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外貿系統對外貿易槪况
1989年珠海對外貿易出口創滙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任務,實際創滙6173萬美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75%,其中市區創滙4900萬美元,超額96.8%完成了年度計劃;斗門縣創滙1273萬元,超額23.4%完成了年度計劃。
外貿出口生產基地繼續得到發展。總公司在前山開發的工業區已初具規模,3棟廠房,1座倉庫及有關配套設施如期竣工,2個工廠順利投產。全系統原有工農業生產廠(場)的基本設施進一步完善。生產能力、管理水平、經濟效益也都有所提高。據對市區內6家工廠、3個畜產場的統計,全年總產值2384.7萬元,創滙233.5萬美元。分別比1988年增長97%和73%。
駐外機構保持了良好的效益,並在貫徹“立足港澳、服務特區”的指導思想,爲出口業務推向遠洋市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外貿職工隊伍的建設得到了加强,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均有明顯的提高。經受住了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嚴峻考驗,積累了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寶貴經驗。
1990年外貿系統對外貿易綜述
1990年珠海對外貿易全年出口創滙達到6400萬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70%,較1989年同期增長了3%。其中市區創滙爲4978萬美元,完成計劃的202.6%,較1989年同期增長1.6%,斗門縣創滙1422萬美元,完成計劃的109.9%,較1989年同期增長11.7%。出口商品生產基地亦有了新的發展,僅總公司直接投資的4家工廠,到11月底止,工業產値已達1662萬元,創滙達216萬美元,分別較1989年同期增長了26.7%和140.8%。
[開展廉政建設,保證外貿企業健康發展]
在廉政建設中,一方面,密切和執法部門的聯繫,做好防範工作。1990年總公司先後和市紀委、市檢察院、市監察局達成廉政建設共建協議,成爲上述單位的“共建聯絡點”。在共建單位的協助下,全系統各單位確定了20多名共建聯絡員,建立了一個系統的廉政建設聯絡網,開展了包括觀看圖片、錄像、電影以及專題講座等形式多樣的廉政敎育,共2000多人次參加,並健全了紀檢、監察制度,對違紀犯罪分子進行了跟踪敎育工作,使廉政建設進入了一個深入而實效的新階段。另一方面,組織了專門力量,及時處理問師。專門成立了廉政建設辦公室,對日常檢查、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及羣衆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都及時進行調查了解,及時作出處理。1990年還認眞貫徹省六號文件精神,重點抓好查處以權謀房工作,將有關情况張榜公佈於衆,對有關問題處理嚴格按政策執行,而不論所涉及人員職務的高低。
此外,堅持抓好經常性思想政治敎育。一年來,總公司先後組織開展了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敎育、國情敎育、法制敎育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的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廣大幹部職工的思想認識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振奮起工作精神,始終以積極進取的態度開展工作。
[更新經營觀念,開拓外貿業務]
面對外貿政策的調整和外貿形勢的變化,總公司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强調“苦練內功,發揮內勁”,尋找新的出路,衝破外貿的困境。
首先,是拓展出口渠道,開展多種形式出口。如輕出公司和珠海市某實業集團聯營出口陶瓷,我方負責領證和報關,對方負責貨源和客戶;食出公司代理市農科所出口名種西紅柿,初步地打進了港澳的超級市場;土出公司則積極扶助邊境小額貿易的出口,適當地調整了生產者的利益分配,僅花卉一項全年創滙已達52萬美元。這些有益的嘗試,使外貿經營渠道得到一定的擴展。
二是適當地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質量和檔次。各公司根據市場的變化,將經營商品重新進行了排隊,作出適應性的調整,確定經營的主次商品。如化機公司由原來以化工產品爲主,轉向化工、機械、醫藥三種產品並重,機械和醫藥產品的出口分別較1989年同期增加了100%和223%,分別佔該公司總創滙的四成和三成。輕出公司致力開發了新的出口品種,新增和擴大了不銹鋼餐具,抽紗、傢具等出口,使公司創滙較去年增加7.8萬美元。不少公司還在商品質量上下功夫,提高出口效益。食出公司進一步嚴格把好出口商品特別是鮮活商品的質量,使許多商品出口賣價有了一定提高,如鷄的賣價上升到國內各出口單位的首位;大猪的賣價上升到12個出口單位中的第二位,平均每頭賣價較1989年提高了5美元,僅此一項全年就可增加創滙6萬美元。
與此同時,還積極發展自營進口,提高外滙消化能力。在1990年外滙調劑價格下跌,外滙調劑市場呆滯的情况下,各公司充分挖掘經營潛力,發揮用滙和進貨方面的有利條件,利用廣泛的客戶和自辦商場組織進口商品銷售進行補虧。1990年各專業公司自營進口額較1989年增長了四成多,一定程度上解決外滙消化問題,並有效地提高了外滙的使用價値。
[强化外貿企業管理,挖掘企業內在潛力]
通過幾年的實踐,外貿各級領導對加强企業管理是外貿企業生存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已形成共識,一年來由總公司到下屬各公司都共同努力把管理工作提到一個更深入層次。
審計部門致力在全系統建立審計監督制度,完善經營運作的內控監督機制,在各公司都設立了專職或兼職的審計員。一年來先後對10個單位進行了常規審計和專項審計,就企業的財會制度、內控制度、投資效益、資金管理和使用、承包經營財務收支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審計,提出審計報告,爲各公司改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對於管理得法,效益較好的企業,總公司及時派人協助總結經驗,向各公司推廣,先後兩次召開了外貿系統企業管理工作經驗交流會,推廣了達利、華發兩廠的管理經驗,使全系統興起了加强企業管理的熱潮。
在總公司的指導下,各公司切實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一是把承包經營方式落到實處。各公司圍繞“調動員工積極性,挖掘企業潛力”這一指導思想去加以深化。如五礦公司和化機公司分別對原有工資分配制度作出修改,按任務輕重、工作表現、成績大小,由部門主管掌握或計分發放獎金,進一步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食出公司對下屬3個基地場實行了統一領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直接組織產品出口,3個場全部實現盈利,產值和出口額比1989年增長近1倍。二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强化約束機制。如化機公司新制訂了財務管理制度、獎勵分配制度和業務員守則,特別是財務開支規定了經理審批、會計復核、出納支付的三級把關原則,財務印鑒也由原出納一人保管改爲出納、會計分管,有效地加强了約束,使該公司今年費用開支較1989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三是嚴格資金管理的使用,加快資金周轉。各公司都規定了禁止預付貸款,減少資金拖欠,加速資金流轉;外貿開發公司還採取了“出口商品先結滙後付貨款,進口商品先進貨後結算”的經營手法,旣克服了資金短缺的困難,又不失時機地開展了進口貿易;食出公司則注意抓緊資金回籠和合理運用,使全年銀行貸款利息支出較1989年減少近100萬元。
這樣,通過加强管理,各公司1990年在困難較大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較好效益,市區7個專業公司全部實現了盈利。
[做好四年承包的評估工作,爲下一期承包鋪路]
1990年是四年承包期的最後一年,爲總結四年來外貿系統經營承包的效果,促進各公司繼續深化改革,完善承包機制,增强企業的發展後勁,爲下一期承包作好準備,自下半年開始,全面舖開了對承包的評估工作。做法是先由各公司自行評估,組織專門人員對本公司四年承包經營狀况進行審計,再由總公司審計部復審,核實經營承包的各項指標完成情况。然後在全面總結四年承包的經驗敎訓的基礎上,對照經理任期目標責任制內各項指標的完成情况,由各公司法人代表提交述職報告,在各公司召開的職工代表大會上進行宣讀,同時對法人代表進行信任投票。與此同時,總公司組織專門小組對各公司領導班子進行全面考察,根據各公司領導在任職期內的工作表現和企業經營效益,結合廣大羣衆意見和信任投票的結果,考慮企業下一期承包和長遠發展的需要,確定了各公司領導的人選,並於11月底全部完成新舊班子的交接工作。
在上述基礎上,總公司以上期承包情况爲依據,結合外貿系統的新情况,醖釀外貿系統下一期承包方案。爲爭取工作上的主動,各公司在整體承包方案未落實的情况下,不觀望等待,早作準備,按本公司制定的內部承包方案,把指標落實到各部,爲迎接下一期承包作好準備。
(珠海市外貿總公司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