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新时代新使命 高科技高质量

2018-10-24 00: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大桥时代开启,新的历史机遇迎面而来,珠海正步入跨越式发展的通道。作为珠海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平台和科技创新主引擎的高新区,应该如何更好地对接大桥时代?

  “抓住历史机遇,紧扣‘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奋力推动高新区‘二次创业’,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高新区党委书记闫昊波认为,创新是高新区的命脉,高新区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举措去谋划和打造更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集聚更多的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创新,站在创新最前沿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聚焦高质量和新经济,加快建设国家一流创新型高新区,真正成为珠海科技创新主引擎。这也正是高新区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加快打造全市科技创新主引擎

  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能力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提升转变。

  9月28日, 2018珠海(国家)高新区“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完美收官,12个获奖项目涵盖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软件和IC设计等前沿技术领域和高新区重点产业发展领域,包括“上天”“入地”“烧脑”“炼血”等高大上、高精尖要素,项目团队学历高、海归多,充分展示了高新区对科技创新力量的强大吸引力。

  这是高新区第四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4年以来,大赛已吸引包括本地及港澳台、新加坡、美国等1700多个海内外创业团队报名,累计参赛项目359个,已有35个创业项目落户高新区,引进培育了中科人人智能、普林芯驰、智信电力、蜜蜂科技、优微生物等优秀创新企业和企业家,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创新创业集聚效应。

  据统计,目前高新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3家,上市和挂牌企业39家。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总面积87.27万平方米,拥有孵化器1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8个,正在加快建设中以科技加速器、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珠海)孵化基地以及港澳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由区财政出资设立的天使投资基金和创新发展产投基金,基金规模超17亿元;已建立全市首个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及信用评估平台,完善“成长之翼”科技企业助贷平台,授信额度超逾9亿元。

  创新,不仅为高新区注入动力,也让高新区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2018年上半年,高新区新经济新产业发展提速,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0.92亿元、26.86亿元,比重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9%和64.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和8.8个百分点;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5.9%、13.8%。

  创新型企业增长强劲,产值前50名的工业企业中,78%的企业实现正增长,56%的企业增速超过20%,健帆生物、英搏尔、ABB机器人、汇金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增长速度均超过50%。

  创新创业载体加速拓展。珠海智慧产业园集聚区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先导区港湾1号科创园二期年内可以投入运营,清华科技园二期和珠海信息港项目将投入使用,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珠海)孵化基地已经立项。

  高端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高新区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已达14.3亿元,区天使基金规模达2.4亿元;英搏尔、华伟电气等12家企业组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47件,同比增长31%。

  站在“二次创业”新起点上,高新区如何突破

  “以高水平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闫昊波表示,高新区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前瞻谋划、抢先布局,将尽快提升源头创新供给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深化“两高融合”,以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和省海洋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推动更多高水平创新平台落户;继续发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为特色的创新优势,鼓励高校围绕辖区产业共建公共技术平台和研发机构。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发挥珠海清华创新中心、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作用,加快建设珠海市岭南大数据研究院等,打造集研发、企业孵化和技术人才引进为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下好“先手棋”,紧盯世界科技创新前沿发展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物联网、量子信息、能源技术等前沿必争领域提早布局,在环保、健康等绿色发展和民生领域加强应用型技术研发,努力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浪潮中抢得先机。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区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新区对高企在融资担保、项目资源、土地需求等方面均给予优先安排,以尽快培养一批“瞪羚”企业和若干家“独角兽”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积极承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并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支持跨国公司、国际研究机构在高新区设立区域研发中心,双向互动吸纳全球创新资源。

  同时,高新区将进一步完善包括股权投资平台、“成长之翼”助贷平台、上市服务平台、国有融资担保平台在内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利用高新创发基金吸纳更多优质创投机构和社会资本,推动社会资本与产业项目的高效精准对接。做大政府天使投资基金规模,对有潜力的初创企业给予股权融资支持。

  人才是第一资源,走创新发展之路,关键是集聚创新人才。高新区要抓住全球人才流动加速和大量留学人员回国的“海归潮”机遇,着力引进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处在创新高峰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才战略的“内外兼修”。同时加快推进引进优秀人才政策措施落地,结合高新区产业特点和优势,广聚四海英才,打造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区。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扩大开放    港珠澳大桥通车将彻底改变珠海和香港、澳门的时空距离,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全新时代。高新区应在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度参与全球化上下功夫,在打造更大更包容更国际化的开放平台上下功夫,在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上下功夫,率先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闫昊波提出,必须把参与大湾区建设作为高新区改革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主抓手。要主动对接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等港澳知名院所,充分利用高新区在香港设立的离岸创新中心以及与澳门大学共建的平行孵化中心,继续完善港澳科技顾问工作机制,在港湾1号科技综合体内设立面向港澳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产业孵化园,引进孵化港澳优质创业项目。要利用“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及企业家俱乐部等创新活动载体,全面推进与港澳优质创新创业资源的对接合作。要发挥高新区桥头堡作用,利用珠海高新区、深圳产业创新中心,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主动承接广深科技创新资源。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新区将结合产业优势,重点加强与东南亚、以色列和欧美相关区域的联系。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产业、资本、经贸、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深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直接经济交流与合作,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要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外贸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完善高新区商贸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开展对外投资、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要高起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深度参与中以、中拉、中德经贸合作,加快推进中德(珠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国际合作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中以科技创新大会平台,继续推进优质项目落户中以加速器。在以色列、北美、欧洲设立离岸创新中心,在境外直接吸引创新团队和核心技术。要建立海外直投基金,提前锁定符合高新区发展的优质创新项目。

  高新区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平台,健全“双自联动”发展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自创区与自贸区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政策链接、创新发展联动的细化机制。要依托“双自联动”试点园区,发挥好自贸区和自创区1+1>2的政策叠加优势,吸引跨国公司、知名研发机构来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要支持辖区企业利用好横琴保税融资租赁政策、与生产相关的进口免税政策等自贸区核心优惠政策,加速融入国际创新网络。


  链接

  成绩

  珠海高新区自1992年设立以来,在历代建设者的努力下,经济实力快速跃升,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已从城乡结合的边缘地带成长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科教新城。

  2017年,高新区“一区多园”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52%、53%和68%,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上升至第24位,比2013年的第47位整整上升了23个位次。

  自2008年高新区主园区开始独立核算地区生产总值以来,GDP年均增长12%,2017年达到214.59亿元;人均GDP年均增长13.9%,2017年达到17.29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9%,2017年达到16.22亿元。上述指标分别是2008年的3.2、4.2和4.4倍。

  数字

  高新区创新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截至目前,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1家,高新技术企业353家,上市和挂牌企业39家;共有10个孵化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8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30件。

  目标

  到2020年:全面打赢“三大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更加完善的复合型创新生态体系,科教新城建设迈上新台阶,创新指标稳居全市前列,GDP高质量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

  到2035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人均GDP在全市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建成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区,跻身全国一流高新区行列,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产城人实现深度融合,成为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

  到2050年:建成国内屈指可数、国际知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教新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高度发达,创新指标、发展质量和人均水平处于全市前列。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