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79年上半年,經中央批準珠海縣改為省轄市——珠海市,1980年試辦經濟特區,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物資管理局由縣級局改爲市局,新編了個專業公司:金屬材料、化工建材、機電設備、煤炭、生資料服務、車船運輸。幹部、職工由建市前的95人,增至281人,其中幹部82人、職工199人,比1978年增加186人。從此,在市政府的領導下,物資局充分發揮管理機構的職能作用,狠抓經營管理,調動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使物資有計劃地供應和調配,各種主要物資供應一年比一年增多。水泥,1983年比1979年增長241.2%,每年平均增長35.9%;鋼材,1983年比1979年增長107.7%,每年平均增長22%;煤炭,1983年比1979年增長180.6%,每年平均增長29.4%;玻璃1983年比1979年增長229.1%,每年平均增長34.7%。汽車銷售也逐年增加。從五項指標完成情况來看,供應一年比一年多,經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1983年購銷總額比1979年增長401.3%,每年平均增長49.6%;費用水平1979年爲10.1%,到1983年爲7.4%,比1979年下降3.21%;周轉天數1979年爲97天,到1983年爲29天,比1979年加快68天。盈利1979年爲0.1萬元,到1983年爲438萬元。固定資產1983年比1979年增長273.8%。建市以來,物資管理機構和經營機構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的布方針,結合珠海市經濟特區的建設和生產需要,以計劃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爲原則,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度,有效地調動了全局系統的職工、幹部的積極性,努力開展購銷業務,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全面超額完成了各種主要物資購銷任務。
〔1983年物資工作情况〕
1983年五項計劃指標實績是:購進總額完成年度計劃116%,比1982年周期增長52.6%,銷售總額完成年度計劃115%;比1982年周期增長30%;盈利總額完成年度計劃548%,比1982年周期增長38%;費用水平平爲7.4%,比預定指標下降2.1%,比1982年同期下降2%;資金周轉爲28天,比年度計劃加快32天,比1982年周期加快32天。
主要物資購銷情况是:水泥供應完成年度計劃79.7%,比1982年同期增長1.9%;鋼材供應完成年度計劃101.7%,比1982年同期增長127.1%;工業煤炭供應完成年度計劃143%,比1982年同期增長78%;平板玻璃供應完成年度計劃102.5%,比1982年同期增長23%;汽車供應完成年度計劃22%,比1982年同期減少70%。
〔1984年物資工作情况〕
1984年,物資購進總額完成年計劃的174%,比1983年同期增長124.8%;銷售總額完成年計劃的169%,比1983年同期增長116.7%;利潤總額完成年計劃的304%,比1983年同期增加114.5%;費用水平爲6.7%,比1983年同期下降7.4%,定額流動資金周轉38天,比計劃加快30天,比1983年同期慢8天。
主要物資購銷情况是:鋼材購進完成年計劃的244%,比1983年同期增長66.7%,銷售完成年計劃的214%,比1983年同期增長50%;水泥購進完成年計劃的115%,比1983年同期下降36.6%,銷售完成年計劃的117%,比1983年同期的下降35%;玻璃購進完成計劃的122%,比1983年同期下降19%,銷售完成年計劃128%,比1983年同期下降17%;煤炭購進完成計劃的108%,比1983年同期下降9.2%,銷售完成年計劃的109%,比1983年同期下降15%;木材購進完成年計劃的149%,比1983年同期增長30%,銷售完成年計劃的170%,比1983年同期的下降38%。
〔1985年物資工作情况〕
1985年,物資購進總額完成年計劃126%,比1984年同期增43%;銷售總額完成年計劃的84%,比1984年同期增6.5%;利潤總額1984年完成年計劃的90%,比1984年同期減11%;費用水平爲5.4%,比1984年同期增加了1.1%;定額流動資金周轉爲120天,比計劃60天慢了60天,比1984年同期30天慢了9天。
主要物資的購銷情况是:鋼材購進完成年計劃的114%;水泥購進完成年計劃的83%,煤炭購進,完成年計劃的71%,其餘木材、機電、化工等產品比1984年均有較大增長。物價
〔價格改革槪况〕
建市以來,按照經濟特區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原則,根據國家物價局和廣東省物價局的參與,對物價進行了一些改革,主要是實行了牌價、儀價、市價和浮動價格等形式。屬市以上管理的價格項目有140多種。自中共中央頒佈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以後,經珠海市政府批准,轉發了《珠海市物價管理試行辦法》。屬市以上管理的價格項目有65種,下放和放開的有70多種,實行多放小管、放寬放活、管好管住的辦法。管理的項目,農產品收購價有糧、油、甘蔗和魚油換購的水產品等4種;工業品41種;其中出廠(場)價有水泥、冰塊、沙、石等12種;國家實銷價有煤、食鹽、食糖、燈用煤油和主要藥品等5種;實行浮動銷價的有肥皂、洗衣粉、燈泡、自行車、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24種。生產資料和物資供應價,有化肥、農藥、農漁機、石油、三大材料、產品樓房等13種;勞務收費有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公產房租、醫療衞生、學生費等7種。對麻石仔和商品樓房的交易價格,亦納入計劃管理。
根據中央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十項政策的精神,除糧油、甘蔗外,農種、農林、牧、副產品的價格,全部放開,實行議價購銷的集市交易。農村糧價,將原有的統購價和超購加價,改爲合同收購價。農村糧食購銷同價,城鎭定量銷價不變。交通運輸價格,除執行廣東省對鐵路、水陸客貨運價改革外,根據本市實際情况,調整理順了市管的各種交通運輸項價格項目,以提高水陸運輸和搬運行業的積極性。對市管的水泥、沙石、收錄機、商品樓房的價格,亦根據本市實際需要進行了合理調整和修訂。由于在制訂各種價格時旣考慮國家利益,又照顧企業經濟效益,同時注意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因而價格的改革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
〔加强物價檢查與監督〕
爲了使價格的改革能穩妥地進行,1985年以來,重點檢查的商品有化肥、糧食、彩電、石油、自行車、牙膏、圖書、汽車客運、醫療衞生、郵電郵資、理髪服務等11個項目。每次檢查,都組織專門力量,深入調查研究,力求把工作做好。在檢查中,採取先行通知,後召開會議,啓發自查的方法。大部份企業單位能夠自覺糾正不合理的價格。對“令不行,禁不止”的企業單位和個體戶,則採取立案處理辦法。這樣做收到一定效果。
〔開拓價格信息〕
根據城市經濟體制的精神和物價工作轉軌的需要,在價格管理上實行多放少管的原則,把物價工作重點從審批價格轉爲掌握市場價格信息,預測價格趨勢。珠海市於1985年5月,成立了價格信息所。從重工業產品,輕工業產品,農產品價格和涉外價格和非商品收費等幾個方面,選擇了20多個主管局和公司,定點定人聯成價格信息網,按期搜集各種商品收費的牌價、儀價、市價和浮動價格資料。現已整理和積累各種價格資料600多種,並建立了物價信息檔案。根據廣東省物價局對物價統計的要求,按時按質塡報各種報表,圓滿地完成了1985年的任務。在廣東省物價信息中心的業務指導下,發展了與中山、深圳市(縣)的横向信息聯系;與本省各地,市建立了農產品集市價格信息交流聯系網絡;還與省外300多個地、市、縣進行了價格信息交流。珠海市價格信息還編印了《珠海價格信息》資料,分期介紹珠海的主要工廠、商場、賓館的情况、經營特徵和各種價格信息,包括介紹港澳市場主要商品價格信息及其動向趨勢。開闢“本地可供”和“本地需求”等專欄,協助各經濟實體溝通信息,做活生意。這本刋物面世以來,獲得各方面的好評,爲進一步開展諮詢服務創造條件。
〔職工生活價格指數升幅情况〕
1985年,物價局試編了《珠海市區職工生活消費價格指數》,從統計反映,1985年是物價計劃最高的一年。總指數比1984年上升17.5%。從時間上劃分,最高是第三季度,上升20%;從品種上劃分,最高是副食品類,上升21%,影響總指數12%,其中蔬菜上升75.3%,水產品31.5%,肉禽、蛋是28%,分別影響總指數爲3.1%、2.2%和6.2%。斗門縣的零售物價指數上升10.8%。市區比全省市平均上升13.6%稍高於3.85%,斗門縣則低於2.6%。國家物價局,廣東省物價局和市領導對物價非常關心,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1985年第四季度,物價上升局勢基本穩住。市區總指數1984年同期上升14.06%,低於第三季度6.09%,比各季度都低。1986年元旦,春節兩大節日,市場物價穩中有降,廣大消費者較爲滿意。
(李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