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勞動就業(1990-1991)

2021-06-04 12:13:31 来源:珠海年鉴(1990-1991)

[概况]

1990年,全市待業人員總數2.0984萬人(其中市區1.8622萬人,斗門縣2362人),比1989年同期增加2698人。

1989年末,待業人數爲1.5814萬人,1990年新增待業人員5170人(市區4333人,斗門縣837人,其中由就業轉待業的人數842人。

1990年,已安排就業1.336萬人(市區1.2069萬人,斗門縣1291人),佔待業總人數63.7%(安置率:市區64.8%,斗門縣54.7%)。全市安置率比1989年同期降低0.29%,市區增長0.3%,斗門縣降低5%。

[城鎭勞動就業]

1990年,全市共有城鎭待業人員2.0984萬人(包括上年末結轉臨時工人數9261人),已安置就業1.336萬人,安置率達63.7%;市區64.8%,斗門縣54.7%,安置率與上年相比下降0.29%,市區上升0.3%,斗門縣下降5%;全市安置就業人數與上年相比增加1658人,增加14%。招收本市城鎭合同制工人2279人;其中,全民1464人,集體209人,外資企業606人,從事個體勞動者209人,安排臨時工1.0709萬人;其中,市區9764人,斗門縣945人;年末全市實有待業人員7490人。

職能部門根據城鎭的實際情况,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從穩定社會大局出發,做好勞動就業安置工作

面對待業人員不斷增加,就業矛盾突出,就業率逐年下降以及待業人員結構發生變化的嚴峻局面,從穩定社會大局出發,在治理整頓、深化改革中積極開展勞動就業服務工作,使民衆關心的就業問題有所緩解,就業安置工作出現了新的轉機,一年來,安置本市城鎭待業人員就業1.336萬人,與上年相比多安置1658人,增加14%。市勞動服務公司爲了緩解就業壓力,先後在南夏、吉大、拱北3個勞動管理所積極開展職業介紹和勞務中介活動,爲待業人員就業牽綫搭橋;爲企業傳遞勞務信息,調劑用工餘缺,1990年已推薦城鎭待業人員就業654人,其中,待業青年628人,待業職工26人。同時,在一部分鄕鎭企業招用工中試行勞動合同制。三灶管理區的南水鎭、三灶鎭,首先推行勞動合同制,兩鎭共招用了38名待業靑年爲勞動合同制工人,解决了待業人员就業,穩定鄕鎭職工隊伍,取得了較好效果。在扶持就業發展經濟方面,1990年,對一些開發性的企業、種養殖業實行免交勞務管理費。免交企業2家,共2988人,免交金額達1.36多萬元。

二、加强監督,規範企業用工行爲

(一)加强用工管理,使企業用工規範化。根據廣東省勞動局5號、6號明傳電報和勞動部《關於做好防止農村勞動力再次湧入城市的通知》精神,1990年,全市共淸退盲流人員464人,補辦用工手續1809人。同時,對企業進行勞動政策法規的宣傳,把用工規定滙編成用工指南印發500多份給企業,指導企業招用工;香洲區勞動服務公司還把有關勞動法規滙編成小册子,共5000多份發給用工單位。

(二)建立健全各種用工制度。一是健全完善招用工審批制度。對用工單位招用市外新工人堅持先申報審批再招工的原則,勞動管理所對企業申報招用計劃進行調查核實,防止企業出現弄虚作假和私招亂僱。二是建立用工單位檔案資料,完善用工登記注銷制度。爲了加强企業用工檔案資料的管理,市勞動服務公司在3個部門和3個勞動管理所分別建立了檔案資料櫃,加强了檔案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管理死角。

(三)加强鄕鎭企業和個體戶的管理。近幾年來,珠海市鄕鎭企業發展較快,爲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建立了管理機構,目前珠海市已有14個鄕、鎭勞動管理所(站),配備了29名管理人員。鄕、鎭企業已納入勞動部門管理的企業有40%左右,初步地改變了鄕鎭企業勞動力管理的鬆散現象。加强了個體戶的管理,香洲區平沙管理區勞動服務公司爲了統籌管理社會勞動力,聯合公安、工商對個體戶逐個進行登記注册,目前兩區個體戶已有60%以上納入了管理。

(四)開展勞務中介信息服務,提高勞動資源的利用率。在勞動力的管理中,對企業招用新工人堅持先市內,後市外,立足本省,控制外省的原則,以解决本市城鎭待業人員就業爲主,在此同時還注意利用勞務信息,及時爲企業解决急需勞力,調劑餘缺,並與本省20多個市、縣建立勞務信息聯繫網,開展了跨地區勞務協作,通過掌握勞務信息,爲企業解决勞動力9773人。1990年,全市已納入勞動力管理的單位有1847人,比上年增加916個;用工總人數11.1438萬人,比上年增加5.5498萬人,其中,市屬827個,用工人數4.3033萬人;本市城鎭勞動力8553人,比上年增加50.5%,市內農村勞動力1.109萬人;省內城鎭勞動力9103人,省內農村勞動力1.109萬人;省內城鎭勞動力9103人,省內農村勞動力5.7893萬人,省外城鎭勞動力3177人,省外農村勞動力2.1547萬人。

三、做好待業職工保險統籌和待業職工的管理工作

(一)開展待業職工重新就業難問題的調查研究。隨着勞動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到目前爲止,珠海市已有1215名待業職工辦理了登記手續,待業職工逐年增多,形勢比較嚴峻。市勞動服務公司爲了解决此問題,對待業職工進行了一次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在調查中,家訪了40多名待業職工,抽樣問答調查85名,深入企業12家。通過調查,進一步掌握了待業職工的待業原因,擇業心理,勞動力素質,求職要求與去向等。對珠海市待業職工重新就業難的問題正在着手研究解决辦法。

(二)加强了待業職工的管理。市勞動服務公司根據物價指數不斷提高而待業基金統籌標準不變這種情况,於1990年3月對待業職工救濟標準進行了第二次調整,從最低發放標準的55元調整爲最低標準70元,使待業職工的基本生活獲得保證。同時,組織待業職工轉業培訓,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對待業職工轉業培訓實行優惠和免費。

(三)做好待業保險統籌工作。1990年,全市有90%的單位參加了待業保險統籌,累計待業保險統籌人數1755個單位。其中,市屬1255個,斗門縣378個,香洲區369個,統籌人數達6.5107萬人。其中,市屬4.1473萬人,斗門縣1.6537萬人,香洲區4967人;三灶759人;萬山1371人。全市共收取待業保險統籌金151萬元。辦理待業職工登記累計1215人,1990年429人;待業職工重新就業人數144人,重新就業率爲15%;年底實有待業職工888人。

四、開展就業培訓工作,提高特區勞動者素質

1990年,全市共擧辦各類培訓班33期,開設有製衣、無綫電修理、製冷、空調、商業會計、初級英語、電工等七個專業,培訓結業學員3561人。其中,市培訓中心1107人,斗門縣1200人,香洲區164人,其他四個管理區共440人。社會備案辦班5個,培訓學員1571人。其中,市屬702人,斗門縣869人,待業職工轉業訓練36人。根據珠海市部分製衣行業製衣工短缺的情况,急企業所急,1990年以來,爲製衣行業擧辦了製衣班5期,培訓學員420人,及時補充到企業。在培訓中,培訓中心還用資金購置了12臺電動衣車、3臺打邊機及配件。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