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
多措并举 珠海乡村振兴战略硕果累累

2020-09-22 00: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9月22日,“庆丰收、迎小康”2020年珠海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乡村美食节活动在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举行,珠海在乡村振兴各方面的累累硕果得到全景呈现。

  近年来,珠海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谋划和定位,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珠海样板为目标,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上持续发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成绩是最好的佐证,2019年,珠海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69元,同比增长11%,增速高出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在2019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珠海综合评价各项均为“优秀”(在珠三角六市中排名第二)。另有各区、镇、村收获省级以上奖项十余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珠海市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收官之年。在珠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深化、细化乡村振兴工作,为实现珠海乡村振兴“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目标而奋斗。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助增收

  金秋时分,天高气爽。

  在高栏港区平沙镇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永呈园艺种植基地内,青枣树上已开出星星点点的花。两侧的果树林里,盘踞交错的凤梨、枝繁叶茂的杨桃长势喜人,透露出日后丰收的模样。

  “目前来看,果实的生长较为顺利,今年预计收成不错!”永呈园艺的负责人夏国建介绍道。园区内出产的金钻凤梨、莲雾、杨桃、芒果等优质水果产品,早已远近闻名。每逢收获季节,这里都会涌入大批游客,销量十分可观。

  回溯发展历史,夏国建感慨不已。作为一家台资企业,永呈园艺于2003年入驻台创园,在市农业农村局、台创园方面的大力引导下,引进台湾特色优质水果品种,并在园内成功筛选出台湾青枣、珍珠芭乐、牛樟等适合珠海气候、土壤条件的高收益优质水果品种和苗木品种,打开了产品知名度,并逐步发展出生态旅游、学农体验等业务。发展之路由此启程。

  永呈园艺的发展,是珠海市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品牌的生动缩影。

  长期以来,珠海市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并推动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称号,用特色品牌带动乡村振兴。目前,珠海拥有“三品一标”及名牌农产品共112个,其中有机食品8个、无公害生产基地54个、国家地理标志1个。

  现在,除了台创园蔬果外,三板村黄立鱼、莲洲镇鸭脚包等特色农产品的名号已然走出珠海,走向整个大湾区,为更多人所熟知。品牌响了,钱包鼓了,打造特色品牌的成效显著。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促发展

  在珠海的知名品牌中,白蕉海鲈无疑是个中翘楚。

  品牌汇聚,形成产业。斗门白蕉镇通过发动村民、凝聚企业,在斗门生态产业园成功构建了集海鲈苗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示范、仓储冷链配送、加工物流贸易、进出口创汇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有力补齐了珠海市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短板,树立了珠海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标杆。

  在全产业链的助力下,小小海鲈从白蕉出发,“游”向世界——2009年“白蕉海鲈”成为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斗门区白蕉镇获评“中国海鲈之乡”;2019年,白蕉海鲈助推珠海获得“中国海鲈之都”美誉,品牌影响力不断延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抢眼的“菜篮子”名片。

  目前,珠海市海鲈产量约占广东全省产量的70%、全国产量的50%;产品远销全国16个一二线城市,带动1600多户农户参与产业经营、致富奔康,成为珠海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全产业链的集聚效应显著。海鲈产业发展的同时,斗门生态农业园内海源、之山、海之利、强竞、粤盛等一批知名水产养殖、深加工企业及水产销售专业合作社迅速成长,企业及衍生产品数量快速增加。

  珠海通过加强培育农业新型主体,构建产业园区,确保满足产业发展强链、补链的需求。台创园、斗门白蕉水产品物流加工园、“菜篮子”珠海配送分中心……各大园区成为珠海产业振兴的基石。

  在此基础上,珠海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3家、市级25家,形成了以白蕉海鲈鱼、金湾黄立鱼等为代表的养殖加工产业,“菜篮子”珠海配送分中心为代表的“菜篮子”产业等一系列现代农业产业,吸纳珠海农民参与其中,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抢抓海洋渔业经济新机遇

  珠海作为滨海之城,拥有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独特区位优势。

  渔港是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以港兴渔、以港兴业、以港兴城。构建渔港经济区,无疑是振兴海洋经济的一项重大任务。

  近年来,随着国家级中心渔港——洪湾中心渔港的运营,洪湾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已初具雏形。

  现在,当人们走进洪湾中心渔港,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港口卸货平台,与现代化冷藏加工库房、水产品交易市场连成一片,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平台,为渔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渔获上岸后频繁转场处理的复杂流程成为历史。分拣、加工、储存、销售 “一条龙”,在这里成为现实。

  变化有目共睹,价值日益凸显。自2019年8月,洪湾中心渔港正式承接香洲渔港渔业功能以来,洪湾渔港经济区的建设不断加码;截至目前,累计进出港渔船超过5万艘次、渔港卸货量超过6万吨,逐步发展成为珠江口作业渔船渔获集散主要渔港之一。

  今年9月,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首批66家“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定点上岸渔港名单”中,洪湾中心渔港榜上有名,成为全国渔港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

  未来,随着万山、桂山、赤鱼头等渔港升级改造工程的启动,一批极具本土特色的渔港经济区将悉数亮相,带动珠海传统的渔业转型升级。渔港经济区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引领农村人居环境巨变 描绘美丽乡村新图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工作将形成全域推进、全民参与的大格局,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珠海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村容村貌也悄然除去“旧妆”,换上“新颜”。美丽乡村的图景,已在珠海乡村的土地上全面铺展开来。

  “农房修好了,厕所整洁了,连垃圾都能分门别类进行处理,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斗门莲洲镇莲江村村委会主任邓昔强漫步在村里,看着村子里一个个垃圾分类回收箱、处理厨余垃圾的厨余机,感慨万千。

  据介绍,早在2018年,斗门区莲洲镇率先在全市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别在莲江、石龙、东湾、红星、南青、光明等6个村,摸索施行“定时收集、源头分类、积分奖励、就近处置”模式。

  如今,莲江村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断提高。各类垃圾实现精准回收,其中厨余垃圾经过厨余机的回收,经集中处理化为促进万物生长的养料;其余垃圾则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随意堆积的场景已不复存在,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莲洲镇与莲江村的例子,是珠海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动实践的缩影。

  目前,随着覆盖全市的“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建成,珠海已全面消灭镇级填埋场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市共配备保洁员1290多名、投入运行垃圾收集点1106个、建设垃圾压缩站24座,达到了省“一村一收集点”“一镇一中转站”的标准。

  此外,珠海另有多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污水治理行动长效推进。乡村污水处理管道分步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并修建独立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全市394个自然村中,有323个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覆盖,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81.2%。

  厕所革命不断提高“加速度”。2019年10月,珠海“厕所革命”的经验获评全国九大典型范例之一。至2019年底,珠海已全面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任务,新建和改建农村公厕140座。今年,珠海市将公厕建设任务列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范围,确保在年内完成全市90座公厕升级改造工程。

  截至目前,在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全市自然村内的“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已基本完成,并实现农村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及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的“四个100%”。86.8%的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乡村面貌全面提升。

  珠海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2019年3月,斗门区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同月,莲江村与南门村共同被评为省级人居环境整治风貌示范村。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珠海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是重要支撑。

  为此,珠海系统谋划、深度布局,各项美丽乡村相关措施不断深化。2019年,珠海出台了《广珠城际珠海段沿线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珠海市干线公路路域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同时,农房管控、碧道建设持续推进;农村风貌提升工程、“美丽田园”等“五美”行动也在全面展开。

  通过持续开展省级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斗门、金湾、高栏港三个省级连片示范区目前已全部实现省定“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建成”的目标。

  木头冲村是金湾区重点打造的示范村之一。驾车沿机场高速前行,驶至金湾段木头冲村时,数栋岭南风情的房屋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村内,曾经的村前广场完成了垃圾清理、实现土地平整;18栋完成外立面整修的旧式村居,摇身变为“风情小屋”,美观适用。随着整治工作进入收官阶段,木头冲村已成为珠海建设美丽乡村的又一鲜活案例。

  现在的珠海,除了好山、好水、好空气,还有了好村居。金湾区木头冲村、三板村,高新区会同村,斗门区南门村、排山村……全市众多涉农村居旧貌换新颜,带来乡村新气象。

  乡村治理精准施策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乡村治理中,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重点,也是难点。

  斗门区作为全市农村工作的重要区域,总人口22.6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近9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造福一方百姓。

  去年,户口在斗门网山村的“外嫁女”黄丽媚,拿到属于自己的集体分红;草朗村的“外迁户”杨华标,也拿到了自1990年迁户进村以来,第一笔村里的分红。

  多年来,农村“外嫁女”“外迁户”群体权益纠纷屡见不鲜。不少村民认为,既然嫁了出去,就不应该再继续享受“娘家村”的分红。此外,由于新生人口增加以及外地人口的迁入,集体产权分配愈加不明晰。

  斗门区的“外嫁女”“外迁户”等群体数量众多。他们的权益如何界定和保护?

  2019年,《珠海市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指导意见》发布,其中明确规定:户口一直保留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和组织章程规定义务的人员,为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分红的权利。

  全面保障“外嫁女”“外迁户”群体权益,已成为斗门乃至整个珠海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成效之一。

  2018年6月,珠海被确定为全国2018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随后,持续推动明晰集体产权归属;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市集体成员户数、成员人数确认,有效化解遗留历史矛盾问题,帮助全市13704个“外嫁女”、10787个“外嫁女”子女、3842个“外迁户”、2255个“回迁户”获得了成员资格和配股权益。

  同时,集体资产家底摸查、促进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和推动集体资产信息化交易的工作也在稳步开展。其中,珠海不断完善区、镇、村三级集体资产交易平台,推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网上交易模式。建立平台以来累计交易22062宗,成交总金额42.5亿元。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尊重和保障。

  至此,全市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民生无小事。乡村振兴的步子要走好,落实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同样重要。

  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珠海将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纳入2020年市级民生实事。今年内建成24个镇(街)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配建不少于230个村(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覆盖100%城市社区、90%农村社区。目前,珠海市已完成配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2处。

  在农村基层治理方面,珠海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作用,目前已落实“三重一大”报告制度,推动13项村级重大事权清单落地见效。同时,农村治理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122个村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部达到村务公开“五化”标准的要求。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