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不断深化财政改革 持续更新管理理念

2020-08-26 00: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珠海财政不断创新改革、财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40年。

  40年来,珠海财政与特区发展俱进,特区财政随着特区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壮大,特区财政管理理念持续更新。

  尤其近年来,珠海财政工作者不负特区使命,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深入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改革,着力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逐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勇当财政改革排头兵,多项财政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财政发展 坚持向改革要活力要红利   

  40年来,珠海财政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979年至1993年是珠海财政高歌猛进的时期。1979年3月,珠海县财政税务局改称为珠海市财政税务局,1981年1月,珠海市财政税务局分设为珠海市财政局和珠海市税务局,从此珠海财政事业开启新征程。

  在此期间,珠海财政体制基本实行包干制,珠海的税收和利润暂不上缴,留给珠海市用于经济特区建设和各项事业开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财政包干制对调动珠海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4年至2000年是珠海财政冲高回落时期。按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我国从1994年起正式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把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这期间,受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有所回落,但珠海财政人充分发挥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激发珠海财政逆势快速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从1994年的13.16亿元,提升至2000年的24.23亿元,年平均增幅达到16.2%。

  2001年至2011年是珠海财政蹄疾步稳扎实推进的时期。在此期间,公共财政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改革与支出制度建设逐步展开,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在内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铺开,财政制度日臻完善。这期间,珠海财政收入恢复高速增长,财政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支出则更加注重倾向民生。

  2012年至2017年是珠海财政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这5年,珠海财政收入总量屡创新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162.60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14.38亿元,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收入大关,年平均增幅达到16%;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全市税收收入从2012年的122.62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239.06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从2012年的75.4%增加到2017年的76%,2014年超出80%到达81.2%,税收收入占比稳居全省前列;支出结构更趋优化,全市九项民生支出从2012年的129.01亿元提高至2017年的354.29亿元,九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步提升至71.7%。

  2018年是珠海在新起点上奋力推进特区“二次创业”的启航之年,

  也是珠海财政继往开来再出发之年。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1.47亿元,同比增长5.4%,收入转入中低速增长的换挡期。    2019年为财政改革年,珠海市财政局坚持向改革要活力要红利,全面提升珠海财政综合实力。围绕推进财政管理体制“1+N”改革,深化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编制、预算约束、绩效管理、集中核算、投资审核和财政信息化等系列改革,建设科学高效、规范合理的财政新体制。2019年,在减税降费力度史无前例的情况下,市财政局牢牢扭住抓收入的“牛鼻子”,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44.49亿元,同比增长3.9%,增幅稳定在合理区间,税收收入占比82.4%,收入质量居全省第二。

  把好财政“总开关” 牢牢稳住“基本盘”

  新时代,新起点,新要求。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珠海财政将再燃“杀出一条血路”的特区精神,跳出“老套路”,频频“新作为”,寻求更大创新突破,把财政管理推到科学化精细化领域更高的层面。

  2020年以来,珠海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下,打好提前量,积极研究部署财政收支执行工作,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市财政平稳运行。

  坚持以更强的决心    牢牢稳住财政收支基本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减税降费效应逐渐释放等带来的财政运行极其困难的不利形势,市财政局始终把平衡收支工作作为一项主责主业来抓,围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目标任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半年下来,成效显著,在确保了珠海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增幅始终居全省前列的同时,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数据显示,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7.08亿元,同比增长8.4%,完成预算的58.8%。财政收入总量居全省第5位,收入增幅居全省第3位、珠三角九市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支出增幅居全省第3,珠三角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由于加快落实复工复产系列稳增长政策,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减税降费政策等带来的减收压力,珠海税收降幅也逐步收窄,今年1-7月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90.94亿元,同比增长2.8%,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指导方针下,珠海加大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财政资金支出和保障力度,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以极大发挥。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九项民生支出完成259.4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同比增长6.6%。

  与此同时,为保障预算执行,加强宏观调控,市财政局强化了库款监测工作力度,提高了库款防控风险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财政资金支持“六稳”“六保”的作用,有力推进全市各行各业复工复产。

  坚持以更大的担当    全力以赴支持实现“双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财政局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做到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政策到位、预算安排到位、资金调度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四个到位”,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珠海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截至2020年8月21日,珠海各级财政部门共投入疫情防控专项资金20.01亿元。

  同时,市财政局还积极筹集财政资金,保障落实市委、市政府“暖企十条”“复工复产十条”以及稳增长“1+7”一系列综合性政策措施,截至目前,稳增长政策所需超30亿元资金均得到有效落实。

  在物资保障工作上,面对陌生的工作领域,市财政局全员投入工作,通过“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逐渐实现物资保障工作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坚持将资金保障和物资保障同谋划、同部署,汇聚形成财政支持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方面,则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和坚决的行动,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在去年为企业减税降费110亿元的基础上,预计今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与此同时,市财政局还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020年,市直预算安排130.69亿元,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其中预算安排106.64亿元落实年度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较上年增支50.45亿元,增长89.8%。截至7月底,市财政拨付政府投资计划项目支出65.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6.4%,稳投资的资金保障力度不断加强。

  坚持以更实的落脚    扎实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

  围绕集中财力办大事、增强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土地依赖等原则,加快建立市、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制度,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新一轮财政体制实行以来,市级统筹能力得到加强。

  “把财政资金花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是珠海财政管理改革的总“靶向”。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并定期通报,对预算支出进度较低、存量资金规模较大且无正当理由的资金,分类采取收回、撤销、压减、调整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沉淀资金的使用效益。

  牢固树立起厉行勤俭节约的思想,过“紧日子”逐渐成为新思维,今年1-6月全市行政及参公事业管理单位会议费支出234万元,同比下降40.5%,“三公”经费支出3,356万元,同比下降32.1%。

  今年以来,珠海财政还以改革为驱动力,落实支付中心改革,财政资金审核拨付更高效。创新风险提示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联动”,有效疏通“不会报”“报不了”“排队等”的服务“堵点”。同时,建立起“线上和线下并行、自审和协审结合、复核和审核分离”的财政投资审核新机制,大力推进辅助人员职业化建设,组建起一支专业化审核队伍,项目审核更高效。

  坚持以更高的站位    党建引领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   

  市财政局深刻理解“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总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

  通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市财政局打造“让我来”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财政工作开展,推进财政改革。完善各级财政部门党组议事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升党组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能力。组建88名党员参加的珠海市财政局“我来”战“疫”党员先锋队,先后186人次开展相关工作,为战“疫”前线高高飘扬的党旗增添了一抹财政红。

  同时,不断完善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机制,深化标本兼治,确保资金和队伍“双安全”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盯紧财政全力运行各个环节加强制约和监督,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制度,扎牢制度笼子。

  自市委“两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财政局迅速行动起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查找财政工作在营商环境中存在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以“两个专项整治”为契机,摒弃“财神爷”“小财政”“钱袋子”思想,不断从细节入手,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打造“微笑财政”“服务财政”“阳光财政”三大珠海财政品牌,进一步推动财政干部和财政工作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树形象,坚持把财政权力运行公开化、透明化,让理财行为在阳光下运作,助力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

  财政改革 对标最好最优持续不断创新    

  南海之滨,改革创新大潮在这里不断喷涌。财政部门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特区经济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能作用。珠海财政人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加快财政改革的新机制,推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不断推动珠海特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01年6月1日,根据中纪委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为完善会计监督机制,规范会计行为,珠海市政府会计结算中心正式成立,全市239个市直属党政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全部纳入集中统管或委派管理。2002年9月23日,该中心更名为珠海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增加国库集中支付的职能,为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执行机构,履行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双重职能。

  支付中心的有效运行,为促进珠海市廉政建设、强化会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提高政府资金效率、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节约行政成本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珠海财政人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使珠海在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两项改革”中走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前列。

  为规范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2000年开始,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资金拨付实行“直通车”管理,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申报,市财政部门根据批准的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审核后,根据合同约定直接拨付到施工单位或服务单位。    自从实行“直通车”方式拨付资金,珠海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日益加强和规范。

  2015年,在反腐倡廉、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珠海在全国率先拉开零基预算改革序幕,“面对面”细审政府部门的“钱袋子”,砍掉了部门申报的预算额度接近三分之一,打破了部门预算只增不减的“魔咒”。2019年,这项改革进一步推进,珠海财政提出了建立绩效管理评、定分离的工作机制等九大创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自此,珠海绩效管理工作驶入“快车道”。2019年,在省财政厅首次组织对地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考核中,珠海市全省综合排名第二,部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珠海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财政支持珠海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需要。2019年,在新的起点上,围绕加紧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珠海市财政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改革,以优化财政服务方式,提升财政服务水平,强化财政管理监督为目标,牵头制定了《关于深化珠海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明晰预算单位和支付中心双方责任,突出改革核心,实施风险提示服务模式和线上预审制度。    此外,珠海财政局还不断完善预算编制体系,强化项目库管理,明确进入财政项目库的项目才能作为备选项目编制部门预算。并完善部门预算审核制度。建立起科室初审、绩效评审、交叉互审、现场联审的四级审核机制,尤其是现场联审阶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参与部门联审,借助“外脑”,开门审预算。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用实际行动推动珠海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持续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数说特区财政40年    特区建立40年来,珠海财政始终围绕特区建立的初心和使命,全力支持珠海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79年的0.2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44.49亿元,是1979年的1435倍,年均增幅23%。

  1984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1993年突破10亿元,2009年突破百亿,2014年突破200亿元,2017年突破300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979年的0.2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15.74亿元,是1979年的2677倍,年均增幅21.8%。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