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發展概况]
珠海市的食品工業是歷史最悠久的產業,但因技術落後,設備簡陋,以前只能生產一些低檔產品,水平低,效益差。自1979年建市後,特別是1980年設立珠海經濟特區以後,珠海市利用特區的一系列優勢,吸引外資,引進技術,加强管理,食品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1989年已初具規模,全市有食品廠54家,比1988年(50家)增長8%。其中市區和特區有17家,佔全市該行業企業總數的31.5%,比1988年只增多1家;斗門縣有37家,佔全市該行業企業總數的68.5%,比1988年只增加3家。1989年,全市共生產白糖11.8633萬噸,全部都是斗門縣各糖廠生產的。生產餅乾1.6331萬噸,其中市區1.1331萬噸,佔全市餅乾產量的69.4%;斗門縣產餅乾5000噸,佔全市總產量的30.6%。生產方便麵2.1981萬噸,全部是由斗門縣各方便麵廠生產的。罐頭974噸,全部係珠海市區和特區生產的。1989年該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3548億元,比1988年(2.5624億元)增長1.3倍。其中市區和特區該行業實現總產值3294萬元,比1988年略有增長,只佔全市該行業總產值的9.8%;斗門縣實現總產值3.0254億元,比1988年(2.2546億元)增長34.2%,佔全市食品工業總產值的90.2%。這表明斗門縣是珠海市食品工業的主要基地。
珠海市食品工業在1989年面臨市場疲軟、資金緊缺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快的發展,主要原因是各食品企業繼續抓緊深化企業的改革,推進企業上等級工作,增强企業活力,進而有力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經過艱苦創業,發展成爲全國最大速食麵生產基地的平沙食品工業公司,繼續强化企業管理,深入開展雙增雙節,勇於拼搏,敢於開拓,生產突飛猛進。1989年銷售收入達1.24億元,實現利潤1284萬元,分別比1988年增長1.19倍和1.01倍。珠海市糖果餅乾總廠、斗門縣春華糖果餅乾廠在當時“廣東糧”滯銷的情况下,能適應市場燮化,積極開發新產品,穩定產品質量,努力疏通銷售渠道,增强產品競爭力,推動了生產的發展,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1990年發展概况]
1990年,珠海市食品工業企業面對市場銷路受阻形勢,對產品結構進行了適應性調整。爲適應市場需要,各企業努力開發新規格、新花色、新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取得了初步成效,促進了食品工業的繼續發展。全市食品廠發展到57家,比1989年增長5.5%。主要企業有生產白沙糖的斗門縣乾務糖廠、白蕉糖廠、五山糖廠、紅旗糖廠;生產方便麵的豐華華僑食品集團公司;生產餅乾的珠海市糖果餅乾總廠、斗門縣春華糖果餅乾廠;還有珠海市金鼎糧食加工廠、斗門縣糧油加工廠、珠海市麵粉企業公司、灣仔水產站、銀坑蠔場叠石蠔油廠、珠海市食品廠、灣仔冷凍廠、永利園食品廠等。主要產品有:大米加工、生油、麵粉、麵餅、方便麵、玉米粉、食用植物油、餅乾、糕點、麵包、各種糖果、蜜餞、味精、鹹蛋、皮蛋、水產製品、水產品加工、蠔油、蠔殼粉、水產罐頭、醬油、腐竹、澱粉、麥芽、蘑菇、牛肉脯乾、豬肉脯乾等。1990年,全市食品工業實現產值5.7482億元,比1989年增長71.4%。珠海市餅乾廠共生產餅乾1.0567萬噸,比1989年(8730.2噸)增長21%;實現工業總產值2103.5萬元,比1989年(1674.7萬元)增長25.5%;全員勞動生產率7.0122萬元,比1989年(5.6757萬元)增長23.9%,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