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交通運輸業(1987)

2021-06-02 15:32:57 来源:珠海年鉴1987

〔槪况〕

1986年,珠海市交通運輸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全市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1.162億元。由於採取了國家、集體、個人辦交通的辦法,實行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政策,以及市政府對交通企業採取了扶持措施,減免了部分困難企業的上繳稅利,幫助他們更新改造設備,另一方面,又採取了地方自籌、民辦公助等辦法,因而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較好地解决了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快了交通設施建設的發展。

〔港口〕

九洲港貨運碼頭(詳見南海石油珠海服務總公司簡介)。

前山港、井岸港 兩個港務機構充分利用中央對中小港口實行“以港養港”、利潤不上交的政策,抓緊港口基礎設施建設。1986年興建前山港客運綜合大樓1850平方米,總投資90多萬元,井岸港1、2號綜合大樓1700平方米,總投資63萬元,這對擴大兩個港口的倉儲,增强港口的吞吐能力,繁榮地方經濟將起積極作用。

香洲港 根據珠海市“七五”期間的發展綱要,貨運碼頭北移。香洲區建港辦採取邊規劃,邊施工,進行五項建港工程:修築北護岸大堤1200米;修築北防波堤1200米;整治主航道1300米、副航道600米(已經完成部分工程);加高野狸山防波堤2米;興建貨運區10萬平方米,預計吞吐能力20萬噸,由於資金來源困難,只完成300噸級碼頭泊位1個,仍未投產。五項工程共需資金1700萬元,近年來已投資幾百萬元。

唐家港 該港是一個天然深水港灣。隨着珠海市的發展需要,1986年已由軍用轉爲軍民兩用。

灣仔輪渡 灣仔珠澳輪渡公司於1984年10月組建,屬合資企業,1984年12月投產。現有輪渡兩艘,主要是運載來往珠海灣仔與澳門的旅客。1986年旅客運輸量142191人次,客運收入57.9萬港元。

〔航道〕

珠海市現有航道535公里,比建市前增長20%,1986年疏浚航道35段42.4公里,管理維護航標12座,新建海上鋼樁航標4座。

〔公路〕

珠海市現有省道159.3公里,橋樑62座1362米;地方公路243.7公里,橋樑33座534米,比建市前分別增長0.7倍和1倍。

1986年,公路橋樑建設採取地方自籌、民辦公助辦法,新建南水大橋,長225.6米,由南水鎭自籌70萬元,市政府撥140萬元,省交通廳撥15萬元,於1986年10月竣工通車;新建三灶大橋全長55米集資38萬元;新建南屏大橋全長532.2米,投資1170萬元;新建斗門縣上横鎭三龍大橋,長208米集資130萬元;改建東坑鄕公路2.5公里,集資15萬元。另外,省、市、縣三家投資新建井岸大橋,全長558.3米,總投資1400萬元;新環平橋全長342米,總投資768萬元,預計1987年底可建成通車。神灣大橋完成了測設工作。

由於進行大規模的修路架橋建設,使珠海市區與斗門縣以及南水、三灶、小林三個海島連接起來,對加速海島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市内交通網初步形成,市區馬路繼續擴建,1986年底止,已經交付使用的馬路總長50公里,其中長8公里、寬50米的九洲大道,由九洲港通至拱北口岸並與廣珠公路古鶴至拱北口岸路段15.6公里的一級省道相接,是廣東省通往澳門的主要幹綫。

〔運輸設施〕

全市交通獨立核算企業固定資產原值6666.4萬元,其中交通系統4299.8萬元,佔64.5%,比1985年增長27.24%。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