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清三拆’整治行动,南澳村村居小巷、樱花园、幸福桥,周边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善。村民榕树下休闲,河岸边乘凉,惬意无比。”斗门区白蕉镇南澳村支部书记卓桂华表示。记者近日获悉,珠海市积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全力打造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珠海样板,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尤其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方面,完成“三清理”“三拆除”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的村庄数(行政村)达100%。
出台工作方案 绘就“施工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珠海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乡村发展放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谋划和定位,积极构建“1+1+N”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制定实施《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珠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工作方案》《珠海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提出了“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目标,明确了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项目书、责任状,形成了基本的“施工图”。
蓝图绘就,关键在落实。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全市形成一盘棋工作机制,即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体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以上率下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建立挂钩帮扶机制,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挂钩帮扶170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同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凝心聚力形成工作合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加坚强,富民兴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乡风文明持续向好。去年,珠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198.4元,增速为11.5%,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个百分点。
振兴农村经济 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近日,农业农村部将2019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安排在珠海举办,就是对珠海水产养殖业的肯定和鼓励。
近年来,珠海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白蕉海鲈、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等水产养殖。其中,海鲈养殖面积达3.1万亩,年产量达12.28万吨,年产值达21.4亿元。年产量占全国50%以上。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珠海市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振兴农村经济成效凸显。其中,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珠海市出台《珠海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方案》,推动斗门区白蕉海鲈、金湾区黄鳍鲷和高栏港区特色园艺作物等园区产业发展,初步实现涉农区“一区一园”总体布局;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白蕉镇获评“中国海鲈之乡”。珠海市还出台《珠海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去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08亿元,增长10.5%,平均每村收入416.4万元。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除所有行政村百分百完成“三清三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外,珠海市积极抓好“四沿”(沿铁路、高速路等交通线,沿市际边界线,沿城市郊区,沿旅游景区)清理整治,复垦复绿,打造美丽风景线;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已建农村公厕484座,完成标准化公厕改造148座,对村内公共单位厕所实行规范化开放;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工程,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4%,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3.5%;推进自然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达到“一区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配置要求。目前,全市村庄建立起卫生保洁机制,配有保洁员1290多人,达到要求。
推进乡村振兴 加强人财物保障
乡村振兴,制度保障是基础,人财物投入是关键。珠海市加快建立强有力的钱、地、人保障机制,落实“四个优先”。珠海市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明确2018-2022年市区两级财政将投入39.1亿元,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平均每村230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据介绍,珠海市2018年度投入10.28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工作;2019年,在原投入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将主要用于18条市级样板村“三线下地”、雨污分流、村内道路以及全市农村“厕所革命”四个方面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升级。
同时,珠海市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2018年用于乡村振兴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81.9613公顷,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1.76%。
珠海市还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2018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41名,培训“粤菜师傅”300多人次,发动珠港澳三地12家高校大学生投入乡村振兴实践。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