干净的道路、一年四季的“珠海蓝”已成常态,这是珠海市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经济发展的成果。据统计,目前珠海已经建设700多个免费公园(含社区公园)。梅华城市花园、海滨公园、野狸岛公园、香山湖公园等都成为市民休闲玩耍、打卡留念的好去处。

  在这座海滨城市,“温暖”的不只是温度,还有随处可见的人文关怀。以对老人的关心关爱为例,目前珠海长者饭堂、养老设施已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