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村民日子越过越好了

2019-06-25 00: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珠海高新区从2016年开始对口帮扶化州市4个镇11个贫困村,帮扶的11个贫困村连续3年被省、市考核评定为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16年至今,高新区帮扶落实各级财政资金共计8908.14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5.34%。截至2018年年底,贫困人口脱贫率达95.85%。    

  正值盛夏,化州市那宾村村民沉浸在“扶贫硕果”丰收的喜悦中。珠海高新区在该村投资203.8万元扶持的产业项目“橘红种植+加工基地”,继成功注册“正宾橘”商标后,进入电商运营,最近又获得了9320斤干果的好收成,价值37.28万元,这意味着今年该村贫困户每人分红可达2000元。

  该村贫困户尤考南激动地说:“感谢珠海高新区扶贫队,我去年通过分红已经分到1000元,今年这么快就又可以分红,加上政府的其他补贴,我的日子好过多了。”     

  自对口帮扶化州以来,珠海市高新区主动作为,实施开展劳动力就业扶贫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教育文化扶贫工程、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扶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人居环境改善扶贫工程和产业发展扶贫工程等八大工程,为推动化州市11个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珠海高新区正按计划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全力加紧推进。”据高新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该区从2016年开始对口帮扶化州市合江镇、平定镇、文楼镇、那务镇4镇11个贫困村,推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16年至今,已落实各级扶贫资金共计8908.14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5.34%。截至2018年年底,贫困人口脱贫率高达95.85%,确保贫困户在家庭收入、住房安全、子女教育、基本医疗、饮用水安全、通电、电视和网络信号覆盖等8个方面都全部落实达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基本目标。    

  扶贫产业大发展:启动44个“造血”项目 盘活农村经济促增收     

  “精准扶贫,关键要找准路子。”珠海高新区将产业帮扶作为对口帮扶工作的着力点,通过集中发展产业项目共投入2073.86万元。“只有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真金白银落到群众身上,才能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高新区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位于化州市平定镇翰堂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内,果实长势喜人。“我们通过走访各地学习经验,聘请当地群众,对基地采用较先进的‘天窗式’和‘垂帘式’管苗、控苗技术,不仅通风、透光、好管理,减少基地人工劳动强度,果实也得以获取更多更好的养分,增大生产效率。”高新区扶贫干部陈春涛对帮扶项目如数家珍,“投入资金123.38万元建成的6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为5名贫困户解决了长期就业问题,已收入19.6万元,2018年分红10.73万元,贫困户74户298人参与分红,人均分红360元,村集体收入1.19万元。”    

  在2016年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时整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3000元,到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71元,贫困户韦柳凤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现在的日子过得踏实,感谢珠海高新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让我对人生重拾信心,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对口帮扶就像一粒种子,催生产业扶贫项目生根发芽,盘活农村经济促增收。    

  “现在我不仅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全家生活也渐渐好起来了。”在合江镇明星村富民养牛场,村民黎阿姨正在整理牛棚里的饲料。她在外学习养牛技能,回来家乡就业,感到非常满足。同样是在家用闲散时间从事丝花加工,从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的池天国一家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除了翰堂村、明星村,珠海高新区自2016年开始对口帮扶化州市4镇11个贫困村以来,以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优先工作目标,精心谋划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启动包括种养、兴建商铺、丝花和橘红加工、光伏发电、投资入股当地华聪药业和蜜柚基地等44个“造血”项目,2018年收入723.48万元。2018年至今,高新区扶贫工作队通过分散落实发展项目,投入资金180.06万元,帮助343户贫困户发展循环种养等项目,实现增收目标,2018年收益达到270.06万元。    

  此外,为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珠海高新区对口帮扶期间,深入开展相对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贫困地区的就业能力,帮助贫困村实现技能脱贫。帮扶至今,多次组织贫困户参加当地和珠海高新区举办现场招聘会,安排到珠海高新区就业的人员48人,贫困户就业人员从帮扶前374人,到目前已有755人实现就业,新增加就业381人,促进了贫困户的稳定增收,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居环境大整治:全面改善基础设施 村民住得舒心多了    

  “村容整洁了、村貌变美了,这环境让人感觉很舒服!”村民吴大叔对村里环境的变化感受深刻:过去道路坑坑洼洼,环境脏乱差,如今完全变了样。    自对口帮扶以来,珠海高新区以贫困村脱贫致富和打造美丽乡村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11个帮扶村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设32.54公里,新建机耕路13.5公里、建桥8座,在村道安装1568盏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同时,珠海高新区还花大力气实施了人居环境改善扶贫工程。”据介绍,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该区对贫困村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提升村容户貌美化。协调当地供电部门,解决各村电力缺口和供电安全隐患问题,完成了57条自然村电网升级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各村电力缺口和供电安全隐患问题;投入资金642.01万元,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目前已建泵站6座、碑头11座、水闸4座、建高标准农田水渠4.5公里,水渠清淤19.3公里,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受益农田近万亩;投入资金20.42万元,改善了3个村的安全饮水设施;投入资金172万元,在每个帮扶村建设卫生站,改善了村内医疗基础设施,落实了村村有符合标准卫生站的任务。    

  高新区投入资金324万元,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整治。购置垃圾运输车7台、铲车1辆、垃圾桶790个,新建垃圾池40个、焚烧炉3个,为各村配备了处理垃圾的工具,完善了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环卫队伍,疏通12条排污渠共13.5公里,聘请贫困人员对卫生设施进行管理维护,促使各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与此同时,高新区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各村村容环境进行“三清、三拆、三整治”,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并从改变传统生产生活观念和陋习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和“门前三包”等有力举措,层层落实责任,使各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变。从表面到角落,从村内到村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努力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平坦的道路、新装的路灯、生动的墙画、宽阔的广场……完善的基础设施正逐步成为包括翰堂村、明星村在内的化州市4镇11个贫困村的标配。如今,村里绿树掩映、规划有序、干净整洁,村民们的生活变得舒适又舒心,帮扶带来的种种变化令村民喜笑颜开,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民生大变化:生活改善添保障 真情帮扶暖人心    

  为了让当地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高新区从教育文化、医疗保险、医疗保障、人才支持、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开展协作帮扶。    

  为了大力推进教育扶贫,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防止贫困代际传递,高新区会同当地镇村和教育部门落实了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784名学生落实了生活费补助,另外还给每位贫困学生发放了助学补贴,贫困户子女适龄“普九”入学率达93%以上,保障考上大、中专(高中)贫困户子女不因贫困辍学。    

  此外,高新区还积极完善学校教育基础设施,为学校购置教室桌椅板凳、电教设备和教师办公设备等教学用品,更换学校门窗,升级操场跑道,改建饭堂、宿舍,为学生购买了校服。同时,发动区内企业开展助学活动,如动员德豪润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教育帮扶,筹资15万元,资助了62名特困生。    为了构建全面覆盖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珠海高新区帮助各村贫困户895户2627人购买了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投入资金28.57万元,在各村开展了助医、助残、大病救助活动,为141名特困人员解决了实际困难,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珠海高新区还以农村分散供养贫困户为重点,全面实施危房改造。通过落实危房改造补贴的形式,对口帮扶化州各村应改造危房户425户。通过落实危房改造补贴政策,2016年至2018年应改建户411户已全部完成改建任务,没有改建指标的14户已列入2019年改建计划,目前正全力推进中,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精准扶贫,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珠海高新区的真情帮扶丝丝缕缕温暖着化州市4镇11个村群众的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高新区将进一步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创新帮扶模式、丰富帮扶手段,加快推进帮扶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帮扶村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幅幅美丽新农村的画卷会在这11个帮扶村中逐渐被打开。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