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以來,珠海市職工人數大幅度增加。1985年底,全市職工總數96,216人,相當於1978年職工總數的4倍。
1979年,爲了適應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需要,貫徹執行國民經濟調整、整頓、改革、提高的方針,珠海市編制了三年的勞動力安排計劃,積極做好招工和內部調劑工作,並對舊的招工辦法初步進行了改革,實行新的招工考核制度,在統一考核的基礎上,對下列對象作了統籌安排:(1)一對夫婦只生兩個子女都沒有就業的,優先錄取一名;(2)1972年以前上山下鄕的知靑優先錄取;(3)一戶有兩個子女以上下鄕尙未招過工的知靑,優先錄用一名;(4)根據海島地理條件和師資缺乏、文化水平較低的實際情况,採用下達指標到公社,然後按招工條件推薦招收。這一年共安置了2,455人,安置率達79%。
1980年,爲了廣開就業門路,除了全民所有制和市屬大集體所有制招工安置外,還積極組織待業人員搞小集體和臨時性或季節性的合同工、散工,安置人數達到3,247人,就業率達88.8%。與此同時,加强了社會勞動力的管理,特別是加强了對外來勞動力的管理。
1981年城鎭待業人員3,580人,共安置3,190人,就業率達89%。
1982年全市城鎭待業人數3,720人,就業達3,288人,佔88%。
1983年是改革勞動、工資、保險制度的一年,這一年全面推行了勞動合同制度,勞動部門根據中央指示精神,經過調查研究,製定了《珠海市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試行辦法》,經市政府批准在全市實行。勞動合同制有兩個特點:一是廢除了職工終身制,企業有公開招工,擇優錄取的自主權,勞動者有選擇職業的自由;二是在合同制工人中廢除了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工資報酬可升可降、實行浮動。從1983年下半年起已實行了勞動合同制的單位有75個,合同制工人724人。特區企業全部實行了勞動合同制。這一年,全市安置了4,076人,就業率達到88%。
1984年,繼續進行改革用工制度,進一步完善勞動合同制。在全民和集體單位全面推行了勞動合同制。勞動合同制工人由勞動服務公司建立了管理卡片,勞動手册,保險費台帳等管理制度。在有關部門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共安置城鎭待業人員5,558名,就業率達85%,而對於農村剩餘勞動力,則有計劃地向鄕鎭企業和市區轉移,市區有16,107人轉移到鄕鎭企業和到市區經商與務工。此外,珠海市利用與澳門水陸相通的特點,積極開展勞務輸出,1984年共輸出三批70多人,爲市創滙165萬港元,比1983年增長50%。
1985年,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改革、放寬勞動管理,搞活用工制度
在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用工單位實行公開招考,擇優錄用的基礎上,針對市內用工制度還不夠完善的情况,通過調查研究,擬出了《關於改革、放寬勞動工資管理的意見》,經市政府批轉在全市實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一是在勞動局下達勞動指標後,把招收新工人的權下放給企業;二是把招收新工人的年齡放寬些,使一批年紀大一些,但有專業技術的待業人員走上工作崗位;三是把市内企業單位之間的工人調動權下放給企業單位的上一級主管部門,簡化了調動手續;四是合資、合作企業和全民企業單位,允許其從農、林、茶場和縣以上集體企業單位中調(聘)技術工人,改爲勞動合同制使用;五是簡化了征地農民的安置入戶手續;六是進入市、區內的農村勞動力統一由市勞動服務公司按工程合同期審批。實行的結果反映較好,對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滿足各個企業和各項工程的用工需求起到積極作用。
第二,積極做好城鄉勞動力的統籌安排工作
珠海市根據實際情况,首先抓了城鎭勞動力的安排,通過市、縣、區和個體經濟的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安置就業人員。1985年全市共有待業人員7,880人,其中市區6,674人,斗門縣1,206人,共安置就業6,134人(其中斗門縣510人),就業率達78%。臨時性安置3,627人。其次是抓好農村勞動力進入市、縣、區的統籌安排。隨着珠海市經濟特區的建設和區、鄕、鎭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大批勞動力從事工業加工、飲食服務、建築裝修等,有關部門就爲特區調配了建築民工、沙石土和專業運輸隊等勞動力8,819人。此外,對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採取引導和給予方便的辦法,加以安排。這樣,一方面使市、縣、區、鄕各個企業需要的勞動力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使農村一部分剩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企業和羣衆普遍反映較好。
第三,抓好勞動計劃管理和調配工作
珠海市根據經濟特區和市區建設的發展計劃,編製了近期需要的勞動計劃,經廣東省批准下達執行。在勞動計劃安排上,首先是滿足經濟特區需要的勞動指標,以解决特區生產之急需。其次是作好市內勞動力餘缺調劑。第三,市、縣、區缺乏的技術工人,從外地調入。根據《改革、放寬勞動工資管理意見》的規定,對外地農、林、茶場及縣以上集體職工調入全民單位改爲合同制工人。第四,安置了征地農民和城鎭,農村退伍軍人以及技校畢業生。
第四,積極抓好就業前的培訓工作
隨着用工制度的改革,貫徹“先培訓,後就業”的原則,是提高企業職工素質的有效措施。珠海市勞動服務公司在沒有培訓基地的困難條件下,積極與各部門、各單位和社會團體合作,開展了多渠道的就業培訓工作,共擧辦各類培訓班33期,培訓了2,972人,先後走上工作崗位的有1,353人。
此外,繼續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勞務費的收入比1984年有所增加,爲國家創滙1,813萬港元,增加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