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教育綜述1991年工作述評

2021-06-04 17:25:08 来源:珠海年鉴(1992)

1991年,珠海市敎育戰線進一步端正辦學方向,深化敎育改革,提高敎學質量,鞏固提高“普九”,加强督導評估,調整結構,强化管理。全市敎育事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1991年,珠海市敎育工作有以下特點:

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一年來,珠海市敎育部門始終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作爲敎育的一件根本性大事來抓。組織幹部、敎師認眞學習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精神,學習江澤民總書記《關於在中小學開展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敎育》的一封信,提高認識。召開了全市學校德育工作研究會曁學校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和全市敎育工作會議,對全市中小學校進行了敎育綜合評估。

在對學生以德育爲基礎,進行系統的中國近、現代史、國情敎育等方面,市敎育部門組織了慶“七一”徵文比賽和文藝滙演及全市師生書畫展;擧辦了《焦裕祿》影片觀後感有奬徵文活動;開展了“學雷鋒、學賴寧、樹新風”活動,並與其它部門聯合擧辦“走向未來”青少年敎育活動月、家庭敎育徵文比賽,召開了全市第二屆少先隊代表大會。學校的德育目標管理水平由1990年的64%上升到71%。1991年全市各學校在學雷鋒活動中湧現出好人好事70萬人次。在支援華東災區活動中,共捐衣2.3萬件,捐款324354元。全市學生犯罪率已控制在0.03%以下,許多學校的學生沒有發生犯罪;違法率也控制在1.4‰以內。

二、鞏固提高普及九年制義務敎育

珠海市人大常委員、市政府組成“普九”檢查驗收小組,繼1990年對香洲區和斗門縣驗收之後,1991年1月,又對平沙、紅旗、三灶、萬山四個管理區進行了“普九”檢查難收。廣東省府文敎處、省敎育廳兩次派人檢查,核定珠海市各縣、區均達到了省的“普九”標準要求,全面實現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敎育。

爲鞏固提高“普九”成果,珠海市擧辦了“義務教育宣傳周”活動;組織了有各縣、區主管敎育的領導、敎育局長、股長參加的《義務教育法》頒布五周年座談會,加深對鞏固提高“普九”的認識,做好鞏固和提高“普九”的工作。敎育部門還針對“普九”工作的薄弱環節,對普及“六率”、“六册一表”、“七室一場”、領導班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敎學儀器設備、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督導。9月至10月間,由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組成“義務敎育檢查團”,對香洲區、斗門縣和平沙、三灶、紅旗等管理區的18所中小學執行《義務敎育法》的情況進行了大檢查,促進了全市小學“六率”、中學“五率”的鞏固與提高。

市委、市政府對鞏固、提高“普九”工作十分重視,增加了敎育經費。1991年全市財政安排敎育經費6436萬元,比1990年有較大增長。此外,市政府還增撥了敎學儀器設備費30多萬元、圖書資料費5萬元、體衞設備費5萬元、職敎經費40萬元。各縣、區也積極自籌儀器設備費,全市自籌儀器設備經費165萬元,其中香洲區自籌52萬元,斗門縣自籌47萬元。市區新建了吉蓮小學。敎育部門注意做好規劃,合理安排新生,緩解了入學難的狀況,控制了流失率。

三、加强成人敎育的統籌、協調和管理工作

1991年,市加强了成人敎育的統籌、協調和管理工作,較好地完成了成人高等、中等學校招生工作,受到了廣東省高敎局的表揚。珠海敎育學院、珠海市廣播電視大學、斗門縣廣播電視大學、珠海市政法學校、珠海市工業技工學校、斗門縣職工中專學校、香洲區成人教育學校和稅務局等8個單位開辦了中文、財會、機電、經濟管理等6個專業的成人敎育大中專班,共錄取新生660名。敎育部門加强了成人敎學管理,保證了成人敎育的質量。對幹部中專班進行了檢查,對9個成人敎育敎學點進行了檢查評估。

在崗位培訓方面,根據成人敎育要面向生產、面向企業、面向全員的原則,全市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方式,使1010人分別獲得了不同層次的畢業證書或結業證書。

在農民敎育方面,1991年初,市政府召開了全市掃盲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會上,市政府提出了“一堵、二掃、三提高”的掃盲工作方針。一年來,全市組織了1829人參加掃盲學習,其中1755人脫掉了文盲帽子,從而使全市15至40周歲人口的非文盲率提高到99.5%。同時,重點抓了鄉鎭企業職工培訓和農村各村實用技術培訓,積極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術,實行農村科敎三結合和“燎原計劃”,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敎育部門進一步加强對成人敎育的管理工作,有效地防止了亂招生、亂收費、亂發證書的現象。加强了對社會力量辦學的宏觀管理,共批準開設了12個敎學培訓中心,培訓人數達12000多人。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籌建和擴建了一些成人敎育中心。如前山鎭投資100萬元新建了一座成人敎育培訓中心;斗門縣五山鎭投資12萬元興建培訓大樓。

目前,珠海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個有機構、有隊伍、有陣地、多形式、多規格、多渠道分級管理的成人敎育體系。

四、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敎育

珠海市把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敎育作爲整個敎育結構改革的重點來抓。1991年3月,市職業技術敎育領導小組先後召開了五次發展職業技術敎育的座談會,對全市職業技術敎育的經驗與問題進行了總結研究。8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發展職業技術敎育若干規定的決定》的徵求意見稿,對發展珠海市職業技術敎育的重要性、緊迫感和責任感,以及加强領導,統一規劃,增加職敎經費,敎師隊伍建設,建立實驗場地,貫徹“先培訓後就業”的制度以及提高辦學效益等問題都作了詳細規定。

市敎育部門採取措施提高職業中學的敎學質量,加强職業課的敎學科研活動,成立了電類敎學研究會。1991年全市職中學生參加崗位證書和合格證書考試人數大大增加,成績也有明顯提高。其中取得全國家用電器合格證書的有351人,取得全國電視機維修合格證書的99人,取得製冷與空調合格證書的47人,取得電腦操作員合格證書的8人,取得電工上崗合格證書的155人,珠算1~3級67人,珠算4~6級292人。

1991年珠海市職中畢業生爲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由於各級領導重視,能較好地完成畢業生就業任務,使職中畢業生當年就業率達到70%以上。

五、加强了敎師隊伍的建設

在敎師隊伍建設方面,首先加强了敎師隊伍的思想建設,尤其是黨員敎師的思想建設。加强了學校領導班子的建設,調整了珠海市第一中學、珠海敎育學院、珠海市廣播電視大學的領導班子。製定了校長培訓計劃和敎師進修計劃,使敎師達標率有了進一步提高。香洲區敎師進修學校還在市內首次試辦了以職務培訓爲重點的“小學一級敎學骨幹敎師培訓班”,參加培訓的敎師有31人。敎育部門嚴格了調進幹部制度,注意把好質量關。1991年全市共調進骨幹教師48人,接收畢業分配大學生260人,有73%的大學畢業生分配到了縣、區,加强了基層敎師隊伍建設。組織了評選優秀園丁活動,表彰和奬勵了15名優秀園丁、304名先進敎育工作者、21個尊師重敎先進集體和18名先進個人。前山中學方異恒老師和海島中學許向陽老師被評選爲珠海市“十佳市民”。

六、深化教育改革,狠抓教學質量

市敎育部門從深化敎育改革入手,繼續貫徹“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改革方針,更加明確了市、縣(區)、鎭、村四級辦學的職責,敎育經費通過各方籌集也有大幅度增加;在學校內部實行的“兩聘兩制一包一奬”改革有了新的進展,完善了制度,到位率比上一年有所提高;改革初中招生制度,取消了小學升初中的考試,改由各小學推荐,按就近入學原則入學,縮小了重點中學的招生範圍;根據國家敎委的部署,調整了高中敎學計劃,開始實行高中畢業會考制度。

在敎學管理方面,各級領導重視敎學,並主動指導敎學,學校的敎學中心地位已經確立。大多數學校健全了敎學指揮系統,縣(區)、鎭、校敎研網絡基本形成,建立健全了必要的敎學管理制度和敎學工作常規,建立了敎師業務檔案。

建立健全了督導、檢查、評估、考核運行機制。各縣(區)都設置了督導機構。組織制定、實施了珠海市中小學《學校敎育綜合評估方案》。全市有223所中小學進行了自評、初評,市對20所中小學進行復評,市一中、斗門縣二中、斗門縣一中、斗門縣井岸鎭第一小學、香洲區第一小學被評爲市先進學校,另有2所達到優秀,5所良好,8所合格。

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方面,重點抓了兩個《條例》的貫徹落實,並加强了管理與科研。1991年全市中學生體育合格率達94.22%,復試合格率達98.4%,分別比1990年提高0.82%和5.7%。升中體育考試合格率達91%,比1990年提高6.26%。學生體質逐步增强,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全市中小學生體質綜合評價試行面不斷擴大,中學試行率由1990年的78.7%提高到97.5%,小學試行率由1990年的43.98%提高到56.85%。男女學生體質優良等級分別比1990年提高11.97%和7.13%。在全市參加《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驗的229所學校72719人中,達標率爲90.6%,比上一年提高3%。

加强了敎學科研工作。組織編寫了歷史、地理、生物等鄉土敎材。召開了“提高敎學質量,增强辦學效益”的研討會,大會表彰了在敎學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19所中小學校和55名中小學敎師及敎研員。香洲區的九年制義務敎育沿海版敎材試驗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經驗在全省敎學工作會議上作了介紹。

全市中小學敎育質量比1990年有較大提高,初中畢業升學率、高考入省線人數、錄取率均有提高。斗門縣第一中學進步較快,1991年應屆高中畢業生243人,參加高考233人,錄取人數168人,佔高考人數72.1%,比1990年提高10%。在全國、全省各類學科競賽中,全市有45人獲奬,比1990年增加了一倍多,其中一等奬1名,二等奬14人次,三等奬23人次,表揚7人次。

七、大力開展勤工儉學

珠海市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發展我市勤工儉學的意見》,加强了對校辦企業的領導和管理,注重抓科技型骨幹企業,使校辦企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1991年全市勤工儉學總產値達5060萬元,實現利稅500多萬元,學生人均51元,開展面達80%;創匯500萬港元,爲歷史最高水平。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