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文化事业(1979-1986)

2021-06-02 12:03:03 来源:珠海经济年鉴1979-1986

〔綜述〕

建市後,隨着特區經濟的發展,珠海市的文化建設也迅速發展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文化設施建設

幾年來,先後建起了有1,400多座位的流動漁民會堂,中西合璧的市圖書館,各有1,500座位、設備先進的珠海影劇院和斗門影劇院,還有青少年文化宫、工人文化宮、新華書店大樓、拱北中國國際圖書貿易中心、文聯大厦、斗門圖書館等設施。市羣衆藝術大厦、市博物館、拱北文化中心正在籌建中。農村文化設施迅速發展,全市21個區一級的文化站已進一步健全,其中有6個發展成爲鄕鎭文化中心,這些中心設施比較完善,有劇場、電影隊、圖書閱覽室、展覽橱窗、桌球室、娛樂室、科技講座室、球場、溜冰場等。

二、羣衆文化活動進一步活躍

自1982年以來,珠海市每年擧辦一次羣衆性的音樂盛會——《濱海之聲》音樂會,由各界羣衆自願報名參加。每屆參加表演的羣衆達三、四百人,表演節目豐富多彩,有大合唱、小組唱、二重唱、獨唱、表演唱等等,表演的歌曲有歷史歌曲,國內流行歌曲,港台健康流行歌曲和珠海作者自己創作的歌曲。1985年爲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四十周年,擧辦了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歌曲專題《濱海之聲》音樂會,機關團體、學校、海關、部隊等部門的幹部、羣衆700多人參加了演出。這次音樂會是珠海建市以來空前規模的音樂盛會,大大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1985年還擧辦了全市性的流行歌曲大賽,全市190多名歌手參加。評出了15名優秀歌手和冠、亞、季軍。1985年底,還擧辦了全市性的交誼舞大賽。1985年市文化局組織了書法、攝影、美術展覽6次,展出作品788件。其中有我國著名畫家許幸之和加拿大籍華人畫家鍾秉剛先生的個人畫展,每次展覽都受到廣大羣衆的歡迎。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擧辦了《佛(佛山)珠(珠海)澳(澳門)書畫作品展覽》、《珠海市書法作品展覽》、《澳門攝影作品展覽》、《集郵展覽》等等。據1985年統計,全市開辦各類歌舞廳16間,桌球室(場)166個,桌球台650張。這些活動對豐富羣衆的文化生活起到促進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羣衆思想覺悟。建市頭兩年,電影受到香港電視的冲擊,影劇院上座率不高,1984年以來,電影上座率逐步上升。1985年珠海市區放電影346場,觀衆31.7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8%。

三、文藝創作有了較大的提高

1985年文化局召開了全市戲劇、曲藝、音樂、舞蹈、文學、美術、攝影等業餘作者座談會12次,共同探討如何反映特區題材的創作問題。邀請了省內藝術家來講學,觀摩評議作品,促進了創作。一年來全市有86件作品參加評選,有40件獲獎,并選出17件參加省業餘文藝作者作品評選。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及其所屬社團成員創作各類作品337件,其中在省一級報刋發表31件,珠海畫院專業畫家石果的國畫《古流厚土》和吳黎明的國畫《浮萍》都被選爲全國第六屆美展優秀作品,古錦祺創作發表了連環畫兩本。

四、開展文藝培訓工作

市文化局與湖北藝術學院聯合擧辦了音樂、舞蹈培訓班,與國家文化部藝術局擧辦“藝術培訓中心”,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指揮家李德倫爲名譽主席,中央樂團女高音歌唱家文征平爲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李凌、中央樂團團長、著名指揮家嚴良堃、舞蹈家戴愛蓮、鋼琴家劉詩昆,小提琴演奏家楊秉孫、盛中國等爲顧問,由著名藝術家担任敎學。一年來,擧辦了戲劇、曲藝、音樂、器樂、舞蹈、美術、攝影、文藝等培訓班,培訓了586位業餘文藝骨幹。市文化局組織市內業餘文藝工作者組成《海韵》藝術團。市文化局藝術界聯合會,市靑年文學研究會邀請省內外作家講學,擧辦了8期文學講座,學員110多人。爲扶持業餘文學作者的成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創辦了《海花》、《珠海詩貝》兩個刋物,爲業餘作者提供發表習作的園地。還選派文學靑年赴北京魯迅文學院深造。

五、文物普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84年以來,市文化局文物普查工作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對香洲區的灣仔、斗門縣的乾務等8個區進行文物普查,發現文化遺址40多處,其中重要的18處,獲得有價値的文物類沙陶、乾隆親筆木牌匾、淸代慈禧太后賜給廣西布政史黃槐森(斗門人)六十壽辰的壽匾和古炮一門,唐代瓷器125件,宋代古銅錢13公斤,石器一批。專家認爲,文化遺址之多,爲我省內所鮮見,出土文物証實,珠海沿海岸及島嶼,從新石器時代至先秦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這對我國考古學作出了貢獻。

六、圖書發行事業發展迅速

建市前,僅有70多平方米的新華書店門市部,圖書銷售額每年只有10萬多元。目前,香洲地區新華書店有4個門市部,拱北地區有拱北中國圖書貿易中心。從1979~1985年,每年圖書銷售額平均遞增26%,1985年市區圖書銷售達220萬册,160萬元。在近年的圖書銷售中,科學技術、文化敎育、社會科學書籍的比重越來越大。社會青年及中小學生購書量最多,港澳同胞的購書量也在不斷增加。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