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1999)

2021-06-10 11:00:50 来源:珠海年鉴(1999)

1998年,珠海市工业在亚洲金融危机蔓延、市场需求不足、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等困难面前,仍然保持平稳运行,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有所增强,效益有所改善。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14.7亿元,对珠海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5%,为珠海市基本实现年初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作出较大贡献。完成工业总产值491.99亿元,比1997年增长18.2%,比全省16.5%的增幅高1.7个百分点。

在全市809家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7%;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42亿元,比上年增长4.9%;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他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从以上数字中可以看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在珠海市工业占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67.7%和17.9%,两者之和已超过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其他工业和股份制工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分别为1.1倍和21.9%。

从轻重工业划分来看,全市809家企业中,轻工业企业有570家,占70.5%,完成工业总产值31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1%;重工业企业有239家,占29.5%,完成工业总产值1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25.9%。由此可见,珠海市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但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快于轻工业。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有43家,占限额以上工业的5.3%,完成工业总产值191.71亿元,占44.9%;中型企业52家,占6.4%,完成工业总产值34.84亿元,占8.2%;小型企业有714家,占88.3%,完成工业总产值199.95亿元,占46.9%。43家大型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与714家小型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差不多,而这43家大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仅为45557人,远远低于714家小型企业的126311人,这就是规模经营所具有的优势。

1998年,珠海市产量增幅较大的工业产品有包装机械(增1.7倍)、金属切削工具(增1.6倍)、蓄电池(增1.2倍)、水泥压力管(增1.1倍)、彩色电视机(增78.6%)、摩托车(增78%)、金属制包装物(增77.9%)、家用电热烘烤器具(增73.1%)、单色印刷品(增57%)、化学原料药(增54.4%)、味精(增54.4%)、供热量(增44.2%)、纱(增41.2%)、釉面砖(增39%)、缝制帽(增38.8%)、酱油(增36.4%)、房间空气调节器(增32.7%)、录放音机(增31.3%)。减幅最大的工业产品有程控交换机(减89.4%)、移动通信设备(减76.8%)、收音机(减76.8%)、组合音响(减70.8%)、工艺美术制品(减64.2%)、磨具(减56%)、电力电缆(减52.5%)、生活用木制品(减47%)、录音带(减42.3%)、小麦粉(减41.6%)、方便主食品(减41.5%)。1998年,珠海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1.94%,比1997年提高8.0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104.6%高7.34个百分点。

从构成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个指标来看,1998年,珠海市的总资产贡献率为4.99%,低于1997年的5.43%,也低于全省平均的7.37%。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4.02%,高于1997年的111.49%,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20.6%。资产负债率为60.09%,优于1997年的64.06%,也优于全省平均的62.19%。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59次,略高于1997年的1.56次,与全省平均的1.59次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55%,低于1997年的1.96%,低于全省平均的2.52%。全员劳动生产率55645元人,高于1997年的49858元人,也高于全省平均的44553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26%,高于1997年的96.79%,也高于全省平均的96.52%。从数据来看,珠海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之所以能比1997年提高8.03个百分点,能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34个百分点,主要是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实现的,而像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三项指标珠海的水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