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市劳动服务部门认真贯切落实《劳动法》,认真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改进机关作风,强化就业服务,使就业服务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积极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有城镇待业人员41935人,全年已安置就业32632人,安置率为77.8%,就业率比上年下降5.7%。
〔就业安置〕
针对珠海市城镇待业人员逐年增多,结构性待业突出,两类人员就业难等问题,职能部门实施“再就业工程”,转化就业难点。1995年4月,对珠海市市属、县(区)属、街道办32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把目前珠海市富余人员和失业职工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劳动部门的建议及时向上级反映。9月,为全市失业职工进行年审换证,准确掌握有关情况,免费为“两类人员”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有2153名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人员到会与数十家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使438名失业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免费为失业职工进行转业训练。市劳动服务公司与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无线电、制冷、电脑等13个专业的转业训练班,560名待业职工受训,其中80人重新找到“饭碗”,全年为企业推荐870名失业职工重新就业。协助主管部门调剂安置富余职工。如市饮食服务公司,由于亏损严重,有富余职工60多人,劳动服务公司与其主管部门商业总公司一起想办法,动员经济效益较好的碧海酒店妥善安置了这批富余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失业职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择业方法。劳动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免费为失业职工介绍就业,一年来对2500名失业职工进行择业指导。1995年全市有失业职工7178人,安置就业2559人,再就业率为35.7%,比上年上升0.7%。
职业介绍业务有新发展。一年来,到市劳务市场服务中心及其下属五个职业介绍所登记求职有62894人,其中介绍成功33854人,介绍成功率达54%。年初,公司投入巨资将原来2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扩大到2000平方米的劳务市场。投资15万元加入华南九省劳动力(电脑)信息网络,为珠海市企业用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实行求职就业“一条龙”服务,开设“星期天求职广场”,使企业和求职者实行“天天开放,全日服务”;先后举办规模较大的“’95夏日劳务交流大会”、“应届毕业生劳务交流大会”、“两类人员劳务交流大会”、“征地农民劳务交流大会”和“制衣、旅游行业劳动力供求洽谈会”,为16000多名求职者提供了择业机会,解决了3522名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缓解了就业的压力。特别是免费为失业职工、企业富余人员和征地农民举办的专场劳务交流会,使500多名“两类人员”和征地农民走上工作岗位;加强对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规范劳动力市场行为。抓好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职业介绍许可证》和《职业介绍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证》制度。对已开办的社会职业介绍机构注意抓整顿,制定并报请市政府颁布了《珠海市社会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管理规定》,从而保证了珠海市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劳动力管理〕
做好春运期间疏导民工潮工作;抓好企业招用市外劳动力的审核;加强与劳力输出地联系,组织、协调市外劳动力有序进入,保障本市和城镇居民能优先就业。抓企业的用工行为,严格执行证卡合一制度。依据《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纠正企业不按规定用工、虚报用工人数的行为,及时为16000多名临时工补办用工手续。1995年,临时工人数比上年增加14300人。与市建委协助,抓外来建筑施工队伍管理,188家企业18000多名建筑民工纳入劳动管理;依靠市工商局支持,对私营企业实行全面管理,帮从业于私营企业的5500多名临时工补办用工手续;得到市交委和市交警支队的帮助,把全市1600多名出租司机纳入劳动管理。年底,市属已纳入管理用工单位1616个,比上年增加623个(增加的企业主要是外来建筑施工单位和私营企业),使用临时工总人数达111057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为企业、为劳动者服务的思想,自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全年干部职工拒吃请115次,拒收钱物16次,折合人民币约3400元。为方便企业和求职者办事,编印《企业办理招用临时工手续工作指南》,与湖南省劳动人事厅驻珠海办事处联合编印《珠海打工指南》。对一些重点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实行收费优惠政策,全年免收、减收企业用工调配费18万多元(其中免收机场重点工程8.9万多元,西区征地农民1.4万多元,菜篮子工程2.8万元)。
(邓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