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1990年工業發展槪况

2021-06-04 11:48:28 来源:珠海年鉴(1990-1991)

1990年是“七五”時期的最後一年,是珠海市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困難較多、工作難度較大的一年,全市工業經濟是在一個比較困難的環境中求得發展的。由於從1989年下半年全國開始出現的市場結構性疲軟、流通不暢、工業生產速度回落、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等問題,珠海市工業發展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面對困難,珠海市委和市政府堅决、認眞地貫徹全國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精神,帶領工業戰綫廣大幹部員工艱苦奮鬥,同舟共濟,努力克服困難,及時採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擴大適銷對路產品的生產,搞活市場,積極擴大引進外資及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加强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業投資環境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堅持在治理整頓中求穩定、求提高、求發展,終於開創出工業經濟在“緊”中得到發展的新局面,使工業生產增長速度由第一季度末居全省19個市倒數第一位,發展到年底躍居全省前列。全年工業經濟計劃主要指標已完成或超額完成。

1990年,全市新增工業企業90家,總數達855家,比1989年增長13.4%。工業總產値(1980年不變價,除註明外下同)爲45.39億元,比1989年增長37.5%。工業總產值(不含村及村以下企業)41.45億元,比1989年增長37.3%。珠海市工業的總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强。

截至1990年底,珠海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工業爲主,工、貿、技結合的外向型經濟格局。工業由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化,成爲珠海市發展最快的經濟部門。基本建成了香洲、南山、吉大、北嶺、蘭埔、前山、灣仔、白蕉、井岸、平沙等工業小區。形成了以電子、輕工、紡織、製衣、建材、塑料、機械、食品、醫藥、船舶修造等行業爲骨幹、技術比較先進的外向型工業體系,湧現了一批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競爭能力的企業集團。工業生產實現了穩步增長,1990年工業總產値比1985年增長6.65倍。全市自產產品出口產値(不含村及村以下企業)達16.8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0.53%(不含“三來一補”企業)。

1990年12月份,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5.4975億元;累計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980年不變價計算)45.39億元,比1989年增長37.5%。不含村及村以下企業,全市工業總產值41.45億元,完成年計劃(37億元)的112%,比1989年增長37.3%,比1989年的增長率(同口徑)29.9%,增加了7.4個百分點,高於全國(6%)和全省(16.9%)的增長水平。在工業總產値中,按經濟類型分類: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74億元,比1989年增長32.6%;集體所有制企業6.76億元,比1989年增長3.1%;其他經濟類型17.95億元,比1989年增長62.9%;村及村以下辦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94億元,比1989年增長40.3%。全市輕工業的工業總產値比1989年增長43.07%;重工業增長24.17%。全市工業產品出口產值16.8億元,比1989年增長103.7%。

全市工業總產值(1980年不變價).png

全市工業總產值(1980年不變價)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都比上年有所增長,其中:發電量2.7099億千瓦小時,比1989年增長41.5%;機製糖13.12萬噸,比1989年增長10.6%;飲料酒(混合量)7.13萬噸,比1989年增長18.4%;塑料製品3.11萬噸,比1989年增長37%;飼料7.75萬噸;機製紙及紙板2.34萬噸;磁帶18.4668億米,比1989年增長40.2%;電視機29.73萬台,比1989年增長7.8%;水泥11.25萬噸;電冰箱2.05萬台;磚2.02億塊,比1989年稍有增長;毛綫451噸;化學纖維3850噸,比1989年增長6.5%;手錶5.99萬隻;各種罐頭1100多噸,比1989年增長10%;服裝808萬件,比1989年增長76.8%;皮鞋259.17萬雙,比1989年增長1.57倍。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