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两周年

2021-02-18 00: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对广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在总共2.7万字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珠海”“横琴”被提及42次、“澳门”被提及90次,明确提出“发挥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在党中央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牢记嘱托,湾区追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蹄疾步稳、珠澳合作谱写新篇、“幸福之城”绽放青春活力……两年来,珠海举全市之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光明未来加速起航。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珠海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奠基之年。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珠海将牢牢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紧紧抓住从“湾区小城市”向“湾区大城市”发展的裂变期、重构期、跨越期,以珠澳合作牵引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以“大而强”“大而优”的新姿态,担当好中央和省委赋予的新使命!

  互联互通:    推动“海陆空铁”立体交通大跨越  

  伶仃洋海天一色,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这一“国之重器”打通了粤港澳大湾区道路交通网,为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树立了典范。

  湾区建设,交通先行。去年12月,伴随着洪鹤大桥全线、金琴快线、香海大桥工程梅华互通至造贝互通段、珠海鹤港高速江珠高速至机场东路段四个项目的同步通车,珠海加速迈向了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从“管好用好港珠澳大桥”,到全面铺开“陆海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珠海大力弘扬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冲天干劲和英雄气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充分彰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的决心和力度。

  “十三五”时期,珠海规划建设了8类43个重点交通项目,计划投资473.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08.53亿元,完成率达到128.49%。经过五年“大会战”,初步构建起以“一桥、双港、两铁、两横四纵、多枢纽”为代表的要素相对齐全的大交通系统。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珠海踏响了湾区追梦的铿锵足音。“我们将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方面持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今年计划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79个,年度投资计划约164.71亿元。”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林粤海表示。

  其中,在全力推进香海大桥主线、鹤港高速一期、金琴快线北延段一期等12个项目建成通车的同时,珠海今年将力争开工建设高栏港高速北延线、香海大桥西延线等16个项目,进一步改善市区和东西部的交通状况。

  加快迈向“轨道上的大湾区”!2020年8月,珠机城际一期拱北至横琴段全线通车,目前珠机城际二期珠海长隆至珠海机场段也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3年完工。届时可将广州、佛山、珠海及澳门城轨铁路连成一体,对提升珠海城市发展空间和完善珠三角城际铁路网具有重要意义。

  携手澳门融入国家高铁网络,珠海今年将力争开工建设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与广州、中山共同推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前期工作,加快建设珠机城际二期,完善湾区城际轨道网络。

  据介绍,目前珠海市也正加快编制《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全力打造高效连通港澳、承接东岸、辐射粤西、国际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

  一方面,珠海市要持续推动与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向东,积极谋划与湾区东岸衔接的伶仃洋通道;向西,黄茅海通道开工建设,提升港珠澳大桥向粤西辐射带动作用;向北,推动金琴快线北延段与中山东路外环高速二期衔接、高栏港高速北延、中山西环高速与洪鹤大桥衔接,加强与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等城市以及与深中通道的快捷连通。

  另一方面,珠海市将加快完善市内快速骨干路网。推动洪鹤大桥、金琴快线、板樟山隧道扩建、香海大桥梅华互通至造贝互通段、鹤港高速一期至机场东路段建成通车,市内跨组团出行时间显著缩短;加快香海大桥、金海大桥、兴业快线、高新互通建设;动工建设珠海隧道、京珠高速连接线快速化改造、菱角咀隧道、香海大桥西延线;启动兴业快线南延段、金港大桥、机场北快线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的珠海新作为、新实践背后,被赋予了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的重大使命。

  “多重战略机遇在珠海叠加,能否构建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更高水平开放的格局,成为摆在珠海面前的重大考题。”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一方面珠海需要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要继续“向外走”,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壮大自身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创新勃发: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0年,珠海以两个“1号文”拉开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大幕。《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和《珠海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印发,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发展,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

  这是珠海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唯有创新,才能持续向前,这是珠海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也是矢志不移的努力方向。

  2020年7月1日,珠海正式印发《珠海市珠港澳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这是全国首个从地市级层面支持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推动珠港澳三地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升级。

  两年来,珠海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横琴自贸片区、珠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平台作用,打造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区域和重要引擎。

  如今,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总投资约20亿元的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已完成一期建设,算力达到116亿亿次/秒,实现跨境光纤互联、资源共享,为逾百家珠澳科技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提供算力服务,跨境科技创新合作“试验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上天入海”的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是打造科创新高地的重要载体。当前,珠海正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大平台、大载体、大装置落户珠海。

  2020年6月5日,在珠海凤凰山,伴随着最后一声炮响,在现场工人的欢呼声中,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天琴计划”的配套工程山洞超静实验室提前实现全隧顺利洞通,在完成洞内装修和科研设备入场等工作之后,将正式交付中山大学使用。

  距离山洞超静实验室不远,由珠海市政府主导,中山大学牵头建设和管理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已稳步进入发展快车道。

  “珠海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在海洋产业方面大有可为。”南方海洋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陈大可介绍,目前南方海洋实验室已与近30家单位进行签约共建,其中包括多家珠海企业。

  “纵观科技发展史,基础研究与源头创新的重大突破,往往连带着掀起技术和产业的巨大变革。可以说,今天的珠海就在积蓄这种变革的力量。”中山大学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珠海要培育壮大5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截至2020年底,珠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200家,全市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级284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7家,孵化器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两年来,腾讯、华为、360集团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珠海,在人工智能创新及应用、云计算及数据服务、人才交流及培养等领域携手珠海展开深入合作。

  与此同时,珠海发布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榜单,对创新企业给予全链条政策支持,激励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1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珠海位列全国第11名,地级市第2名。

  “珠海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凸显,离不开创新协同合作、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引领这4张牌齐头并进。”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表示。

  新形势下,结合珠海自身实际和特点,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在重大平台载体建设中寻突破,在对接港澳创新资源中谋发展,在增强源头创新能力中练内功,在打响珠海“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品牌中聚人才……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牢记使命担当的珠海,拿出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奋斗姿态,书写创新第一动力的新时代答卷。

   珠澳合作:    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刷证件、按指纹、取凭条……去年8月,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正式开通,澳门市民杨女士通过自助查验通道入境珠海,只用了不到30秒。    路相连、关相通、心相亲。如今,珠海澳资企业超过6000家,近9000名澳门居民在珠海参加医保,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配额总量增至5000个,167家澳门企业在横琴跨境办公……珠澳合作正向更宽领域、更大空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

  澳门居民可“掌上办”珠海社保,澳门建筑师、导游、社工到横琴执业,对澳供水供电设施逐步完善,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高效运作……珠澳合作写下守望相助、携手同行的深厚情谊,交出了乘风破浪、勇往向前的时代答卷。

  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2020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一连串“逆势飘红”的数据是最好注脚:截至目前,在横琴注册的澳资企业总数突破3500家,比2019年年底增加近1300家,增长近六成。

  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2019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前,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产业协同纵深发展。聚焦科技创新、特色金融、医疗健康、跨境商贸、文旅会展、专业服务六大产业,珠澳携手打造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平台建设全面开花。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横琴科学城、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二期、粤港澳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金融合作创新引领。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已引进18家涉澳跨境金融企业与服务机构;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落户横琴,认缴出资总额2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21个。

  跨境商贸逐步发力。海仓科技、港珠澳供应链公司、嘉里物流等有实力的跨境电商、物流仓储及供应链优质项目落户横琴,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分拨中心。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横琴在全国首开先河,面向澳门投资者推出商事登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的一条龙服务,发出全国首张港澳建筑企业进入内地经营许可证。

  青年创业耕耘梦想。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已累计孵化项目460个。跨境说、埃克斯、迪奇孚瑞、普强时代……一个又一个“明星企业”,在这片创新沃土拔节生长。

  “随着珠澳合作开发横琴不断推进,整个大湾区的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流通都将有新的突破,为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打开新的局面。”在2020澳珠企业家峰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有礼如是评价。

  南海潮头又春风。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是中央赋予珠海经济特区的又一项历史重任。横琴围绕“跨境”“便利”两大主题,推出了跨境办公、跨境通勤、跨境融资、跨境医保等一系列举措,为澳门企业和居民提供最便利、最适宜的新空间。

  作为珠澳深度合作的一项重要综合民生工程,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已启动建设。这是内地第一个为澳门居民专门打造的集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可提供约4000套住房,同步开放澳门标准的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

  “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这个‘深’可能在制度创新层面,也可能在具体规则衔接上,但无论如何,最后都要落到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生活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说。

  迈向“十四五”,珠澳合作是牵引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核心主轴。市委、市政府提出,从建立新体制、打造新环境、发展新产业、建设新都市、缔造新生活“五个新”上入手,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拓展澳门居民的优质生活空间,不断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

  “横琴的开发与澳门息息相关。今后,横琴就是澳门人居住的新家园,事业的新空间!”横琴新区党委书记、珠海保税区党委书记牛敬表示,将统筹推进横琴及周边区域一体化规划建设,力争到2025年,横琴及周边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1800亿元,人口规模超过20万,在横琴居住、就业的澳门居民增至3万-5万人,打造珠澳协同发展新典范。

   幸福底色:    建设令人向往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

  今年春节假期,珠海暖意融融。依山傍海的情侣路,犹如一条飘逸的绸带,逶迤勾勒出这座大湾区魅力之城的浪漫秀美。海滨公园、野狸岛公园、白莲洞公园、香山湖公园……处处百花齐放,美景怡人,成为珠澳居民过年的好去处。

  在珠海很幸福,这是“有口皆碑”。从朋友圈里“珠海蓝”屡屡刷屏,到一座座新公园成为市民打卡点;从游人如织的长隆海洋王国,到日新月异的高新产业园区,珠海处处洋溢生机与活力。

  在珠海很幸福,这有“权威认证”。40年来,珠海获得了联合国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一系列荣誉。去年11月,珠海入选“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已经第五次获此殊荣。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凌波飞舞;香炉湾畔,珠海渔女手捧璀璨明珠看潮起潮落……40年来,珠海没有走一条拼环境、拼资源、拼速度的传统发展道路,成为珠三角乃至大湾区发展空间最广、发展环境最好、发展政策最优的城市之一,擘画出一幅“好上加快”的崭新蓝图。

  把最好的空间用来建设公共建筑,把最美的景色和视线呈现给最广大的市民。珠海大剧院就建在小岛上,歌声与涛声相伴,悦耳动听;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依山面海,与沙滩浑然一体;50公里的山地步道将山、海、城连为一体,白天有鸟语花香,傍晚赏落日晚霞,夜晚看万家灯火……

  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珠海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以“人的尺度”来审视城市建设,把市民安全、便利、舒适作为最大的价值追求。“让城市融入生态,让公园融入生活”,截至2020年底,珠海已建成各类公园733个,实现了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5公里可达综合公园,10公里可达森林郊野公园。

  从人杰地灵的唐家古镇到凭海临风的珠海大剧院,一座座文化地标彰显城市气质,一场场高品质演出串起“艺术珠链”;穿梭在日新月异的产业园区与摩天楼群中,一批批海内外英才在珠海汇聚,演绎着从“闯”到“创”的精彩华章,迸发出青春梦想的力量。

  新的历史机遇扑面而来。2019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正式印发。如今,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超8000万人次,星乐度·横琴露营小镇、横琴紫檀文化中心、丽新·横琴创新方、香洲埠文化中心、励骏庞都广场等项目相继建成运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协同推进,生态宜居魅力之城展现新风貌,和谐幸福新珠海建设深入推进——    政务服务化繁为简。率先发放“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推出“秒批”事项165项……每一个在珠海创业、办事的企业和个人,都能感受到便利与高效。

  有力保障民生事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珠海加快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品质的生活。

  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在珠海建立了分校或校区。2020年,珠海新引进各类人才5.6万名,同比增长33%,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广东省乃至全国前列。

  从为人才立法到推出“珠海英才计划”,珠海加快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生态友好型、文化包容型发展环境,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40年风华正茂,珠海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期,正以再领风气之先的气魄与担当,朝着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方向阔步前进。

  展望未来,珠海将成为一座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令人向往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年轻时尚的元素、空间极大丰富,青春活力魅力充分彰显,生态绿色品牌名扬天下,文化创造力享誉海外,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专家声音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    “科技创新是珠海发展必须要瞄准的主攻方向。”王一鸣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珠海要肩负起新使命,在推动高强度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列。

  何为高强度?首先要有高强度的创新投入,注重引进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专项,争取设立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源头创新能力。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运营模式和激励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引领前沿技术、原创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

  与此同时,也要为高强度的创新增长营造良好生态。王一鸣建议,珠海要积极参与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区域创新圈,促进港澳金融、信息、科教等优势与珠海产业创新有机融合,增强辐射和服务珠江西岸的能力。鼓励跨国公司、国际研究机构在珠海设立研发中心、科技服务机构,搭建联合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区位、环境和政策等优势,培养和引进更多创新人才,使珠海成为珠三角乃至大湾区的人才高地。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    “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合作示范和创新标杆。”孙元欣认为,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要开展前瞻性、系统性、突破性设计,关键在于把握机遇、大胆实践,探索独具特色和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

  在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方面,可采用“两条腿”走路,既要立足珠澳双方产业实际,发挥各自所长,对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更要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从而更好服务和融入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合作开发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人心融通是根本。孙元欣认为,要加强珠澳两地社会多层次的沟通交流,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交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为澳门居民就业、创业、就学、医疗、居住和生活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经济区域到粤西的重要枢纽通道,正是得益于珠海愈发明显的交通枢纽优势,使得珠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经济腹地’。”林江表示,交通“硬件设施”是珠海吸引投资,发展产业的重要基础之一。

  林江认为,在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方面,珠海的优势在于作为经济特区,又拥有横琴新区等战略平台,在推动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的作用是难以取代的。“今后,联通珠海和澳门的将是深珠通道、珠海至肇庆高铁、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等,纵横交错的交通枢纽网络实际上是打通了整个大湾区东西北向的‘动脉’,从而把港珠澳大桥、珠海机场、高栏港等重大基础设施也连接贯通起来。”林江表示。

  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    柳智毅表示,近年来珠澳两地人员往来日益频繁,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不仅实现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在产业合作、制度规则、民生福利等“软联通”方面也不断进行深度对接,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命运共同体”。

  “面向未来,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关键在于珠澳两地要从思维上突破固有的框框。”柳智毅建议,珠海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研究将澳门的国际贸易自由港等优势与横琴的资源空间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巩固“一国”之本、彰显“两制”之利,共同构建更国际化、更具特色、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开放的经济片区,成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的重要平台。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