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珠海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抓住机遇,加强领导,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的各项改革,坚持走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外向型发展的路子,农村经济运行与市场经济基本接轨,农村经济总量有大幅度提高。
2000年,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达到22.1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市农渔民人均收入4403元,比上年增加395元,增长9.85%。
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水稻播种面积25.57万亩,亩产375公斤,总产8.83万吨,与上年比面积减0.55万亩,总产下降0.4%。
甘蔗种植面积12.37万亩,总产90.94万吨,与上年比面积减6.34万亩,总产下降26.4%。
蔬菜播种面积11.53万亩,亩产1390公斤,总产16.03万吨,与上年比面积增0.8万亩,亩产增10公斤,总产增1.23万吨。
水果种植面积8.11万亩,其中荔枝、龙眼面积5万亩,香大蕉2.7万亩,总产1.81万吨,与上年比面积增1.35万亩,总产减0.14万吨(主要荔枝减幅较大,新植香大蕉尚未收获上市)。
生猪饲养量42.47万头,出栏25.96万头,与上年比下降0.7%。存栏16.51万头,减1.7%,其中,母猪存栏量1.45万头,增2.84%。
“三鸟”鸡鸭鹅饲养量456万只,出栏359.8万只,存栏125.3万只,与上年比分别减少13.3%、13.36%和13.25%。禽蛋产量4250吨,减少19.08%。肉类总产量2.45万吨,减7.49%。
奶牛饲养量1122头,增长46.9%,牛奶产量4583吨,增长1.1倍。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平衡,生产与效益基本同步。外资引进力度加强,促进了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发挥“龙头”带动效应,起到支撑大局的作用。迅速发展的个体私营企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乡镇企业各项主要指标完成良好,总产值27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工业产值246.64亿元,增长18.9%;增加值41.29亿元,增长12.1%;工业增加值36.41亿元,增长11.8%;营业收入203.29亿元,增长10.3%;利润总额11.04亿元,增长10.7%;上缴国家税金4.23亿元,增长16.4%;出口产品交货值193.13亿元,增长36.8%。
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共批准成立外资企业11家,农业利用外资2458万美元,目前已到位外资1186万美元;另外未经正式注册立项,实际已投入农业的资金达1.38亿人民币,两项合计,农业招商引资到位2754万美元,是特区成立以来20年间农业全部利用外资总额的两倍多。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三高”农业、壮大农村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效。2000年,全市调减甘蔗面积6.6万亩,减幅达35.3%,调减水稻面积0.25万亩,两大作物共调减6.85万亩,调减出来的土地用于发展适销对路的高效作物和水产养殖业。其中鱼温3.6万亩,香大蕉1.3万亩,鱼塘0.4万亩,蔬菜及花卉1.6万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斗门县鱼温亩纯收入1500—2000元,南美白对虾养殖亩纯收入2500—5000元,平沙镇南通公司香大蕉亩纯收2000—2500元,三灶区小林镇莲藕种植亩纯收入1125元。
农产品流通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一是采取“政府搭台,流通户唱戏”,“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拓展市场空间。6月初,在斗门县召开首届珠海农产品推介订货会,300多名国内外客商赴会,签订订购协议19份,总额达3.8亿元人民币。9月中旬,又组织以余荣霭副市长为团长的农业代表团远赴辽宁沈阳,参加首届中国(沈阳)国际农博会并取得丰硕成果,签订农业经贸项目合同6个,合作意向1个,合同总金额2.74亿元人民币。二是通过加强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应。为全市20多个镇、农业公司配备电脑设备,实现市与镇、镇与镇之间的网络联系,同时将全市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定期上网,及时向农村传递权威的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有效地促进珠海市农产品的流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搞好龙头企业建设。全市农业生产围绕水产、畜牧、花卉、水果、蔬菜五大产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畜牧业、花卉业,重点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效益农业四大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较好地发挥了带动作用,使其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2000年,抓了白蕉万亩水产养殖、白藤湖无公害蔬菜、南通香蕉果园、红旗芦荟种植、金鼎绿色果品生产等10几个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突出产业化的特点,进行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有的已经达到国家部颁标准,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有的成为省的定点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对周边产生有效的辐射,对鱼、牧、果、菜、花产业链的形成发挥促进作用,带动了农民致富。
科技兴农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水稻优质稻面积达22.6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96.2%,甘蔗良种普及率达94.9%,水果新品种不断引进,品种花色不断增多,蔬菜基本实现良种化。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及时总结、转化、推广科研成果,如“越冬虾”淡水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荔枝保花保果技术、蔬菜春季薄膜覆盖和夏秋遮阳网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和推出一批优质、高值、有珠海特色的农业名牌产品,如斗门的罗氏沼虾、海鲈、南美白对虾,三灶南水的青蟹,白藤湖的无公害西芹、莲藕,全力集团引种培育的全力系杜洛克、大白、长白种猪系列,市果科所下栅果场的“金果达”优质荔枝、龙眼,市园艺所的红掌、非洲菊等,在市场均有一定知名度。农科中心等3个单位多个产品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开发中心颁发的证书。