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毛紡廠是珠海市最早以補償貿易形式引進外資興建的來料加工企業,廠區佔地面積29,571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0,963平方米,主要產品是8~l6支純羊毛紗和羊兔毛混紡紗。引進波蘭的和毛機和梳毛機,西德的走錠機,瑞士的自動落筒機,日本的併線落筒機,美國的空調設備,英國的試捻度機、搖紗器等設備共24台,設計能力為600噸,装機容量為600千瓦。全廠有職工339人,其中管理人員24人。
辦廠6年來,憑着自身的反饋能力、競争能力和應燮能力,使生產不斷發展。1984年生產毛紗共135萬磅,超過設計能力的12. 5%,實現利潤52萬元。至1984年10月,全部還清國內外投资本息740萬港元、55萬元人民幣。產品全部達到一級標準。
該廠在領導體制方面進行了兩次重大改革。一次在1982年10月,從黨委一元化領導改為黨支部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改革後的頭一年,利潤收入比上年增長9.1%。第二次改革於1984年9月,全面實行廠長負責制。從此,各級領導各司其職,各行其責。管理系統臻於完善。在改革中抓了四方面的工作:(1)本着精簡機構的原則,廠長設一正二副。(2)制定領導體制工作條例,規定廠長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行政工作等重大問題有決策權,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行政工作有集中統一指揮權和決定權。對中層的行政幹部有任免權,對企業內外出現的一些突發性問題有臨時處理權。(3)健全職工代表會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例如在一次職代會上,工人代表就經濟核算問題提出了38項建議,被採納了32項。(4)改進分配方法,把經濟責任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實行集體計件,浮動工資制度,通過對工作成果的考核計分計酬。
爲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該廠堅持以全面質量管理爲中心環節,工廠、生產組、車間共有專職質檢員41名,兼職質管員18名,嚴格控制各環節各工序過程的質量。還從國內外購進新的檢測設備,不斷完善計量和檢測手段。
香洲毛紡廠的領導深刻地體會到,人才是創業之本,行業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在生產和科技日益發展,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情况下,只有不斷提高職工的文化技術素質,才能使企業不斷發展。因此,他們十分注重職工的培養敎育。每年9月對職工技術考核一次,考核成績記入工作證。不合格者扣罰獎金並降級使用,待補考合格才能返回原崗位。並且採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開展全員培訓。已先後組織了34人到澳門、上海等地實習;請外地技術人員上門授教;受訓人員有200多人;還輸送3人進大學,4人進專業訓練班。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收到顯著的效果。出勤率、設備利用率、成紗入庫合格率年年提高。連續四年被評爲廣東省安全文明生產的先進單位。外商對該廠產品質量的評價是:“已經達到港澳地區的先進水平,超過了南朝鮮和台灣地區的產品,有較强的競爭能力。”由於產品質量好,信譽高,國內很多單位來委托加工毛紗,外商來料加工數量也增加。
爲了使產品品種向多元化發展,該廠於1985年又與武漢市毛麻絲工業公司以技術諮詢服務的方式合作,採用國產設備,辦了一間年產粗毛呢7.4萬米,全毛毛毡3.5萬條的毛織分廠,引進了染毛生產線,每年能染毛500噸。通過技術改造,設備配套成龍,香洲毛紡廠從過去只能生產毛紗單一產品變成染、紡、織配套,能生產多種產品的現代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