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基本建設情况綜述(1979-1986)

2021-06-02 10:51:55 来源:珠海经济年鉴1979-1986

1979年,珠海市完成基本建設總投資1,855萬元,其中,生產性基建投資佔1,052萬元。按資金來源劃分,國家投資佔882萬元,自籌資金佔550萬元,利用外資佔423萬元。如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則全民企事業基建投資總額爲1,333萬元,城鎭集體投資額爲55萬元,農村集體投資額爲467萬元,利用外資423萬元的基建投資,全部是農村集體企業的,這反映了鄕辦企業比較靈活、迅速。

1980年,全市完成基建投資總額爲4,663萬元,其中,生產性基建投資額佔2,082萬元。按次金來源劃分,國家投資佔1,138萬元,國內貸款佔298萬元,外資佔1,558萬元,自籌1,578萬元。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全民基建投資額爲3,401萬元,城鎭集體投資額爲115萬元,農村集體投資額爲1,147萬元。1980年,是珠海市設置經濟特區的第一年,從基本建設來看,反映出兩個特點:一是基建規模大幅度擴大,全市基建投資總額比1979年增加151%;二是利用外資有了迅速進展,全民企業單位從1979年的零增加到705萬元;農村集體企業達到830萬元,比1979年增長近一倍。

1980年進行了三次全市性工程質量和安全大檢查,共檢查了152項工程,評出31項質量好的,有21項質量差的作了返修。

這一年在珠海市的建築企業共計46個,職工總數6,200多人,其中,外地企業38個,4,500多人,佔總施工人數的70%。外來企業多數是縣級企業和社隊企業,裝備和技術素質都比較差。爲了建立建築施工的骨幹隊伍,組建了珠海市第一建築公司。這家新成立的公司當年便承擔了4項工程,工程投資82萬多元,並承擔了銀海新邨的部分外資工程。

1981年,全市完成基建投資總額爲6,536萬元,比1980年增長40.2%,其中,生產性基建投資佔2,954萬元。按資金來源劃分,國家投資佔903萬元,國內貸款佔442萬元,外資佔633萬元,自籌佔4,558萬元。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全民所有制佔5,801萬元,城鎭集體佔375萬元,農村集體佔360萬元。1981年基建投資中,比較顯著的特點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基建規模所佔比重增加較快,佔全市投資總額達88.7%,比1980年增長70%;資金來源方面,自籌佔69.7%。

1981年全市有外地施工隊伍43個,職工總數6,752人,分別來自三省三市34個縣。1982年全市完成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爲10,352萬元,比1981年增加58.5%,其中,生產性基建投資佔5,514萬元。按資金來源劃分,國家投資佔1,249萬元,國內貸款佔879萬元,利用外資佔1,655萬元,自籌佔6,569萬元。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則全民所有制佔8,424萬元,城鎭集體佔622萬元,農村集體佔1,306萬元。1982年全民所有制企業利用外資的基建額達1,616萬元,比1981年增加1.6倍。全市技術改造投資這一年完成4,103萬元,其中生產性投資1,177萬元。

全年經市建工局安排施工的項目共713項,面積65萬多平方米,建築安裝工作量爲8,639萬多元;完成447項,竣工面積38.2萬平方米,建築安裝工作量6,657萬多元,分別比1981年增長77.2%和58.2%。全市建築系統平均全員勞動生產率6,292元,比1981年增長72.5%。其中,市建一公司和市建二公司承包的施工任務佔全市總任務的近四分之一。一批較大的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有水泥廠、拱北水廠、飲料廠、餅乾廠、九洲港碼頭及商場、拱北關前商場、碧海酒店、珠海賓館、郵電通訊工程、電視轉播台、珠海影劇院等。

1983年全市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爲15,737萬元,比1982年增長52%,其中,生產性基建投資佔7,149萬元。按資金來源劃分,國家投資佔1,801萬元,國內貸款佔4,107萬元,利用外資佔3,087萬元,自籌資金佔7,072萬元。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全民所有制佔13,654萬元,城鎭集體佔564萬元,農村集體佔1,519萬元。從投資情况分析,全民所有制企、事業的基建規模繼續有大幅度增長,約佔全市基建總額87%,比1982年增長62%;全民所有制企業利用外資基建投資額3,081萬元,比1982年增長90%。資金來源情况,由於國內貸款和外資數額增加較快,自籌部分所佔比重相應下降到45%。同時,這一年全市還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340萬元,其中生產性投資726萬元。

1983年,全市共完成工業廠房投資560萬元,半導體廠、市毛紡廠、磁帶廠、獅山工業大厦和一批標準廠房相繼建成投產。工業小區二期塡土、平整場地25,000平方米。灣仔、前山、唐家等共建成24,500平方米工業廠房。1983年新建職工住宅146幢,總面積141,800多平方米,完成投資約1,800萬元。

在基本建設的管理方面,有關部門在這一年對全市的在建項目進行了全面淸理,堅決剎住計劃外的一批在建項目,嚴格控制超規模、超投資的工程,確保重點工程的建設。同時對1982年確定淸退的施工隊停止安排任務和登記註册;留用的隊伍則重新健全了進場審批手續和按類別進行注册登記,並且對每個建築隊都建立了工程檔案。有關部門還對部分工程項目試行了投標,如濱港續建工程、拱北三路和中心里4幢住宅等項目,爲制定投標法和全面推廣招標、投標摸索經驗。

1983年,珠海市基建項目在質量、速度、降低工程造價等方面,都有顯著進步。到年底,共交工驗收工程279項,優良率達50.5%,並首創了6項全優工程。

1984年是珠海經濟特區基本建設全面鋪開的一年。這一年,全市基建投資總額達到39,811萬元,比1983年增加1.5倍,其中,生產性基建投資佔20,420萬元。按資金來源劃分,國家投資佔2,232萬元,國內貸款佔17,117萬元,利用外資佔6,517萬元,自籌資金佔13,193萬元。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全民所有制企事業投資額佔36,212萬元,城鎭集體佔1,480萬元,農村集體佔2,119萬元。1984年基建投資値得注意的情况是,資金來源方面,國內貸款、外資和自籌資金部分均有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尤以國內貸款的增幅更爲突出。這一年基建投資利用國內貸款比1983年增長3.1倍,利用外資比1983年增加1.1倍,自籌資金比1983年增加86.7%。以資金來源所佔的比重來看,國內貸款和自籌資金分別佔全市基建投資總額的43%和33.1%,利用外資佔16.3%。這一年,全市還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104萬元,其中生產性投資718萬元。

1984年全市共完成工業廠房17幢,總面積達79,400多平方米。同時在基建管理方面進行了改革,試行工程招標。這一年由市招標小組招標工程共52項,總預算價10,683萬多元,中標價8,854萬多元,降低造價1,820萬元。其中,基礎工程21項,總預算價爲8,276萬元,中標價6,666萬多元,降低造價1,600萬元。

截至1984年底,進入珠海市的外地施工隊伍共計113個,職工總人數約35,000人,其中,一類施工企業30個,實際進場人數8,577人。這些施工隊伍素質好,技術水平高,裝備較現代化,爲珠海市和特區的大規模建設創造了條件。

1985年,雖然由於銀根收緊,基建壓縮,珠海市基本建設仍然取得很大成績,一些1984年投入施工的項目,在這一年進入高潮,並大批竣工。據統計,1985年全市完成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爲87,374萬元,比1984年增長1.2倍,其中,生產性基建投資佔51,432萬元。按資金來源分析,國家投資佔1,334萬元,國內貸款佔23,511萬元,利用外資佔22,162萬元,自籌資金佔38,182萬元。從所有制性質來看,全民所有制佔81,618萬元,城鎭集體佔1,114萬元,農村集體佔4,642萬元。基建資金來源方面,自籌資金、國內貸款和利用外資均有大幅度的增長,自籌資金和利用外資部分,分別比1984年增長1.7倍和2.4倍。這一年全市還完成技術改造投資4,839萬元,其中生產性投資4,813萬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