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以前,珠海農業以糧食生產爲主,農村經濟發展緩慢。1979年建市以後,珠海市從實際出發,實行農業生產“爲城市服務,爲特區服務,爲出口服務”的方針,對農業生產結構作了較大調整,大力開展多種經營,發展出口商品基地,增加出口作物的種植,使糧食、甘蔗等主要農作物產量有了提高,蔬菜、水果、鮮花、漁業及畜牧各業競相發展。1985年,全市水稻總產量達12.76萬噸,水稻種植面積比1978年減少35.8萬畝,而總產只減少2萬噸;甘蔗總產量達153.7萬噸,比1978年增加110.2萬噸,增長2.5倍多;水果總產量達8,090噸,比1978年增加6,157噸,增長3.2倍;生猪出欄量12.1萬頭,比1978年增加1.5萬頭,增長14.2%;塘魚總產量達8,980噸,比1978年增加7,780噸,增長6.5倍;蔬菜總產量達36,408噸,較1978年有大幅度增長。此外,花卉、林業等生產也有了很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