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珠海市劳动服务部门以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为目标,围绕实施再就业工程,认真做好就业安置、劳动管理、职业介绍等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面完成“九五”计划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根据劳动部436号文、省劳动厅粤劳就3号文件精神,从1996年起,城镇就业和失业统计方法作改变,统计口径改变,故1996年统计的有关数据不与上年进行比较。1996年,全城镇失业人数为17411人,安置就业人数为8207人,失业率为2.4%。
〔就业安置〕
就业工作的重点放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上,着力帮助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1996年,共有失业职工9522人,通过各种努力,已安置失业职工4149人,再就业率为43.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8%;另外调剂安置企业富余人员2698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专项基金。成立了由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社会保险局、市地税局等部门组成的“珠海市职工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秘书长欧阳国良同志任组长。在市财政开支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市府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拿出600万元建立再就业基金,市长黄龙云还召集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市社会保险局、市财政局、市府办等部门商定再就业基金的增值、管理和使用问题。二是制定和实施促进“两类人员”就业的有关政策。先后颁布了《珠海市城镇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人员就业暂行办法》、《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等规章,设法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控制企业经济性裁员。三是加强招用外来劳动力的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招用市外劳动力,特别是市外农村劳动力。严格执行“先城镇后农村,先市内后市外,先省内后省外”的招工原则,以保障本市和城镇居民能优先就业。四是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对“两类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免费为其提供职业介绍服务。通过劳动部门职业介绍,使2700多名“两类人员”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市劳务市场服务中心在业务开展中,主动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动员用人单位优先招用本市失业人员。1996年5月,松下马达有限公司招用150人,其中50%招用的是本市失业人员;珠影广场开业,招用的全部是本市失业人员。五是抓好“两类人员”的转业训练和择业指导工作,设法提高“两类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和促进他们就业观念的转变。1996年举办了各种转业转岗培训班17期,培训失业职工460多人次,对11256名失业人员进行了就业指导。六是制定鼓励失业职工自谋职业和企业招用“两类人员”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再就业工程基金,促进“两类人员”实现再就业。1996年4月,劳动服务部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和企业人事干部召开失业职工再就业专题研讨会,研究探索有效解决“两类人员”就业的办法。
〔劳动管理〕
加强管理力度,促进企业用工的合理化和外省劳动力输入有序化。重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流动就业证卡制度,积极配合外省(市)驻粤劳务办事机构,加快在岗民工就业卡的补发工作,办证率为97.5%,办卡率为93.6%。年初,经劳动部、省厅领导检查评估,此项工作获广东省总分第一名。二是抓好企业招用市外劳动力的审核,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对企业招用市外和农村劳动力给予适当的限制,保障本市和城镇居民能优先就业。各劳动管理所在坚持全日服务的基础上,又实行了每周两天与劳动监察中队下企业办公制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招用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积极与市建委、工商、交委和公安交警等单位协调,加强对私营企业、外来建筑施工队伍、出租车司机的管理。1996年,通过积极做工作,有170家建筑施工单位共14262名建筑民工和452家私营企业共7712名从业人员,以及806名出租车司机纳入了劳动管理。四是注意发挥县、区、镇劳动部门和外省市驻珠劳务管理机构的作用,经常与他们交流工作情况,商讨工作对策,及时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有关劳动政策、规定,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求各驻珠劳务管理机构积极主动为企业及打工者服务,坚持先服务后收费的原则,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五是认真做好春节期间疏导民工潮的工作,积极开展为外来工送温暖活动。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留住60%民工在当地过春节的指示,分别召开了市、县、区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劳动管理所(站)长会议、外省(市)驻珠劳务办事处负责人会议、民办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人会议,通过各方面做工作,确保春运期间民工有序流动。春节前后,各级劳动部门还开展了一系列为外来工送温暖活动,举办了外来工卡拉OK大赛、电影专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游园等活动。2月9日晚市劳动服务部门还邀请省歌舞团在珠海影剧院免费为外来工进行慰问演出,并通过珠海电视台进行现场转播,让广大的外来工都能看到文艺演出。六是积极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就业扶贫工作的意义,动员企业尽可能到西部三省和省内16个特困县招收工人。1996年,共安置西部三省劳动力665人,安置广东省16个特困县劳动力2208人。全市已纳入管理的用工单位5381个(其中市属195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024个(市属增加334个),使用临时工总人数达217816人(其中市属125643人),比上年同期增加8886人(市属增加14586人)。
〔劳务市场〕
珠海市劳动服务部门努力做好职业介绍工作。今年到全市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求职登记的共85047人次,其中介绍成功的有53864人次,介绍成功率为63%。到市劳务市场服务中心及其下属五个职业介绍所办理求职登记51973人次,其中介绍成功的有32350人次,介绍成功率达62%。主要抓了四项工作:一是积极发挥珠海市劳动力交流协会的作用,促进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联系沟通。交流协会去年底成立,目前已发展会员单位229家。我们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通过协会宣传、贯彻劳动政策、法规,使企业用工真正进入市场,有效发挥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的作用,改变了过去劳务介绍供求脱节状况使招聘人才真正做到公平竞争,有序流动。二是本着为政府分忧、为企业和求职者解难的宗旨,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两类人员”再就业上。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失业职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择业方法,并编写了《做一个合格的劳动者》的就业指导教材。1996年,共对11256名失业人员进行了择业指导。三是根据市场需求、社会需要,先后举办了5场比较大型的劳务交流大会,共6000人进场参加双向选择,有837名求职者被企业录用,走上了工作岗位。三是充分发挥各劳动管理所的作用,及时掌握用工需求信息,加强个人资料存档管理,着重抓介绍成功率,根据本人条件和企业的需求实行有针对性地推荐见工,使介绍成功率达到62%。四是认真执行《珠海市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管理规定》,加强对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1996年,全市有社会职业介绍机构21家,到社会职业介绍机构求职登记总人数14016人次,介绍成功7751人次。在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同时,注意加强劳动政策、法规的指导,使珠海市劳动力市场行为更加规范。
(邓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