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新闻报道

最后一根“定海神针”插入海底30多米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正式成岛

2011-09-12 00: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昨天上午9时45分,珠江口离岸约20公里的开阔海面上,一条高耸云霄的机械吊臂将最后一个20层楼高的钢圆筒稳稳插入海底。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的61个钢圆筒如同一串项链,在海面上合围出了一个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蚝贝”形椭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说,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正式成岛。

  这里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主战场。5月15日,位于隧道西侧的人工岛顺利打下第一个钢圆筒,不到4个月,该岛就已形成了止水型岛壁结构,比计划工期提前了20天。9月下旬,西人工岛的部分大型设备将“转战”东人工岛,今年底,两个人工岛都将围壁成岛,为明年下半年海底隧道施工提供作业面。

  与传统成岛工艺不同,以钢圆筒的方式在深海形成人工岛,是一种全新的工艺。西人工岛的钢圆筒直径22米,最高超过50米,重达500多吨。这些钢圆筒在上海长兴岛制作完成后,海运到珠江口工地,用从美国引进的八锤联动振沉装置将其直接压入海底30多米深,垂直度偏差只有1/500以上。无论是钢圆筒体量、钢圆筒振沉施工的垂直度偏差精确度,还是八台液压振动锤联动振沉体系都创下了世界工程史上的新纪录。

   “振浮8号”船长秦汉文表示,大船停泊的地方距离钢圆筒振沉地方最远达到900米,而不能自航的浮吊必须挂缆到运输钢圆筒的大船,通过卷缆向大船靠近,吊装起钢圆筒。然后再通过浮吊另一边的卷锚靠近振沉位置,将钢圆筒吊至指定振沉位置,仅这一段路程就需运行1小时40分钟。因此运行速度慢,吊装时间长,危险系数高。

  而直径22米、高40多米的钢圆筒,每一个都有一个规定位置,最终振沉位置的误差仅允许在10厘米,虽然是圆形,却不能转动一点,否则有可能导致位置完全不符合要求。尽管要求如此之高,中交一航局一工区的建设者们依然不断刷新着记录:两天一筒、一天一筒、一天两筒,8月27日实现了一天三筒的最快速度。

  中交一航局一工区项目部副经理郭宝华说,当日天气晴好,水流不急时有利于吊装振沉的施工,随着建设者不断积累经验,团队协作日益默契,终于在台风前实现了围壁成岛。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长约29.6公里,东起粤港分界线,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由于大桥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工程采用了桥隧结合的方案,以6公里的海底隧道从主航道下穿过。海底隧道施工将以沉管的方式进行。沉管总长5664米,共分33节,每节长约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重约7.4万吨,单节沉管体量堪比一艘航空母舰,最大沉放水深达44米。

  目前,港珠澳大桥的两大预制构件厂已经在桂山岛上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初可同时投产,届时将为港珠澳大桥提供所需的沉管和梁片等预制构件。与此同时,海底隧道的基槽开挖工程也已经提前开始。根据工程计划,明年下半年开始海底隧道的沉管施工。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