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交通概况(1993)

2021-06-07 10:56:41 来源:珠海年鉴(1993)

1992年,珠海市交通委员会切实抓好交通生产建设和行业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年完成社会客运量90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0.5亿人公里,货运量2250万吨,货运周转量8亿吨公里,比1991年分别增长8.3%、9%、15%和9.6%;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00万吨,比1991年增长15%。这标志着珠海交通业已进入振兴时期,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先行官”的作用。

[努力发展运输生产力,提高交通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适应能力]

珠海市交通业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多种运输方式,实行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发展运输事业,使运输能力大大提高。1992年全市社会民用汽车有20232辆,其中客车9811辆,货车10279辆,比1991年分别增长23%、10%和38%。参加社会营运汽车有10024万辆,其中营运客车2210辆、货车7814辆,比1991年分别增长41.9%、12.9%和53%。全市营运船舶拥有736艘,载重吨位19.4019万吨,客位7586个,比1991年分别持平、增长1.2倍和13.8%。

为确保旅客运输,加速商品流通,发展特区经济,1992年公路运输开辟了新的线路,客运班车跨越三省(区),汽车零担运输也在部分省(区)逐步形成网络,提高了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公路集装箱运输开始向正规化方向发展,1992年投资近3000万元购置货柜拖头、集装箱电脑管理系统和专用设备,提高了集装箱运输效率。水路运输1992年投入了1艘10万吨级油轮,航行日本、中东等航线;新增了航行九洲港至香港和蛇口的高速客轮共3艘(959客位),通过对九洲港区“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配套设施,从而提高了港口吞吐能力。1992年该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21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8万个,比1991年分别增长26%和25.7%。市内公共汽车1992年新增公共大巴57辆、中巴30辆,增加了1路、2路、3路、4路、5路、10路和11路车的运行密度,公共汽车线路从1991年9条拓展到12条,这对改善市内公共交通环境和特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放思想,加快交通建设的步伐]

根据“特区经济要发展,交通通信必须先行”的指导思想,珠海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交通通信放在重要位置,1992年从各条渠道筹集资金17亿元投放于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加快了交通建设的步伐,对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起到“先行”作用。1992年是珠海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最多、发展速度最快、技术构成改善最大的一年。

(一)港口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发西区,建设深水港的决策,经过努力,市重点项目珠海港总体布局规划已基本完成,首期工程两个2万吨级码头已于1992年4月奠基动工,将于1993年年底建成交付使用;5万吨集装箱码头和3.5万吨级危险品码头已进行可行性研究;10万吨级煤炭中转码头的研究报告已由专家初步评估,上报国家计委立项。同时委托交通部一航院、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分别编制《珠海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和《珠海交通运输网规划》,为珠海水陆交通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随着特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超前于洪湾、横琴、唐家等新开发区的建设,洪湾、唐家等中型码头泊位也进行初步设计,计划1993年下半年动工兴建。九洲港联检大楼已投入使用;10×86米4个客轮的突堤主体工程和3000平方米集装箱堆场已竣工;第三期工程吹填造陆20万平方米,扩大集装箱堆场和码头泊位也于1992年7月动工。港口的仓储能力和集疏运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

(二)公路桥梁建设。1992年新(改)建公路158.47公里(其中乡村道路90.9公里)、大中桥梁33座,使珠海市公路总里程达到529.3公里。目前通往西区的东西向和南北向6条城市干道及市区港湾大道正在抓紧施工和规划设计。珠海大道全长46公里的路桥工程已全面展开,1992年完成工作量2.0049亿元,其中洪湾大桥已于1992年4月建成通车。港湾大道全长21.3公里,到1992年底已完成双边路面17公里,力争1993年上半年全线建成通车。60米宽8车道的北疏港公路全长26公里,已于1992年12月奠基动工。此外,珠海市委托铁道部大桥局、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对1988年原淇澳大桥方案和伶仃洋跨海大桥分别进行了修改及可行性研究,均已提交成果报告。全市公共交通规划也委托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广珠澳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已进入尾声,开始进行路网优化、选线和确定走向。

(三)广珠澳铁路。委托铁四院所作的可行性报告已于1992年5月经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广东省工程咨询公司联合评估通过,并经国务院批准立项。为加快铁路前期工作,已完成了航空测量和地面控制测量。第一期工程计划1993年下半年动工兴建。

(四)民航建设。珠海旧机场(即三灶机场)经修复,已开通了三灶——香洲——广州的直升机客运航线。1992年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把珠海机场扩建为中型国际机场的决定,委托广州民航局中南机场设计所作的珠海机场近、远期总体规划方案,已提交成果报告,并经专家评审通过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完毕。场道软基处理、供油码头设计和指挥通讯导航系统定点设计的方案也请专家评审通过。其中跑道已开始动工兴建。5.97万平方米候机楼和0.35万平方米航管楼正在抓紧设计。

[加快改革进程]

第一,利用外资方面有了新的发展,1992年珠海市交通企业与外商签订了利用外资合同9个,达4185万美元,意向2个,达1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2600万美元。第二,开展营运小汽车牌照有偿使用的拍卖,起草了《珠海市营运小汽车牌照拍卖暂行规定》,拟定1993年3月公开举行营运小汽车牌照竞投拍卖,以经济手段调节运输市场,把运输企业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这对珠海市运输经济将起到促进作用。第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根据省交通厅《关于进一步搞活我省国营交通企业的意见》的精神,积极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四自”实体。同时进一步改革企业机构、人事、工资等制度,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1992年珠海市交通委员会直管的9家企业,除一家因经营不善亏损外,其余均实现盈利。整个交通战线创利润9816万元,比1991年增长两倍。第四,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交通各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通过理顺关系,把企业经营自主权,包括人权、财权、物权等都下放给企业,使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职能逐步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主要抓直属企业,转到加强行业管理;从具体抓企业的生产经营,转到加强宏观调控上来。

[加强交通行业管理,培育完善运输市场]

1992年,在加强交通行业管理,培育完善运输市场中,珠海市交通委员会首先贯彻执行省府的指示,从市运管处和市公路局抽出部分人员在上冲设立了公路检查站;建立健全了水上监督机构和站点;全面完成了水运企业和汽车维修业等的年审工作,因而加强了“源头管理”和行业监督。其次,成立了车辆和船舶投放联合审批小组。由单位、个人先提出申请,经联合审批小组集体研究审批后,方可购车辆船舶,否则不予签发经营许可证和营运证。加强了运力投放的宏观调控,协调了运力与运量比例关系,较好地适应珠海市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加强客货运输市场管理。除了继续对拱北口岸和九洲口岸公共型客运站的整治外,还从运管处抽出人员对前山新港和前山农贸货运市场进行整治。通过整治,营运客车乱停放、乱拉客、乱收费的状况有所好转;营运货车凭准进证进出,统一配载货源,消除了个人垄断货源、居间盘利的不良行为,使客货运输市场建立了良好的秩序。

(李泰)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