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珠海市完成社会客运量1.2亿人次、社会客运周转量43.7亿人公里、社会货运量2878.2万吨、社会货运周转量12.3亿吨公里,比1993年分别增长13.5%、13%、12.7%和13.3%;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150.5万吨,比上年增长13.8%;交通系统完成客运量3321万人次(含专线中巴)、客运周转量18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20.6%和23%;完成货运量561万吨,货运周转量2亿吨公里,均与上年持平;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5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6.8万个标准箱,比上年分别增长40%和27%,整个交通(不含邮电)的总收入达7.6亿元,创利润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和44%。
一、不失时机,努力抓交通规划和建设。珠海市交委在认真做好交通规划的同时,不失时机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新建公路169.1公里,广珠线105国道路段5.15公里拓宽改造已基本完成路面工程;北疏港公路北段8公里已完成路基填土(石)330万立方米、修建涵洞14道,完成工作量9455万元。交通最大工程——伶仃洋跨海大桥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召开专家预审会,对该报告提出修改、补充意见;第一期工程(淇澳—内伶仃岛段)已进行初步设计。其相关工程淇澳大桥建设速度在加快,两个主墩完成33个桩,桥台、引桥和副墩的桩基共完成33个桩,累计完成工作量7600万元。黄茅海大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于1994年4月由专家评审通过。珠海港两个2万吨级码头泊位已竣工交付使用;五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三个3.5万吨级危险品码头已完成规划和围堰工程;5万吨级矿石码头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10万吨级煤码头业经国家批准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由专家评审通过,并进行围堰和护岸工程。九洲港货运码头第三期工程和香洲码头客运站主体工程已顺利完成;唐家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补充完善和洪湾港重新选址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均已完成;桂山港规划及起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也已完成,待审批;航道疏浚完成19公里、800万立方米工程量。珠海机场已进入设备安装及装修阶段,试飞、通航必备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约80%,1995年5月可通航。广珠铁路的前期工程全面铺开,全线的初步勘察和初步设计已顺利完成,待国家计委审批,预计1995年下半年可正式开工。交委编制的《1990—2010年珠海交通发展规划报告》已于1994年1月提交专家评审验收,还编制了《珠海市航运发展规划》、《珠海市道路货客站场规划》和《珠海市路网规划》。此外,广昌、上冲和金鼎三个站场建筑面积共21876平方米,已完成征地工作,进入设计和报建阶段。广昌站场将于1995年3月动工兴建,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二、不断深化改革,迈出新步子。
首先,在充分利用路桥收费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交通建设新机制,走有偿投入、收费使用、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经省交通厅和省物价局批准,对珠海籍车辆实行一年一次性路桥隧道费统缴;对外地车辆设“七个收费站”,收取通行费,使建设资金的投入产出进入良性循环。
其次,认真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各项权利和责任,并对企业经营方式、内部管理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进行深化改革,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效地实行“工效”挂钩,提高了职工积极性。
第三,扎实开展企业清产核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起步工作。交委根据市府和省厅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部署,在列为市清产核资试点的十家交通全民企业中,扎实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按照《珠海市地方所有资产产权界定暂行规定》,认真做好企业产权界定、资产重估等调查摸底和报表填报工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交委选择了有一定管理基础、效益平稳的西部运输总公司和省交通厅确定的拱北运输公司作为珠海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组织他们到深圳中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鸿基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学习取经,制定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方案及实施细则,并在企业内部大胆进行了各项管理机制的配套改革,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实施。
第四,继续探索,不断完善“一城一交”管理模式。1994年11月交委组织了十几人的队伍赴深圳、佛山、惠州、东莞、江门等市考察交通情况。“五市”的交通管理,特别是深圳、佛山、惠州市在实行大交通全行业宏观管理方面有很多宝贵经验。鉴于珠海市交通存在水陆运政管理和港口管理不协调的问题,借鉴“五市”交通管理经验和教训,交委正思考着进一步理顺有关业务部门管理职权的改革方案。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完善珠海市“一城一交”管理模式、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发挥综合运政管理职能。
三、加强交通行业管理,加快培育运输市场。一年来,在交通行业管理方面:一是加强宏观管理。对全市营运车船运力投放建立“先审批、后购置”的管理制度。全市共审批营运货车2442辆7326吨、客车17辆696客位、货船17艘97730吨、客船31艘1890客位,使运力和运量基本达到平衡;二是法规建设和依法管理有新进展。1994年起草并经市政府批准颁发了《珠海市道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和《珠海市营运小汽车牌照拍卖有偿使用补充规定》,使运输市场管理逐步走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朝着规范化轨道健康发展;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充实了运政、路政等交通执法队伍的管理力量,建立健全水上监督管理机构。从而加强了“源头”管理和行业监督;四是加快运货站场建设。成立了珠海市香洲百通货运服务站,这是珠海市组建有形货运市场的开端。它为营运货车提供了货物配载、运输一条龙服务;五是加强汽车修理行业管理。建立全市汽车维修业户的档案,把汽车维修业户纳入交通行业管理,还经常派人到汽车维修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举办了汽车维修、工人技术培训班、发放维修证,实行技证上岗,从而加强了对汽车维修业户的经营作风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四、开展纪律教育月和职工道德教育活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一年来,交通系统围绕建设一支“四有”职工队伍和“勤政廉政、文明服务”的行业风气,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交委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纪律教育月的意见》,各单位也根据实际统筹安排职工每周半天的学习。通过认真学习市纪委等编印的《学习材料汇编》和观看《公仆情》、《特区蛀虫》和《权与钱》等录像片,使广大职工增强纪律观念,提高反腐败自觉性。市航务局针对本单位的行业特点,建立勤政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以此约束了工作人员,从而形成为政清廉的行业正气。一年来,工作人员拒收和上交礼品、礼金折人民币34656元、港币500元。交委也十分重视职业道德建设:一是上门走访。到市长专线电话和市民热线电话办公室,了解市民对交通职业的呼声,倾听意见;二是以座谈会形式分析交通行业风气,并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策;三是召开宣传教育动员大会。通过召开交通线职业道德建设动员大会,推动了交通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四是开展各种岗位培训,提高职工文化和业务素质。市交通集团针对专线中巴行业存在的问题制订了整改措施,开展“树文明新风,创优质服务”的活动,专线中巴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改进。同时,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在交通行业中初步形成了“为政清廉、秉公执法,优质服务,文明共建”的新风尚,涌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市公共汽车公司乘务员曾晓玲被评为珠海市第二届“十佳服务员”,促进了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