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珠海市工業狀况和特點(1979-1986)

2021-06-01 14:52:50 来源:珠海经济年鉴1979-1986

1.國營企業完成了整頓工作,提高了企業素質。到1985年底,列入整頓的25個國營工交企業,完成了中央提出關於國營企業整頓的任務並且驗收合格。經過整頓,企業工作得到了加强,各項管理制度比較健全和完善,企業管理人員的科學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2.整個工業生產已發生深刻的變化。在企業設備上,從簡單的手工、機械操作發展爲具有先進水平的流水線作業;在技術上,從勞動密集型逐步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過渡;在生產流向上,從來料加工演變爲進料加工復出或直接生產出口;在產業結構和企業經營上,從自給型或單一經濟走向外向型、替代型,實現横向經濟聯合和產品多元化。

3.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點的工業體系。1985年全市共有各類工廠335家,其中外向型工業企業65家,已形成了輕紡、電子、建材和食品四大行業,並輔之與其相配套的電力,自來水、鑄塑、輕工工藝、五金器件等生產設施。外向型企業迅速發展,爲全市工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現今在建的外向型項目有空氣壓縮機廠、啤酒廠、電腦磁碟廠等15個,預計1986年有9個項目投產。目前已有一批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拳頭產品,如HCD系列盒式測試帶,“熊貓”牌特種電線、“雙零”漆包線,多層線路板,防水鍍金錶殼、塑膠珠簾、人造纖維棉、斗門DMS—4型吸坭機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十分暢銷,具有成本低、創滙高的優勢。市塑料製品廠生產的翠竹牌珠簾,市餅乾廠生產的九洲牌奇味葱油餅乾,斗門縣糖果餅乾廠生產的春華牌雙喜奶糖和花生奶油糖等,獲廣東省優質產品稱號。九洲牌香草梳打餅乾和四味夾心餅乾被評爲廣東省“四新”優質產品。

4.工業生產持續、穩步、協調發展,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1985年全市工業產值5.91億元,比1984年增長18.7%,比1978年增長3.8倍,工業產品出口創滙3,804萬美元,比1984年增長91.7%。在生產結構上,工業已上升到爲主的地位。全市工業產値在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46.4%,提高到1985年的72.1%,其中市區的工業產値在工農業總產値的比重,從1978年的39.3%提高到1985年的83.8%。

(盧桂源 卓音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