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

2020-06-08 00: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今年1-4月,全市实现工业投资82.26亿元,同比增长13.6%;技术改造投资41.56亿元,同比增长26.8%。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均在珠三角九市排名第一。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这一组逆势上升的工业投资数据,是珠海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最新注脚。    实体经济是珠海发展的根基。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六稳”“六保”落地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珠海必须。

  促工业投资:    全力推动“提档升级”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毫不动摇坚持实体经济导向,加快构建珠海特色、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

  投资、消费、出口,被视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工业投资更是重中之重。

  去年以来,珠海加大力度谋划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先后出台《珠海市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19年度珠海市“十百千计划”培育企业清单》《珠海市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推广目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通过鼓励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盘活闲置厂房、激励“小升规”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围绕稳投资目标,狠抓重点项目跟踪服务,以问题为导向,落实工业投资相关工作措施,推动工业投资逆势上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3.54亿元,同比增长4%,完成工业投资291.68亿元,同比增长15.5%。

  2019年,格力电器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粤裕丰等3家企业进入2019年度中国制造业500强,赛纳打印科技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家企业入选广东省制造业500强。

  格力电器牵头组建的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通过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全年新增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纳睿达、健帆生物、云洲智能攻克多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难点。    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方面,东信和平等3家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创新项目获工信部重点支持;全市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累计达74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达到292家,完成两化融合对标企业数达到900家,均位居全省前列。

  “我们要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狠抓工业经济不放松。”市委副书记、市长姚奕生多次强调,要推动珠海市工业经济的“提档升级”。

  技术改造是工业经济“提档升级”的主要抓手。2019年10月,珠海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技改投资的扶持力度提高到设备投资额的20%,叠加省级政策,补贴比例可达到40%。

  疫情防控期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又牵头制定了《珠海市关于应对疫情加快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稳定实体经济投资、加大制造业扶持力度两项重点任务。根据初步估算,“小升规”政策奖励和工业投资政策奖励大约需要投入1亿元。

  “真金白银”将落到企业急需处、关键处,为保障复工复产提供“硬核”支撑,也进一步激发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热情。目前,全市已有179家工业企业完成备案,计划在今年实施技术改造,数量同比增长5%,备案总投资88.27亿元,较去年同期(25.62亿元)增长了244%。

  各项政策引导成效明显。2020年1-4月,珠海市实现工业投资82.26亿元,同比增长13.6%;技术改造投资41.56亿元,同比增长26.8%。

  工业园区是珠海经济发展的主要阵地。当前,珠海共有高栏港经济区、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等8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2019年,珠海8个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14.58亿元,全市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聚在工业园区。

  “我们从园区用地使用效率、产出效益、园区产业集聚、投资效益以及园区管理效果及配套建设等多个角度,对园区开发建设工作进行综合测评,引导各园区精准、高效、专业地推动园区开发建设。”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将集中资源引进一批重大项目、高端人才和公共技术平台,打造高新区智慧产业园、香洲区三溪科创小镇、金湾区国际健康港等专业化产业发展载体,以点带面打造“产城融合”优秀范例。

   抓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在当下促进经济企稳回升的非常时期,重点项目就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3月31日,格力电器高栏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动工。“高栏产业园总投资150亿元,将被打造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现代化的生产基地。”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信心十足地介绍说。

  近年来,珠海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地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向上突围的战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在特区大地蓬勃兴起。

  释放新动力,实现新突破,优质资源正在加速向珠海汇聚。2019年,珠海市新引进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业项目50个、新开工48个、新投产30个。在第五届珠洽会上,珠海市共组织签约39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业项目,总投资额220.16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7个,为推动珠海市装备制造业“强链补链”提供强大助力。

  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加快对重点项目的引进和落地,更成为珠海实体经济“逆势突围”的攻坚点所在。今年5月,珠海市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总投资额达567亿元的32个重点产业项目现场签约,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深圳中青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斗门区建设中青北斗Sip芯片封装及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智能制造产业项目。该项目一期投资50亿元,第一批产品将会有5G通信、北斗高精度封装芯片和5G北斗授时封装芯片。据介绍,该项目年产值将高达80亿元,引进芯片设计制造高端人才150人,提供芯片就业岗位2000个。

  珠海经济有底气、有韧性、有后劲。目前,全市共有109个工业重点项目(2亿元以上),已实现2020年全市工业投资任务三分之二落实到项目上的目标。今年1-4月,珠海工业投资逆势增长,工业投资82.26亿元,增长13.6%。

  由景旺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打造的高端电子产品产业化项目,其总投资额约50亿元。该项目落地高栏港区,将生产应用于5G、云储存等领域的电路板,预计今年投产。

  “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高端电路板的需求上升。” 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羽介绍,该项目占地15.7万平方米,包括一座技术能力突破60层、平均14层的高多层工厂,及一座HDI工厂,设计年产高密度印制电路板300万平方米、柔性线路板200万平方米。

  随着第二季度订单量迅速增长,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正迎来新一轮产能扩充需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与港澳陆桥相连的湾区城市,珠海在人才聚集、交通区位、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冠宇电池董事长徐延铭表示,珠海为冠宇电池快速发展加上成长“助推器”,因此冠宇电池选择继续扎根珠海,在开展产能扩充的同时建设智能工厂。

  非常之年要出非常之策,推非常之举,实现非常之为。“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落实好挂点服务机制,‘一企一策’稳龙头;落实好挂图作战机制,倒排进度稳投资;全力推动纳思达激光打印机、华润三期、恩捷二期、景旺电子等项目进度,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0%,确保43个年内投产项目按计划释放1.5%的增加值增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说。

   谋产业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必须继续向改革要动力,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必须继续向创新要活力,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医疗健康、跨境商贸、云办公、人工智能、“天琴计划”……珠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版图愈加清晰。

  商场“云卖货”、制造业紧急转产、远程医疗……许多企业缓解疫情冲击的新创意、新做法,也给珠海经济带来“新”气象。

  当前,珠海正加快培育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的5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这些新兴产业聚集所形成的“磁场”,推动珠海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初见成效。

  2019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重点支持集成电路设计环节研发创新,对40家单位66个项目给予4458万元支持。深化省级4K电视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首批8个4K示范社区、8个4K示范村通过验收,目前珠海市4K机顶盒用户超过33万户。加快推动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支持艾派克微电子、炬芯科技推进“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支持英诺赛科第三代半导体一期产业化扩建项目建设。

  得益于“新基建”提速影响,珠海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快速恢复态势,4月当月增加值增速达到23.8%,带动1-4月累计增加值增速回升到-8.2%,比一季度回升了8.6个百分点。

  培育新的增长极、拉开新的产业版图,是珠海面临的又一道考题。“在珠海的产业发展选择上,关键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历史性机遇,聚焦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努力实现‘高端引领、传统提升、结构优化、总量做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

  建链、控链、补链、强链,珠海产业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零敲碎打、各自为战的传统资源配置模式,把现有的土地、财政、金融杠杆等有限的资源统筹起来,集中关键性要素,聚焦具有产业带动性的重点龙头项目、具有全局引领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具有行业支撑能力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能够抓住市场风口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抓紧谋划布局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产业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说。

  据了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联合市招商部门,着力构建载体资源、产业政策、项目需求信息的“精准化”对接;项目洽谈、落户、建设“全链条”服务;项目布局、准入、资源供给“一盘棋”统筹的产业推进机制。

  具体来说,一方面引导各区集中配置招商资源,瞄准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进行“靶点突破”;另一方面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律,引导新落户项目向相应的集群载体有序聚集,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引进投资额1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超过600个。

  与此同时,珠海市将积极协同港澳优质资源,寻求产业创新突破,包括加快澳门大学模拟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产业化;依托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在珠海市布局干细胞生产中心、临床实验中心、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平台等重大支撑平台;积极推动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中国先进半导体一站式芯片IP及量产中心等一批公共平台载体加快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珠海市还将探索出台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全力推进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超常规、大力度、突破性”发展。

  发力“新基建”:    今年建6000座5G基站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如今,搭乘“新基建”这辆“快车”,正成为珠海稳投资、稳增长的新亮点。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均在其列。

  作为全国第一批5G商用城市之一,珠海5G个人用户发展势头良好,现有5G套餐用户22.6万户,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中。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打造“全球首个5G试点口岸”、全国首个5G智慧医院海岛基地在桂山岛成立,5G+智慧城市已经从一个抽象的词汇,变成珠海市民可触可感的便利。

  当前,珠海各电信运营企业、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垂直领域5G融合应用,在工业互联网、医疗卫生、交通运输、4K/8K超高清视频、VR/AR等领域形成了一批5G应用场景。

  比如,珠海电信在港珠澳大桥打造“全球首个5G网络试点口岸”实现车联网、安全巡防等,提升了口岸的安全管理效率。珠海联通与格力共建的“面向家电制造行业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服务平台”,是国家工信部5G创新应用标杆项目,将打造全国领先的家电产业5G智慧工厂示范区。

  “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培植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全新引擎,是珠海实现‘弯道超车’、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强调,要抢抓机遇、抢占先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新珠海、新经济、新生活。

  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以来,全市已建成5G基站逾2000座,主要覆盖重点公共场所、高人流量场所和部分企业生产场所。

  2019年,珠海制定出台了《珠海市推进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了5G网络建设及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工作计划、保障措施,并通过省、市专项资金对5G应用示范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共立项支持5G应用重点项目合计13个,其中市级5G应用示范项目9个,国家、省级5G应用示范项目4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4亿元。

  2020年,珠海全面提速5G网络建设,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5G建设专项小组,建立了会议及监督检查机制,正在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力度解决5G建设用址、用电等问题,为5G网络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目前,珠海已制定2020年全年建设6000座5G基站的目标,是省下达我市任务的近3倍,目标数排名全省第4。“到2021年底实现全市5G网络基本连续覆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说。

  伴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及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兼具科技和基建双重属性的“新基建”,与珠海所面临的“双区叠加”机遇一致,与珠海产业转型的目标一致,与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一致,未来发展无限。

   疫情防控常态化:    有序推动珠海工业企业复工复产   

  口罩生产企业从1家增加至近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员返岗率达到95%……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但打不垮经济发展的向前步伐。

  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扎实做好以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推动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尽早复产和制造业企业有序复工,努力为珠海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保驾护航。

  聚焦“快、准、实、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推进防疫医疗物资生产,有序推动珠海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恢复发展。当前,全市13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于3月中旬实现“应复工尽复工”,企业人员返岗率达到95%,基本满足生产所需。全市口罩生产企业从1家增加至近40家,口罩产量从“零”快速提升到超过440万只/天,已向全国供应137台救护车。

  突出“快”字抓政策。在2月5日、3月19日先后出台“暖企十条”和应对疫情加快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政策措施,截至5月底,共支出产业扶持资金4.05亿元,达到全年进度的54.26%。

  突出“准”字抓保障。1个月内推动全市口罩产能从“零”提升至360万只/天;帮助8批89家企业纳入国家或省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其中丽珠试剂和红塔仁恒等19家企业获得3.99亿元低成本的专项再货款支持;“四位一体”融资平台1-5月为企业提供569笔30.06亿元贷款或转贷资金。

  突出“实”字抓服务。建立重点企业服务机制,“一对一”与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对接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方面问题191项,及时帮助格力、丽珠等龙头企业解决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复工问题。

  突出“细”字抓指引。将省、市、区合计18项扶持政策和防疫措施规范汇编,向企业提供一步到位的清单式指引。到3月上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实现“应复工尽复工”,已复工企业中,没有出现确诊病例。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稳企业主体、稳产业链条两大核心目标,坚持长短结合,打好稳中求进组合拳,与企业同命运、共患难,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全力以赴服务企业应对疫情、稳定生产经营,努力做到抗疫情和稳增长“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决胜脱贫攻坚:    高标准完成扶贫工作任务 

  位于阳春市西南的双滘镇黄沙村,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扶贫攻坚村。

  黄沙村地理位置偏僻,山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35亩,严重制约了村民收入。“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引进新技术,是提振当地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驻村第一书记桑世海告诉记者。

  过去,黄沙村民以种植水稻、花生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桑世海与黄沙村当地干部一起深入调研论证,积极发动并帮助当地群众学习先进技术,制定种植计划,进行土地平整,扩大春砂仁、南药藿香和有机红薯等特色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着力打造该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产业打造出来,产品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也不落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拓宽扶贫产品销售路径。同时,协助黄沙村建立了4个稳定的产销联系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实现黄沙村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金额超56.3万元,大大拓宽了黄沙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户增收,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之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支持建设的碰田山经鱼生田到黄沙垌和黄垌头到土留仔两条新农村公路,已在2020年1月1日前顺利完工。

  2019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相结合,助力实现阳春市黄沙村减贫户数83户,减贫人口233人,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5元,并解决了黄沙村“三保障问题”。

  除阳春市外,今年5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沈岩带队,组织对口联系单位和帮扶企业代表赴云南怒江州开展扶贫项目调研对接。一路上,调研对接人员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先后来到泸水市的佑雅村、腊斯底村和福贡县的果科村等共7条贫困村,与乡(村)两级干部集体座谈、仔细对接,了解企业捐助资金项目落实及贫困村脱贫进展情况。

  自2018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动员20家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企业捐助帮扶资金累计200万元,用于云南怒江地区20条贫困村的脱贫帮扶项目。

  “我们已经制定《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0年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接下来,将重点做好对口阳春黄沙村扶贫工作任务,开展好‘百企帮百村’怒江州扶贫协作工作任务,推进好‘万企帮万村’珠海乡村振兴工作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