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前,公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同樣十分緩慢。 1978年珠海縣只有拱北車站,香洲車站,唐家上落站,縣交通局車船隊,香洲搬運站等幾個單位,共有客車47輛,小車74輛,貨車234輛,客運量106. 7萬人次,旅客周轉量3,362萬人/公里,車輛完好率為92%。由於水路客運航線未開闢,社會車輛較少,因而車客位年產量達43,815人/公里。耗油量也較低,為千人/公里耗油量8公升。
珠海建市後,陸路交通運輸發展也很迅速,先後組建了拱北汽車運輸公司,市汽車運輸公司,小車出租公司,灣仔客貨運輸公司,特區聯合運輸公司,市公共汽車公司,珠岐汽車公司,市裝卸運輸公司,市汽車修理廠等9個專業公司。同時相應建立客運站(點)17個。此外,還有市旅遊公司、各企業車隊、合作車隊等未列入計算的陸運單位。1985年,全市共有機動車輛16,968輛,其中民用汽車7,929輛。在民用汽車中,有大客車l,262辆,小汽車3,425輛,貨車2,859輛。大客車比上年增長1.9倍,小汽車比上年增長21%,貨車比上年增長1.6倍。 1985年與1978年相比,市區的載客汽車增長32倍;載貨汽車增長8倍多。
珠海的市內和市郊公路有通往廣州、石岐、佛山、江門、汕頭、湛江及斗門等地的幹道8條,總長210多公里(指珠海工區段的公路長度)。其中特區內的20多公里公路為寬40米的高級公路,廣珠公路的珠海段也已按二級公路改建。廣珠線上的4座大型公路橋建成後,使珠海同外界的交通聯系,有了很大的改善。1985年,珠海市公路運輸的運客量為4,751萬人。其中市區為4,339萬人,比1984年增長2.6倍,比1978年則增長40倍多。
由於運輸市埸激烈的競爭,車位利用率比1978年下降11%,油耗却增加15%,加上燃料提價和各種收費的增加,因此,陸運同水運一樣存在運輸成本較高的矛盾。
市汽車修理廠在1981年以前,由於吃“大鍋飯”,各方面的積極性都受到壓抑,生產處於半停頓狀態,企業長期虧損。通過改革、整頓,實行定額分成工資制後,調動了班組、個人的生產積極性,企業面貌焕然一新。1985年是建廠以來的最好成績,完成年產值為年計劃的164%,比1984年增長1.65倍,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