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槪况〕
1986年珠海市的紡織製衣業有很大的發展,市紡織工業集團公司屬下有14個工廠,香洲區屬的紡織製衣廠有35家,斗門縣屬紡織製衣廠有11家,由各大企業和民辦企業自營的紡織製衣廠有10家左右,總數已近70家,比1985年增長近1/3。新辦廠家的規模越來越大,設備越來越先進,管理技術和機構也越來越完善,初步形成了紡織、漂染、定型、製衣等相對完整的紡織製衣工業系統。產品有毛綫、滌綸棉紗、亞麻紗、絲棉紗、各種混紡棉和絲綢服裝、各式毛衫、時裝等。經營方式已經由“三來一補”發展到合資、合作、租賃等比較長期的相對穩定的形式。合作的客商仍然以港澳居多,但已逐步向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發展。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都有較大提高。絕大部分產品銷往美國、日本、西歐、加拿大、東南亞諸國以及香港、澳門等地;也有少量內聯企業的產品供應國內市場。1986年全市紡織製衣行業的生產總値(主要以收入的加工費和部分自尋訂單生產的產品產値爲主)已達4073萬元以上(按現行價計算)。相對穩定的從業人員超過一萬人。紡織製衣行業已經發展成爲珠海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
〔珠海市紡織工業集團公司〕
紡織工業集團公司(包括珠海經濟特區紡織工業公司)是珠海市紡織製衣行業中占主導地位的全民所有制企業,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該公司屬下有14個廠(公司),擁有毛紡、毛織、纖織、梳織、染整、服裝、化纖生產的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1986年底止,已有從業人員2500多人,固定資產總値9000多萬元,主要引進設備有1861台和一條價值500萬美元的滌綸絲生產綫,還有國產設備43台;有廠房總面積41680平方米。已能生產高質量的粗紡羊毛紗、羊兔毛混紡紗、純毛呢、純棉布料、滌綸長絲、滌膠棉、麻袋、手套以及新款式的羊兔毛衫、服裝等各種優質產品。產品絕大部分銷往國際市場,深受各地客商歡迎。至1986年底,已投產的7個廠總產值1393萬元,比1985年增長了15.89%。另外七個廠正在建設中,大部分將在1987年上半年投產。
1986年紡織工業集團公司之所以能夠使業務不斷擴展,主要措施是:
一、加强企業管理。香洲毛紡廠是紡織工業集團公司的下屬廠之一,1986年初,該廠由於管理不善,產品質量下降,經過整頓,該廠全年生產總値(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達549.27萬元,比1985年的305.2萬元增長近80%。
二、注重質量管理。紡織工業集團公司經常組織公司生產科、財會部對所屬各企業進行質量抽查,要求所屬企業緊持“用戶至上,信譽第一”的原則,加强質量管理。市製衣廠由於建立嚴格的質量獎懲制度,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澳門偉發行的成衣過去一直在中山、順德等地加工,從1986年3月起,他們把每月7000打的訂單轉到市製衣廠來。他們說市製衣廠的“產品一流,場地一流”。1986年該廠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全年的生產計劃,產值比1985年增長64.74%。
三、發展横向經濟聯合,將來料加工企業轉變爲生產經營型企業。1986年毛紡廠、羊毛衫廠、針織廠等企業由於外商來料加工不足,經常出現停工待料的情况。對此,公司决定在繼續進行來料加工的同時,開展國內橫向經濟聯合,開拓國內市場。香洲毛紡廠采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在廣泛承接國內外來料加工任務的同時,努力發展自營產品的生產,通過各種渠道自進料加工211.6噸,比1985年增長157.86%。雖然由於來料加工劇減,總產量稍有下降,但總產値卻比1985年增長57.72%,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四、抓好技術改造。特區滌膠棉廠全套進口設備經過一個多月的安裝調試就正式投產。產品質量經檢驗完全符合出口要求。目前該廠已與香港一家公司簽訂了每年包銷150萬至300萬碼滌膠棉的銷售合同。市針織漂染廠引進的剪絨機已安裝完畢,投入生產。四台片梭織機和整經機已經安裝就緒,預計1987年1月投產。
五、努力開拓,發展特區紡織製衣業。紡織工業集團公司在努力經營原有企業的同時,還致力於新的大型紡織製衣企業的興辦。新建的重點企業富華滌綸絲廠,主廠房工程已進入最後裝修階段,機械設備已陵續進場,安裝人員正加緊工作。預計1987年第一季度可投產。目前公司還與江蘇省蘇州染織廠合辦珠海經濟特區色織廠,與香港迅捷機械工程公司合辦珠海經濟特區皮革廠,與香港安豪實業有限公司及石家莊國棉三廠合辦珠海經濟特區牛仔布織造廠。
〔南州紡織企業有限公司〕
南州紡織企業有限公司投資總額爲525萬元和62.5萬美元,廠區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現有職工190人,以生產各種紡紗爲主。1986年該公司面對原料價格增長等困難,通過公司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仍然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全年共生產(加工)麻、棉、絲、化纖紗綫586.5噸,其中棉紗300噸,麻棉紗104噸,裏絲100噸,絲晴47.5噸,絲棉10噸,粘棉25噸,總產值612.5萬元,利潤50萬元。
〔香洲區紡織制衣業〕
香洲區1986年有紡織製衣企業35家(其中紡織廠13家,製衣廠22家),這些企業絕大部分爲鄉鎭與外商合辦的合資、合作廠,主要以接受外商來料加工的方式生產。1986年產値爲1069.5萬元,比1985年的869.3萬元增長23%强。其中紡織業增長20%,產值達482.99萬元;製衣業增長近28%,產値達586.51萬元。在總產值中,紡織業主要爲來料加工的工繳費收入;製衣業除了工繳費外還有部分自產收入,所以產値較高。1986年該區製衣業共有職工2956人,加工生產成衣113萬件,加工毛衫156萬件,自產各式衣衫30萬件。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在這些紡織製衣企業中,規模較大並且經營較好的有灣仔絲維棉廠、北都製衣廠、唐家製衣廠等。
香洲區紡織製衣業有如下特點:投資少,規模小,轉產快,應變能力强,生產投資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
〔斗門縣紡織製衣業〕
1986年斗門縣有紡織廠2家,產値按現行價計算達180萬元;有製衣廠9家,產値按現行價計算達90萬元。紡織製衣業總產值合共270萬元人民幣。
(胡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