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建市前,紡織工業是個空白。建市以後,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活動、技術合作和交流, 創辦了紡織工業,生產出一批具有競爭能力的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目前全市已有20家紡織企業,1984年工業總產值4,409萬元。其中屬珠海市紡織工業公司直接領導的有8個廠1個公司,即香洲毛紡廠、市針織漂染廠、吉大手套廠、市製衣廠、大環山毛衫廠、市羊毛衫廠、恒海工藝廠和汾江公司,總人數1,800人,有從不同國家和地區引進的先進設備1. 514台。
在建項目有毛紡廠、富華滌綸絲廠、噴膠棉廠和片梭織布廠;正在籌建的還有噴水織布廠,鴻陽絲麻織造廠,聯合印染廠。這些都是創滙型和替代型項目。
市紡織工業在引進外資和引進技術方面由少到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形式和渠道也日益多元化,除了“三來一補”外,已發展到合資、合作、租賃等方面。合作的客商雖然以港澳居多,但已逐漸向日、美等國家和地區發展,項目從劈動密集型向生產型、技術密集型或替代型方向發展。
紡織工業生產貫徹“質量第一,顧客至上”的方針,做到保證產品質量,满足客戶要求,重合同、守信用、交貨快、以信譽取勝。市羊毛衫廠因為產品質量好, 1985年曾受到外商85,000港元的質量獎勵。市製衣廠由於注重質量,外商評價很高,認為製衣廠“品質一流,埸地一流”,把很多本来在外地加工的訂單都轉到市製衣廠來。北京客戶稱贊香洲毛紡廠說:香洲毛紡廠的產品質量好。為了確保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競爭力,很多工廠在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增加企業的技術實力的同時,又引進先進的質量檢測設備,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質量檢測隊伍和完善的質量控制系統。例如香洲毛紡廠,在引進波蘭、日本、西德先進生產設備的同時,先後引進了纖維投影儀、長度分析儀、强力試驗儀等十多種質量檢測設備,1984年還購置了一台中英通用電腦,用於控制質量、財務管理、技術檔案管理等方面。這樣,在企業管理現代化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珠海市的紡織工業,屬區鄕興辦的還有前山毛紡廠、前山毛衫廠、灣仔纖維棉廠、唐家製衣廠、特區發展公司的南州紡織企業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