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是珠海机场集团公司经营业绩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开创“九五”开门红的一年。截至1996年年底,集团公司保障航空器起降10489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71.386万人次;完成货邮行吞吐量9815.1吨;累计通达城市32个;每周始发航班86班;航油供应18576吨;航空配餐17.6万份,地面运输旅客17万人次;集团公司航班保障正点率99.28%;集团公司本部完成经营收入4398.8万元。其中,航空业务收入3368.6万元,非航空业务收入1031.2万元;二级公司完成经营收入7752万元。
〔航空主业快速增长〕
截至1996年底,珠海机场航线通达城市由1995年的19个增加到32个,新增通航城市13个;每周始发航班由年初的49班增加到86班,已有16家航空公司在珠海机场作业。此外,继西北航在珠海建立基地之后,珠海机场又与贵州省航空公司和海南省航空公司签署了飞机过夜意向书。引进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到珠海机场进行常年飞行训练。开展黄山、合肥等航线的包机业务。1996年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和货邮行吞吐量三大指标分别比1995年同期增长74%、52.2%和64.3%,运输飞行起降架次增长61%;全年客货吞吐量分别比1995年增长180.7%和216.7%。据统计,在1995年全国8个新开通机场中,珠海机场三大指标的增长速度分别是其余7个机场总和的3倍、2.8倍和5.4倍。
集团公司客货销售网点从1995年的拱北一个点,发展到市内外5个点。月客票销售由原来5000张增加到8000—10000张。另外,在中山、江门、台山、新会等城市销售代理网点已达39家。在澳门设立办事处,对于方便海内外旅客转机,开拓澳门市场起了积极作用。1996年,在《珠海空港报》和境内外,特别是周边城市的新闻媒介上,发布航班、航线信息4920次,稿件400篇。
〔安全优质服务卓见成效〕
1996年,珠海机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没有发生地面航空安全等级事故和服务质量等级事故,全面实现了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为全国民航实现第二个运输飞行安全年做出了贡献。
1996年,机场集团公司建立了两级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和旅客投诉处理程序,设立了投诉专线电话,聘请了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并推出了免费手推行李车、晚到旅客、无人陪伴儿童等多个“精品”服务项目,受到了旅客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据统计,1996年公司员工拾到旅客、货主遗失钱包等物品,累计价值人民币30多万元,并涌现了一大批助人为乐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企业走向规范化管理〕
1996年,集团公司出台规定、制度20个,建立了一套符合企业特点、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运行的管理制度。
全年对下属9个部门和二级公司进行了审计,查处违规金额300多万元,补缴集团公司120多万元,作调帐处理140多万元,追回个人非法所得1.3万余元。民航总局审计部门和市审计局对集团公司在审计工作中的成绩和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建议推广。
全年调整任命部(办)经理11人,副经理14人,聘任科室干部57人,免职17人。实行工资二级分配方案,把60%工资下放部门分配,拉开分配档次。奖励员工160人次,处罚员工5人次。累计选送161名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到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学习、培训和考察;完成国内培训378人次,公司内部培训4996人次,平均每名员工接受培训19天。
1996年,集团公司下属二级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全年累计完成经营总收入7752万元,比1995年的2058万元增长277%,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航展圆满成功作出贡献〕
航展工程建设由于资金紧张,工期无法按计划推进,许多参展商和专家都预言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工程。珠海机场集团公司干部职工以百折不挠的信念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争分夺秒,苦干巧干,终于按期完成了通常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又一次创造了特区建设的奇迹。航展期间,还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地面指挥和保障工作,保证了航班安全、正常营运。
〔航空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珠海机场集团公司克服了资金短缺等困难,全年完成吹沙填海造地2.2平方公里,完成工程量9600万元,分别与马来西亚、台湾客商和香港珠江航务公司签订了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合同、商业售地和银兴山庄售地合同及兴建港澳码头意向书,累计金额3.8亿元人民币,房地产销售已到位资金1250万元。
〔基本建设收尾改造工程进展顺利〕
1996年,珠海机场前期收尾工程完成投资2.01亿元。在广东省1994至1996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快速调查工作中,机场集团荣获先进集体的称号,航展基建工程造价在全市基本建设执法检查中受到好评;全年共完成机场前期工程结算审核项目159个,审核资金6.35亿元,复审后核减造价1.09亿元;完成航展工程结算审核项目35个,审核资金4436万元,复审后核减造价567万元。
(顾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