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库 > 志书年鉴

农林渔牧业概述(2000)

2021-06-10 17:41:19 来源:珠海年鉴(2000)

1999年,珠海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实现全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5%为中心,以稳定农村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依靠科技兴农,推广良种良法,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持续稳步健康发展。1999年,农业增加值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农业总产值20.89亿元,增长7.7%;农渔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增长5.6%,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农业主要经济指标。

1999年是珠海市农业经受考验最为严峻的一年。年初遇到近年少有的春旱,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10多万亩,导致春耕生产被迫推迟。自1993年以来第一次正面袭击珠海的9910号台风,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30万亩,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1999年,珠海市粮食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收入增加。甘蔗种植面积和亩产均有减少;蔬菜播种面积略增,亩产略减;水果总产量同比增长12.15%。畜牧业方面,全市生猪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增幅均在10%以上;牛奶产量增长达80%。作为珠海市农业主导产业的水产养殖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养殖面积,水产品总量9.9万吨,增长2.1%。

乡镇企业在宏观经济偏紧的形势下,仍保持稳步增长。全年乡镇企业增加值40.89亿元,总产值213.66亿元,总收入191.16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5%左右;上缴税金3.5亿元,利税总额14.06亿元,出口产品交货值112.82亿元,增幅10%。

依靠科技兴农,抓好科技推广,良种良法得到更广泛应用。水稻良种推广面积达95%,优质稻谷面积占65.5%,抛秧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7%。珠海市果树研究所与华南农大合作,研究荔枝大面积开发成功,连续五年获得高产丰产成果,这将为改造珠海市低产低质荔枝提供成功经验。水产养殖优质鱼面积7.5万亩,占池塘总面积64%,斗门越冬虾面积超过1万亩,为实现一年四季均衡上市打下基础,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海水网箱养殖4880箱,养殖水体4.4万立方米,特别是浮绳式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获得大力推广,效果很好。广泛开展“农科教”活动,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的紧密联系,聘请10名专家教授为珠海市农业科技高级顾问,密切与国内外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市、县(区)两级农渔科研部门更贴近市场,围绕农渔民增收,加大为农渔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示范试点的培育推广工作,斗门县白蕉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已见成效。

一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竣工,使抵御风险、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斗门乾务大冲水闸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已投入运行,西窑排涝泵站正式投入使用,受益农田面积4万多亩,广昌水闸重建工程中的主体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平沙密仔水库安全达标加固已顺利完工。这些工程的完成为珠海市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以治水、改土、增肥为中心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全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8万亩,经整治改造的水稻中低产田产量每亩增56公斤,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农村经营管理得到加强。坚持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认真做好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工作,全市按期完成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面积32.6万亩,占应完成总数的92%,土地延长承包合同的签订、鉴证率达95%以上。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全市215个行政村已实现村务公开制度。加强农村资产管理,全面清理镇村两级不良债务,追回资产1.8亿元登记入账,全市20个镇和215个行政村的清理工作结束。以整顿农村电价和生猪屠宰税费为重点,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1999年全市减轻农民负担1500万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