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人民生活(1990-1991)

2021-06-04 12:11:31 来源:珠海年鉴(1990-1991)

價格改革對珠海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人民羣衆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據城市居民抽樣調查資料,1990年每月人均實際收入由1986年的123.70元上升到284.78元,“七五”期間平均每年遞增23.2%,剔除物價上漲年均17.3%後,仍以5.9%的速度遞增。1990年實際生活費收入爲254.03元,比全省的177.9元和廣州市的216.09元分別高出79.13元和37.94元。年末城鄕居民人均存款由1980年的36.68元上升到3765.9元,平均年增長58.9%(詳見附表一)。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現在各方面,其中在衣着方面表現得較爲明顯1990年居民人均用於購買衣着方面的支出爲229.68元,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比1989年增長17.7%,其增長速度居吃、穿、用等方面的首位。

在食的方面,居民用於食品方面的開支顯著增加,食物結構中肉、禽、蛋、奶類消費量逐漸增大,糧食類則呈下降的趨勢。1990年人均月用於食品方面的開支爲129.05元,佔月人均總收入284.78元的45.3%,比香港的38%,美、加及其他西方國家的15%左右爲高,但却遠低於全國80%左右的水平,反映了珠海市居民的消費趨向已逐步轉移到更高的層次上。

在住的方面,珠海市人口密度爲3053人/平方公里,一般認為每一居民佔有城市面積80~100平方米是較為合適的,珠海市目前已大大超出這個標準,遠遠高於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據1989年抽樣調查數字,珠海市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居住面積為12.9平方米,低於東莞和深圳的16.73平方米和14.65平方米,高於其他地市,與全國城市相比則居前列。同時,珠海城市规劃合理,環境優美宜人,當屬國内居住條件較焉優越的城市之一。

在交通方面,從交通工具的數量上看,珠海市區每萬人擁有公共汽車5.3輛,比全國大城市的平均水平5.1輛還高,加上大小出租汽車,則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工具65輛,市內交通十分方便。珠海單位面積客運量爲157.3萬人/平方公里,比全國平均水平41.92萬人/平方公里高出數倍,而且道路寬廣,塞車現象較少,交通甚爲暢順。從交通運行的質量上看,1989年珠海交通事故101件,每萬人交通事故爲7.4件,交通事故死傷人數每萬人平均爲4.2人,與上海、天津相接近,安全系數較高。

年份

平均毎人毎月實際收入

平均毎人毎月生活費收入

平均毎人毎月生活費支出

年末人均城鄕居民存款

職工生活費用指數

1986

123.70

110.32

106.12

1141.83

104.10

1987

141.71

127.18

129.13

1605.28

114.20

1988

210.13

188.75

175.03

2308.10

130.60

1989

259.63

235.33

210.02

2828.38

125.10

1990

284.78

254.59

241.59

3765.90

101.40

平均增長率

23.2%

23.2%

22.8%

34.8%

17.3%

項目

單位

1985年

1987年

1990年

彩色電視機

66

94

108

黑白電視機

23

11

6

電冰箱

57

79

94

收錄機

52

74

76

洗衣機

55

77

90

錄像機

0

6

29

照像機

6

20

30

注:人民生活的改善舆提高是多方面的。以上僅搜集舆物價直接有關的内容·供参考

在用的方面,近年來,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的變化呈三個明顯特徵:一是擁有量增長速度較快,部分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增長較快,有些已趨飽和。據抽樣調查資料,1990年每百戶擁有彩電108臺,電冰箱94臺,洗衣機90臺,增長幅度較大。自行車、手錶、電風扇等已呈飽和狀態,許多家庭人手一輛自行車,一屋幾臺電扇,手錶更是不斷更新換代。二是家庭對耐用消費品的需求發生了結構性變化。有的家庭已擁有2臺以上彩電,以滿足家庭成員之間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對彩電的要求也趨向多功能、大屏幕,黑白電視已逐漸退出一般家庭。娛樂型的消費品如錄像機、照像機等擁有量越來越多,需求量也較大,1990年每百戶擁有錄像機29部,照像機30部。三是高檔消費品如高級傢具、家庭電話、組合音響等進入許多家庭,家庭收入較豐的則擁有摩托車及空調機等(詳見附表二)。珠海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化。

(黃振標 李樹連)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