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工程建設]
珠海市重視城市基礎工程的建設。1988年取得如下四方面的成績。
一、道路贯通工作和續建工程配套。 1988年續建市政道路工程共15項,其中竣工驗收的有桂花北路、明珠北路、桂花南路、白石南路、胡灣路、南坑街坊道路、將軍山排洪渠等7項,道路總長5500米;夏灣港區平道、明珠南路、特區十三號路、白石北路及其排洪溝已基本完工;香山大道加寬6米砼路面、南華路南側路面擴寬,建設東路第一段(530米)路面、紅山路全綫污水雨水管網及部分路面施工亦已完成。板樟山隨道工程招標由鐵道部第三勘察設計院和十三局以設計施工總承包的方式中標,該工程於7月28日正式動工,到年底爲止,已搞好進洞前“三通一平”工作,南北口共完成土石方量23萬立方米,施工進洞150米。檸溪路路基排洪溝、地下管道已施工完畢,路面工程量已完成一半以上;金鷄路長2400米,9月底動工,到年底已完成36%的工作量;長達5200米的南灣大道經過四個月的施工,完成18%的形象進度;灣仔海堤第一段水下部分接近完工。全年共完成道路、排洪、排污工程投資1.225億元(含續建和新建項目)。
二、直升機場遷建工程。 該工程在1987年已完成788萬元工程量的基礎上又完成760萬元投資,機場籌建處在市政公司等各施工單位配合下,已完成長450米、寬30米混凝土跑道一條,竣工面積1.35萬平方米;兩條聯絡道、站坪、滑行道、個體停機坪等共1.45萬平方米;場區道路、停車場6800平方米;完成海堤803米,塡海土石方量54萬立方米;搬遷修機庫一座2170平方米;砌築圍墙700米;綠化植草2萬平方米。土建方面完成了售票房、配電房、集體宿舍、汽車庫等工程,竣工面積1400平方米;航站樓的三層立體結構已完成兩層。
三、供水設施建設。 西江引水一期工程已於1988年5月中旬基本建成,6月14日正式從洪灣抽水輸往澳門,到年底已向澳門供水1526萬立方米,日供水量超過9萬立方米。總投資400萬元的第二期工程接近尾聲,第三期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珠海市自來水公司先後完善了拱北水廠日供水6萬立方米的擴建配套工程、香洲水廠水源管網改造工程、拱北至灣仔供水管道工程、南沙灣至大鏡山河水調庫收尾配套工程等,使市內供水量比上年增加50%以上,還向澳門提供凈化水368.61萬立方米,出廠水質綜合合格率達98.6%,管網水質綜合合格率爲95.4%。風波山、石錘山兩座高位水池已投入工程施工之中。整個供水系統全年共完成工程投資2391萬元。
四、市政公用設施建設。 吉大污水處理廠的二級處理系統已開始正常運轉。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2.8萬噸。拱北污水廠首期日處理1.4萬噸工程完成了120萬元的工程量,超過計劃投資21萬元,歷年完成投資1132萬元,佔計劃總投資2348萬元的48%。日處理量2.5萬噸的香洲污水廠,已完成征地工作,正在籌建之中。園林綠化基本建設計劃投資223.3萬元,完成投資203.3萬元,佔年計劃的91%。計有白蓮洞公園大門綜合工程,景山公園上山石路、人工湖、水榭等工程,海濱公園山頂休息亭、大蔭棚、花架、門口整治等工程,風波山公園的環山路、石路石台、風波塔前期工程等已陸續竣工;城市雕塑方面,已經完工的有容閎人物塑像,海洋動物一組三件,“希望”、“發展”、“白蓮仙子”等雕塑的放大稿已完成,共完成投資20萬元;道路照明完成了明珠路、灣一路、環山路、香山大道東段及部分横街小巷路燈安裝工程,同時還完成了石花路、南華路等幾條道路或路段的綫路改造工程,新安路燈700盞,共完成投資208萬元。現在,市路燈管理所管理的路燈已近7萬盞。
[城市環境的綜合治理]
這一年的治理工作主要從環境保護、衛生管理、園林綠化和整頓市容等方面進行。
一、環境保護。 環保宣傳工作得到加强。1988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的第一年。市環保局會同市普法辦公室聯合發文,廣泛宣傳《大氣法》,舉辦了三期有180多名企業領導參加的《大氣法》學習班,召開了環境質量新聞發布會和全市環境保護經驗交流暨表彰大會,印發環保法規學習資料和贈閱《中國環境報》及環境雜誌供各單位學習並宣傳;市政府召開了“六·五”世界環境日紀念大會;報刊雜誌發表了60餘篇各類環保文章介紹珠海的環保成績、經驗與問題。
新舊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和治理。根據《國務院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環保局對新建項目堅持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設計審查制度,“三同時”制度及竣工驗收制度。1988年共審查新建項目111項,其中有污染的21項,經過監督檢查均落實了“三同時”制度,“三同時”率達到100%。其中新建項目用於環保治理投資額共351萬元,佔總投資4.7%;全年共對7家老污染企業進行了限期處理,其中2家作了搬遷處理。與此同時,受理了環境污染投訴116宗,已作處理的81宗,約佔投訴總數的70%。環保局還通過加强排污收費來促進企業的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三費”綜合利用總產值26.8萬元,利潤達17萬元。長期對前山河造成嚴重污染的中山坦洲糖廠的廢水污染,經與中山市環保局,坦洲鎭政府和糖廠協商,已提出妥善處理方案。
環境監測和科研工作亦有發展。除常規監測外,1988年增加了大氣總懸浮微粒項目和污染源監視性的監測。從1987年開始的爲期4年的“珠江口——桂山島海域赤潮研究”,基本完成了現場來樣監測工作,並已開始數據整理和研究報告編寫工作。列爲國家“七·五”期間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的“珠海市大氣環境容量研究”課題,取得了一批有價値的監測原始數據。“廣東地區酸雨分布影響及其控制對策研究”有關珠海區域負責的內容,已按照總課題的布置和要求順利開展。市政府投資150萬元的大型科研課題《珠海市環境質量評價及環境容量研究》,總體實施方案草稿已完成,並召開了技術論證會,成立了課題領導小組和專家評議小組。珠海市與澳門東亞大學共同開展了澳門地區首次環境質量現狀的調查及評價,基本弄清了污染情况,尤其是廢水污染情况,對未來的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據。
鄕鎭街道企業的環保管理得到加强。通過在前山鎭搞環保試點,全市20多個鄕鎭逐步建立健全了環保機構,配備了專職或兼職環保員,同時開展了全市性的鄕鎭企業環保工作檢查,糾正了一些鄕鎭企業布局不合理和立項不符合環保規定的現象。
二、環境衛生管理。 1988年市環衛處在深化改革過程中,對清掃保潔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開展雙增雙節活動,提高了工作質量並節約了勞力和資金。垃圾塡埋場對該場的排水系統和道路系統進行了多次維修,還築成一條長60米,寬5米,高5.5米的堤壩。因地制宜搞起來的垃圾場果木場,果樹長勢良好。經濟作物亦有可觀收入,同時綠化凈化了環境;清運隊的清糞服務部,在完成公厕吸肥任務前提下。對化糞池實行了保查、保修、保潔有償服務。先後爲全市600多戶(處)解決了糞池堵塞問題,獲得19萬元的服務費並取得良好的環境效益。該處建成一個擁有4500多平方米場地的車輛維修廠,全年共維修大小車輛1000多台次,大、中修車輛20多台,新裝洒水車1台,修補翻新垃圾桶200多個,同時還擴展了對外維修業務,完成維修產値50多萬元,節約修理費10多萬元。還建立了垃圾轉運站12處,購進國外垃圾壓縮車17台,減少了垃圾對公共場所的二次污染。1988年清掃馬路面積擴大到200萬平方米,清潔公厕50座,共清運垃圾9.4萬噸,清理糞便1.5萬噸,分別比1987年增加30%和20%多。
三、園林綠化工作。 1988年,園林系統完成了桂花北路、岱山路、白石路、湖灣路、特區14號路等5條已竣工道路的綠化,種植喬木2309株、灌木20429株、草坪6900平方米。公園和其他綠地共種植喬木8043株、灌木420叢,草坪43000平方米,同時還更新了部分綠地和花壇。在維護管理道路綠化中,共補種喬木510株、灌木11013株、草坪1000多平方米,使市區的綠化覆盖率從原來的30.3%提高到33.7%,人均佔有綠地面積達16.8平方米。
各個公園加强了管理。海濱公園完成了960畝範圍的總體規劃,開闢了1.6萬平方米的友誼林,整治了門口200米長的綠化帶,改造了立門口的大花壇;烈士陵園清除了殘留多年的斷磚碎瓦;白蓮洞公園建成了壯觀的大門;拱北炮台山公園籌建工作已完成了測點和劃紅綫任務,並建起了200米長的圍墙。在園林綠化規劃設計方面,全年共完成公共綠地和風景點規劃6項,園林建築設計12項,道路及庭院綠化設計18項。
四、城市市容整頓及維護管理。 在整頓市容指揮部和建委的協調指導下,通過公安、工商、交警、城管、規劃、國土、愛衛及街道辦、居委會的通力合作,珠海市的市容有較大改觀。到1988年底爲止,城管監察大隊共查處違章行爲3236宗,其中違章建築750宗,違反市政管理條例的29宗,違反園林綠化管理條例的20宗,違反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的2888宗,違反施工管理規定的123宗,違反交通秩序的22宗;收到羣衆投訴184件,已作處理結案的158宗。結案率達86%。此外,市容整頓辦還直接處理了37封投訴信件,强行拆除違章建築19座,責成自行拆除的90座。在推行“門前三包”方面,全市已有2622個單位得到落實,佔市區內5093個單位的51.4%,其中有204個單位被評爲先進單位。市容衛生死角以及臨街的小商棚也進行了整治。城建維護管理方面,香洲、吉大、拱北三個市政維護站,1988年清理雨水口2.6萬座次,清理雨水檢查井7496座次,清理污水檢查井5969座次,清理雨水管渠30571米,清理污水管33789米,清走污水管內淤泥2200立方米,更換人行道預製塊6835平方米,現澆混凝土路面1069平方米,瀝青灌縫37100米,瀝青封面19800平方米,更換雨水篦、井盖、預留溝板等500多塊。此外,城建系統完成橫街小巷改造投資78萬元,竣工驗收道路8條,路面總面積8883平方米,下水道長1486米,挖運土石方5650立方米;新建高標準的公厕9座,已交付使用的5座,完成投資78.5萬元。在路燈維護管理上,路燈管理所克服人員少、地埋電纜質量差等困難,進行了大量更換維修工作,全市近7000盞路燈的亮燈率達90%以上,一般路燈96%以上。在房產管理方面,房管局對現有2452戶直管公房實施有效管理,收房租32萬元,收租率達98%,房管局通過加强組織領導和實行承包責任制的辦法。相對集中人力充實6個房管所,房屋產權登記發證工作進展順利,全年共登記發證4063戶,建築面積達80.34萬平方米;公房維修1356宗,支出費用24.64萬元,受益面積2.62萬平方米;受市政府委托代建了50戶共3100平方米困難戶住宅。爲了使房屋管理走向法規化、制度化,房管局起草了《珠海市出租房屋管理暫行規定》和《珠海市房屋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已呈報市政府審批,並先後六次與市容整頓辦公室、香洲區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珠海市住宅小區管理暫行辦法》,已由市政府授權建委頒布試行。
[建設環境的治理]
1988年建設環境的治理主要工作是:
一、建築市場的管理。 市建委在整頓打樁隊實行樁基管理手册制度的基礎上,1988年又試行施工隊管理手册制度,實行施工隊業績跟踪管理,將原來只管公司一級擴大到施工隊,即以施工隊爲單位發管理手册,强調不管以聯合形式或合同形式進入珠海的農建隊,只能與一個有施工執照的公司掛鈎,結合特區實際按全員勞動生產率來控制其承接工程任務數量,並將一切業績登記在手册上,發生質量安全事故和其他問題,也同樣要登記,每年還要進行一次年審。根據業績表現,適當調整其承建範圍。凡是業績表現差的,酌情予以取消或停工整頓。凡是沒有管理手册的要清出本市,調出珠海市的要收回手册。由於採取以上的管理措施,因而全市的勞務市場在宏觀上得到控制。
二、簡化報建手續,加快報件審批。 市規劃局將規劃管理與規劃設計分開。組建了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把規劃局升格爲一級局,規劃局可集中精力進行規劃管理,規劃院也可承擔部分新區規劃任務。規劃報建建立項目負責人制,並與崗位責任制聯繫起來,相應縮短了報建審批周期。1988年,規劃局處理永久建築報建796項,發登509項;處理臨時建築報建454項,發證272項;處理私房建築報建242項,發證157項。國土局辦理統徵後劃撥用地58宗,計3019.2畝;辦理單位報建用地441宗,計5207.6畝,辦理私人報建用地120宗,共16.3畝;議標出售商品用地1宗,27畝。基本做到了及時劃撥,不耽誤建設單位時間。全年施工總面積95.6572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多元。
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全面推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對全市房地產實行統一開發和經營。1988年初,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市房地產開發管理處,與國土局合署辦公,改變以往房地產分散管理和開發的做法。國土局由二級局升格爲一級局。該局1988年先後起草並經市政府批准頒布了6個有關土地管理、綜合開發、有償使用土地價格等法規。使土地管理、房地產開發工作從單一的行政管理,逐步過渡到依法管理和以經濟手段管理的軌道上來。國土局全年共預徵(換地)土地91875畝,零星徵地4869.8畝;按政策收回已劃撥出兩年未用土地2436畝。新涌北、香洲工業區、東亞地產等一批土地已經平整,共塡土約434萬立方米,完成地產開發80萬平方米,並於11月份開始預售樓宇,共售出230套,已辦交款手續的161套,回收款項1300萬元。截至年底,國土局及房地產開發處收回土地使用費、出售商品房、追收資源費及配套設施費等共9000多萬元。
四、工程招標的實施。 1988年,工程招標小組共主持了78個項目的招標工作,總投資金額1.173億元,建築總面積達26萬多平方米。通過認眞評標,工程造價降低率爲2.8%。同年6月,板樟山隧道大型工程實行了勘察鑽探施工圖設計和施工總承包招標,參加勘察鑽探的4個單位通過競爭,使鑽探費用由30多萬元減至15萬元,時間從三個月縮短至一個月;參加施工圖設計和施工總承包的投標單位共7個,圍繞優化設計、降低造價和加快工期展開競爭。招標小組選中的中標方案不僅提高了設計質量,而且總承包投資額比初步設計概算減少1466萬元。整個工程從招標到破土動工僅用了43天時間。
五、工程質量的監督。 珠海市工程質量監督檢驗站在1988年除了每季度進行一次全市性的質量安全大檢查外,還擴大了質量監督範圍,即六層及六層以上建築工程和投資50萬元以上的工程,均列入質量監督範圍。由於建築原材料大幅度漲價,有的施工單位爲節省資金,置工程質量於不顧,在施工中偷工減料;有的建材商爲牟取暴利,將不合格的鋼材、水泥和砂石抛售市場,給工程質量帶來極大危害。因此質量檢查部門加强了工作,除完成委托監督工程任務和每季度質量安全大檢查外,還特別注意經常性的檢查和監督。一旦發生問題,及時解決。1988年共完成房屋建築質量監督53.29萬平方米、市政5949萬元投資,分別比上年超出83%和16%。房屋建築工程優良率有所提高,市政工程合格率達到100%。由於安全工作加强了宏觀管理,因而重大工傷事故比上年減少一半,死亡3人,重傷1人,輕傷1人。
六、村鎭建設。 1988年,珠海市漁、農村共建房3200戶,住宅建築面積42.1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裝修標準和建築質量都有明顯提高。修建公共設施11.26萬平方米,生產建築17.25萬平方米。各類建築共投入資金1.6964億元。
(呼延婷、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