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珠海市1992年的财政收入也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实现预算内总收入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40.3%;预算内总支出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4.3%。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5412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在预算内总收入中,本年收入8.0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7.9%,比上年实绩增长36.2%。在预算内总支出中,本年支出8.8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6%,比上年实绩增长29.9%,基本保证了全市各项改革措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1992年财政收支的主要特点:一是收入增幅较大。全市财政收入高于支出6个百分点。二是财政增收主要集中在工商税收,尤其是营业税、海外税收和地方各税上。此外,契税和以缉私罚没收入为主的其他收入也有较大增长。三是县、区级收入大幅度增长。香洲区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斗门县收入接近亿元。三灶、万山管理区增收达一倍以上。四是财政支出除政策性增支因素外,主要向重点项目建设、科技、教育、卫生、公检法事业倾斜,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也大幅度增支。
1992年全市还完成了国库券推销任务1730萬元;征集國家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1620萬元,国家预算调节基金1355万元。下半年,全市共兑付国库券2792万元。
[财政收入]
1992年,财税部门狠抓征收管理,全市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年度收入任务。全年共组织工商各税收入6.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一)做好税源调查,加强计划统计分析。为掌握税源的发展情况,防止大宗税源流失,要求百万元以上的纳税大户每季上报重点税源调查表,并对影响全市税收收入和重点税种—营业税和糖税进行重点分析,对各税的完成情况作收入进度和计划分析,使计划工作由单纯的分配和统计转变为对组织收入的具体指导。
(二)既加强重点税源征管,又不放松零散税收和管理。对重点税源,定期检查,月税月清。对零散税源,注重挖掘收入的潜力,加强私人出租房产税、个体私营企业所得税、外来建筑营业税、印花税、租赁营业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等的征管。1992年税收的一个较突出的特点,就是零散税源增收较多,如地方各税收入5358万元,比上年增收3601万元,增长205%。
(三)抓好1991年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省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和增值税年终结算工作,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同时,严格执行滞纳制度,狠抓欠税的清缴工作,把清理欠税与税法宣传、强化税务管理结合起来,并加强与银行、司法、工商部门的配合,使清欠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中拱北税务分局专门成立清欠小组,1992年共清缴欠税2077万元。
(四)深化征管改革,推进以法治税。1992年,全市基本上实现了征管查或征收与检查相分离,经广东省税务局验收,成为征管改革合格单位。市税务印刷厂和发票管理所的成立,使珠海市发票印刷、销售、检查实现了一条龙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发票管理制度,堵塞了漏洞,发票违章率较上年下降33%。继1991年拱北税务分局实行电脑征收后,进一步在全市税务系统推广电脑征收,不断提高电脑在征管工作中的开发应用水平。
(五)做好农业“四税”的征管工作。1992年,严格执行上级的农税政策,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由于国家改变了“统购统销”的粮食购销政策,农业税的征收结算方法,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农业税结算单价由往年全省统一单价改为各市自定。市财政局深入调查,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业税结算单价。因遭受持续低温、旱灾、虫害袭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农林特产税、农业税的收入。1992年,珠海市的农业税收入765万元,农林特产税93万元,耕地占用税99万元。
(六)加强税务检查,严厉打击偷税抗税行为。首先,结合连续第七年的财税大检查,开展了打击偷税抗税行为的专项斗争。在专项斗争和财税大检查中,全市16571户应自查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100%按规定进行了自查,自查自报有违纪的占15.8%。全市共组织了409人重点检查了3976户单位,重点检查面达30%,其中查出有违纪的占43.2%。自查和重点检查违纪金额共1895万元,比上年增加600万元,应入库金额1733万元,比上年增加1151万元,已入库金额1669万元,入库率为96.3%。共查出10万元以上违纪户13户,有5家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七)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管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继续执行市政府颁发的“四统一”制度,严格票证的领、用、缴、销制度,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和执罚单位的财务管理,同时,进一步健全罚没财物管理制度。拟定了《珠海市罚没物资投标拍卖规定》,对参加投标拍卖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随后,又根据国家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先后颁发了《珠海市罚没物资管理办法》、《珠海市关于加强罚没财物和追回赃物的管理規定》。年底,對全市169個執罰單位實行《罰没許可證》管理。1992年,全市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2657萬元,組織罰没收入入庫4583萬元。
[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1992年,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企业法》以及上级、市政府有关深化企业改革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工作,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分配关系,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企业的外部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推进股份制改革,市财政局、市投资管理公司积极配合市体改委等,认真做好各项配套工作。首先,指导企业理解股份制改革的方法、步骤、要求,协助企业办理好有关改革手续。其次,认真做好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衔接工作,按规范要求对企业转制办好审验批准手续,把好资产评估关,抓好产权界定、登记、确认工作,在改制前做好企业债权债务的清理,防止企业因法人性质变更而推卸原有的债务责任。三是克服“股份制企业不用管理”的错误认识,检查督促股份制企业规范操作,组织财务人员研究改制后的财务管理,督查并反映重大问题,保护股东及国家的权利。至1992年底,全市共有52家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革。
为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还选择了10家综合改革试点企业,比照“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的政策和经营机制进行改革,促使企业逐步形成“四自”经营机制。进一步理顺现有企业集团的关系,新组建7家企业集团,实现资产经营一体化。并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组织和引导一些集团公司对经营特别困难的企业采取兼并、控股等方式,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恢复19家企业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理顺了产权关系。
珠海市是广东省的重点产糖区之一。由于食糖市场供求饱和,价格下滑,1991年上调价格为每吨2.4万元,1992年最低下降至每吨1.7万元,给糖厂造成了销路、资金回笼的困难。糖税收入占财政收入重要部分的斗门县、红旗管理区、平沙管理区财税部门,积极帮助糖厂拓宽销售渠道,开展综合开发利用,调低食糖增值税,并适当给予补助或贷款,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的困难,减轻糖厂的损失,兑现蔗农的收入。
1992年,珠海市预算内企业收入2023万元(剔除拨付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609万元),较上年略降6%。其中,工业企业收入870万元,增长41%;商业企业364万元,下降33%。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斗门县食糖价格下滑,销售困难。市投资管理公司全年共组织预算外企业收入4041万元,较上年增长12%。
[支持科技进步]
珠海市把发展高尖新科技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在财政资金上,大力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1992年,在全市行财口支出中,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增幅是最大的。其中,科学事业费开支810万元,较上年的240万元增长237.5%。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274万元,较上年的424万元增长200.5%。全市全年共安排技改项目59项,已完成40项,净增产值5.3亿元,新增税利1亿多元。
除科技费用外,1992年,在预算支出中增幅较大的还有:文教卫事业费1.4628亿元,增长67.3%(其中教育事业费7805万元,增长75.7%);公检法支出5111万元,增长83%;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2668万元,增长266%。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兴农]
1992年,全市支农支出5560万元,较上年增长20.4%。其中,安排水利设施支出1313万元,绿化造林支出622万元,支援农村合作生产组织支出680万元,支持创“高产、优质、高效”農業而增加安排農業發展等專项资金1066万元,安排“菜篮子”工程资金250万元。
[财政资金的有偿积累]
市财政局通过发放财政周转金,发展财政信用,促使部分财政资金有偿、增值回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1992年,在市预算内支出中,安排了100万元财政周转金。此外,通过向上级借入、市自筹、回收到期的周转金循环周转等方式扩大周转金的投放。
[加强会计事务管理]
(一)加强会计证管理。上半年,开展了会计证年检工作。在年检过程中,着重检查会计人员是否在岗,是否履行岗位职责,有否严重违反财经纪律和法规、制度。凡调入调出发证机关管辖范围的,须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对会计人员档案的管理,逐步开展电脑储档。至年底,全市累计发放会计证11049个。
(二)继续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举办总会计师进修班。为贯彻《总会计师条例》,市委组织部和市财政局联合举办了一期总会计师进修班,68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并取得了任职资格。二是举办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讲习班。先后举办了两期,近50家股份制企业的财务经理、会计主管109人参加了学习。三是办好会计证考试培训班。1992年举办了第五、六期,学员共计1910人。四是举办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共举办了五期,学员240人,为珠海市实现会计电算化打下基础。
(三)搞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工作和考试工作。1992年,珠海市会计技术资格分评审和考试两种形式进行。全市实际参加会计员资格考试的共有2045人,考助理会计师896人,会计师354人。
(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发挥社会经济监督的作用。1992年,珠海市共有会计师事务所4家,注册会计师22人,从业人员77人。各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验资、查帐、清算、会计顾问、咨询、进出口鉴证等项服务。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1992年初,珠海市设立了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斗门县、香洲区也相继设立,从而进一步健全了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财政局、投资管理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三个机构都是市属国有资产的代表和管理者,工作范围各有侧重,分口管理互相协调。主要工作包括:(一)抓好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二)探索性地开展了产权界定和登记工作。(三)努力探索市属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四)落实资产收益权,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五)做好国有资产评估及评估管理工作。1992年,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完成评估43项,珠海会计师事务所完成评估27项。资产评估工作推进了产权管理和企业股份制改革。
(谭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